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42年戴高樂輕鬆擊敗丘吉爾,1943年迎戰羅斯福

1942年戴高樂輕鬆擊敗丘吉爾,1943年迎戰羅斯福

在上文「三位一戰戰俘的不同人生,戴高樂爬得最慢但卻改變了世界」中,我們談到了戴高樂的第一次人生崛起。

因為,他的地位不顯、軍銜不重,因此,他的影響力並不高。1940年6月18日,「自由法國」運動開始,他逐漸崛起。

在這一崛起過程中,展現了戴高樂的才智,他充分到自己雖然弱小,但背後的法蘭西並不弱小。因為,法國的實力,英國和美國都希望將其納入自己的勢力範疇。當然,還有第三位玩家——蘇聯。

在這三大強國中,戴高樂以自己的智謀逐漸成為法蘭西帝國的繼承者、代言人。從而讓自己成為不可或缺的人。

本文就主要介紹這一過程,特別是他是如何打敗比他實力更強、比他威望更高的兩位競爭對手。

(1)丘吉爾向盟友開刀,「自由法國」海軍軍事力量迅速成長

「自由法國」成立時的實力非常弱小,雖然在1940年擁有陸海空三軍,但無論人數還是武器裝備、戰鬥力都非常弱。相比較而言,海軍的實力更強一些,因此,戴高樂和英國對「自由法國」的海軍力量更關注一些。另外,「自由法國」主要是隨同英軍作戰,因此,海軍與英國的聯繫也就更多一些。

A.戴高樂的成功之路

1940年7月15日,戴高樂麾下共有陸軍軍人2721人、軍官101人;海軍由米塞利埃中將率領,有882名軍人、軍官30人;空軍有200多人,另外還有殖民地的300人宣布為「自由法國」而戰。

1942年戴高樂輕鬆擊敗丘吉爾,1943年迎戰羅斯福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在此情況下,戴高樂通過內外兩種方式打通自己的知名度,進而擴展影響力。有了影響力,就可以拿到資金援助、購買武器和各種裝備,進而吸引越來越多的抵抗組織。

一方面,戴高樂利用各種地下電台大規模鼓勵法國軍人奮起反抗德軍佔領、推翻維希政權的妥協治理。由此,戴高樂在海外殖民地擁有一定影響力,例如剛果等地。

一方面,又用自己在倫敦便於接受各種資助的便利,有英國人的,有法國僑民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在利用電台、資金向法國國內的抵抗運動取得聯繫。

由此,在「抵抗者」那裡,戴高樂逐漸成為一種象徵、旗幟。

其實,這很正常。說得多了、說得廣了,你的影響力自然提升。

B.為了打敗敵人,戴高樂選擇與法共和蘇聯加強合作,這讓英美的反共意識陡起

因為戴高樂的手中兵少、控制地盤少,更重要的是為了勝利,就需要和最強的法國共產黨合作。但問題是,法國共產黨、蘇聯等等辭彙傳到英美耳中後,特別是丘吉爾這位老牌反共分子,心中恨意頓生。

對戴高樂這位「特立獨行」的領導人,美國特別是羅斯福心理早就不滿了。戴高樂屢次要求美國政府承認「自由法國」運動,但直到1941年11月,羅斯福才把「自由法國」當作一個反抗納粹的「軍事組織」而不是流亡政府看待。美國的主要合作對象仍然是投降德國的、只佔領法國三分之一領土的維希政權。

1942年戴高樂輕鬆擊敗丘吉爾,1943年迎戰羅斯福

英國也是因為覬覦法國的殖民地,對戴高樂的獨立精神,非常不滿,戴高樂越來越不利於英國控制,因此,丘吉爾也希望替換戴高樂。例如丘吉爾就聯繫過戴高樂的好朋友、曾經的戰俘營獄友卡特魯將軍逃到倫敦的機會,希望他去領導「自由法國」,但卡特魯堅決回絕「自己將毫無條件地在戴高樂將軍的領導之下」。

而這時,逐漸強大的法國海軍成為「自由法國」中的軍事力量的亮點。

(2)「自由法國」海軍的強大主要是靠丘吉爾對法國海軍的橫刀相向分割的戰利品而成

1940年6月18日,戴高樂孤身一人代表法國與英國合作,開啟「自由法國」運動。30日,米塞利埃海軍中將參加了「自由法國」運動。成為,該運動早期兩名將軍之一,可戴高樂只是准將。

當時的「自由法國」海軍力量,幾乎是米塞利埃挑起來的。海軍的三艘小艇就是他帶來的,而之後,「自由法國」海軍力量開始提升,而這種提升竟然源於英國對法國海軍的一次橫刀相向的突襲導致。

原來,為了防止維希政權掌握的海軍力量被德國人拿走,對英國產生致命性威脅。

A.丘吉爾向昔日盟友開刀

7月1日,丘吉爾下令對昔日盟友的令人畏懼的海軍發動圍攻,不惜一切代價解除其武裝。之後,英國又對法國殖民地海軍發動進攻,法國海軍為此損失慘重。

這種做法對戴高樂來說非常不利,原因很簡單。之前,英法是盟友,曾經並肩戰鬥過,如今我們準備退出戰場,我們已經宣布中立了。為何要搶佔我們艦隻?為什麼要向曾經的盟友們開炮?

