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淺談西周宗法制度及其功能:構建忠孝觀念,修身齊家

淺談西周宗法制度及其功能:構建忠孝觀念,修身齊家

文:那樣的歷史挺有趣

西周時期宗法制度有益處也有缺憾,但其對時代功能仍在,不可磨滅

我們高中課本中學到過宗法制,書上說到宗法制和分封制,他們是相互依偎的關係。不過宗法制始終都是最重要的根基,作用永恆不變,與分封制相生相伴。這些都是我們學生時代學到的知識,但是我們真正理解宗法制度嗎,真的知道它在西周時期產生的作用嗎?偶然看到關於宗法制度這一話題,覺得自己有必要深入探究一下。

宗法制之後,才有分封制,井田制,禮樂制,他們都是宗法制的完善和延續

我們提到宗法制就會想到井田制,禮樂制,分封制。這些制度內容分工不同,但是都是體現宗法制的,它們的核心都是宗法制。宗法是基礎,分封是用來治理的手段,禮樂是協調貴族與平民之間關係的「潤滑劑」,使二者之間的關係更加協調易相處。

言:宗法制建構倫理,所謂齊家,分封制建構政治,所謂治國,分封制以宗法製為基礎。其中,分封制是將人在宗族之中的地位與之在政治上的地位等同,井田制又是在分封制的基礎上產生,對分封制進一步的細化,分配土地和財富的。而禮樂制度則是規劃一下生活上的規矩,人的衣食住行方面的,通俗來講就是這樣。

淺談西周宗法制度及其功能:構建忠孝觀念,修身齊家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宗法制所維護的是貴族勢力,想要傳承的是同血脈

宗法制是由父系家長制演變而來,通過父系血緣關係維繫,主要就是為了維護那些貴族的勢力應運而生。宗法制裡面對後世影響最為長遠的就是:嫡長子繼承製。也就是:「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意思就是,繼承人應當是嫡後所生的長子如果嫡後沒有兒子的話,那就在后妃裡面找到一個家族勢力最強大的,最有威望的,她所生的長子來繼承,以此類推,總之要長子,立長不立賢,都是自己家族內部繼承。

所以我們會發現,我們古代很多時候,皇帝選繼承人都是按照這個邏輯,可見宗法制對皇位繼承的影響有多大。其實我們現在的家庭也是這種思想,最好的當然想一直留給自己家人,有的傳統工藝也只想讓自己家人傳承下去,不願奉獻給社會。

宗法制的藍圖,宗法制就是天子腳下,各路諸侯

說到宗法制,我們腦海中立刻會有一個大致藍圖,它的體系就像一個樹形圖。最上面是天子,天子就是大宗,也就是所謂的繼承皇位的嫡長子,皇帝剩下的兒子們就被封為諸侯,諸侯之後就是大夫和士,他們都是小宗,臣服於天子腳下。宗法制其實很好理解,只要按照血緣關係就行了,剩下的被封為諸侯的各自管轄自己的領域。

在天子面前,他們是小宗,但是在自己管轄的地