而且,法國廣大殖民地的總督們,對於貝當元帥仍然表示效忠。英國的所作所為,讓他們覺得和這樣的盟國做朋友,根本就是錯誤的。

1942年戴高樂輕鬆擊敗丘吉爾,1943年迎戰羅斯福

由此,戴高樂要求他們跟隨自己反對色當、反對維希政權的說詞,根本打不動他們。而且,戴高樂還要叮囑一句:我根本就不知道這件事兒,他們根本就沒和我說過。

即使如此,也根本無法說服他們支持戴高樂。

1940年12月,米塞利埃竟然被倫敦抓捕了。倫敦對此解釋說:根據情報顯示,米塞利埃有「通敵(貝當)嫌疑」。

為此,戴高樂的態度很強硬,對於「自由法國」的高級將領,英國應該和「自由法國」組織進行商量,而不能如此。這是不尊重我們的行為。幾經談判後,1941年1月,戴高樂最終告知丘吉爾:如果英國不為此道歉、釋放米塞利埃,雙方就將斷交。

屢經考慮的丘吉爾最終承認是情報有誤,並釋放了米塞利埃。

然而,讓戴高樂想不到的是,米塞利埃不久後竟成為他的主要競爭對手。

B.戴高樂的強硬以及維護法國利益的方針

1941年7月,在得知維希政府在敘利亞、黎巴嫩提供軍事基地為德國所用後,英國軍隊和「自由法國」武裝力量進攻兩地。因為英國想將這兩個地區據為己有,戴高樂非常憤怒。警告丘吉爾,如果英國敢侵害法國的利益,那麼,「自由法國」可以不在乎與英國斷絕關係。

戴高樂的強硬態度讓英國大吃一驚,丘吉爾也覺得戴高樂的腦袋太不好剃了。如果不是大英帝國支持你,就你一個人能代表法國和我們合作?沒有英國的力量,你能組成「自由法國」運動?

由此,老謀深算的丘吉爾決定,至少要給戴高樂一個教訓。但他沒想到,事情搞大了。

這時,戴高樂對英國的強硬態度也引起一些人的不滿,特別是戴高樂在領導中的「一意孤行」行為,讓很多人感到不舒服。

1942年戴高樂輕鬆擊敗丘吉爾,1943年迎戰羅斯福

以海軍中將米塞利埃為首的「自由法國」海軍力量認為:戴高樂不應該如此獨斷專行、不該在不合時宜也沒有能力與英國叫板地情況下,把與英國的關係搞僵,這對抵抗運動本身不利。

由此,米塞利埃與英國海軍部商量後,制定了「自由法國改組方案」。在該方案中:戴高樂只具有名義上的主席、總司令的頭銜,並沒有指揮武裝力量的權力。

如果戴高樂不同意,那麼,「自由法國」的海軍力量將與英國海軍部進行更緊密地合作,並不再聽從「自由法國」的命令。

丘吉爾得到戴高樂的抗議後,便很快要求海軍部:海軍部應該要求米塞利埃向戴高樂道歉。這次奪權行為,還算無驚無險,後面的事情就嚴重了。

C.米塞利埃第二次奪權

1941年12月24日,米塞利埃指揮艦隊在加拿大附近的兩個殖民地小島聖皮埃爾、密克隆舉行公投,內容是你支持「自由法國」還是「維希政府」,最終,98%的人支持「自由法國」。

戴高樂明明知道這會讓承認維希政權的羅斯福政府憤怒,也命令如此做。顯然是在給羅斯福難堪。因為,美國和維希政府簽有在西半球法國殖民地內保持中立的協定。果然,羅斯福政府對此非常不滿。

1942年2月,米塞利埃發起了第二輪奪權行動。但在「自由法國」內部,米塞利埃並不佔據優勢地位。3月3日,戴高樂便免除其一切職務。

米塞利埃認為:自己即使離職也有權指揮艦隊,因為艦隊是靠他才得以成型的。但戴高樂地要求很簡單:你可以走,一個人也甭想帶走。

1942年戴高樂輕鬆擊敗丘吉爾,1943年迎戰羅斯福

喬治·卡特魯:自由法國上將,戴高樂在一戰時的獄友

這時,英國海軍部和外交部連忙跑出來要求米塞利埃留任。

戴高樂的態度很堅決,他告知自己的手下,如果鬥爭失敗,就把事情告知世界並且和米塞利埃、英國、美國要鬥爭到底。

隨後,戴高樂也提出辭職。其實質就是要求丘吉爾進行二選一。

恰在這時,法國國內抵抗運動的代表皮諾向英國政府發表宣言:法國國內的抵抗運動只承認戴高樂作為領袖。

與此同時,「自由法國」殖民地的武裝人員們也支持戴高樂。

丘吉爾很明確,作為老牌帝國主義強國法國,現在雖然已經衰落,但是,它的潛力仍然巨大。他並不認可羅斯福對法國難以崛起的論斷。如果英國在戰爭中、戰後想繼續維持「日不落」狀態,法國是英國的最佳助手。正如「一戰」後,英法共同將美國和威爾遜排擠出國聯一樣。

法國決不能被美國爭取走!

這是丘吉爾的底線!

米塞利埃只能出局!

1942年戴高樂輕鬆擊敗丘吉爾,1943年迎戰羅斯福

自由法國發行的剛果地區紙幣

下文提示

遠在千里之外的羅斯福和美國也在關心這件事兒,羅斯福決定和丘吉爾再談談如何替換戴高樂的問題,並即將推出一位比戴高樂更有威望、更有實力的替換者!

戴高樂三樓觀點促法成五常,丘吉爾三環外交保英戰後發展

三位一戰戰俘的不同人生,戴高樂爬得最慢但卻改變了世界

德國戰略短視談:沙俄能及時止損威廉二世何以不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三環外交」是英國戰略發展基礎,兩次脫歐皆因它
德國戰略短視的基礎是容克貴族與資本主義的融合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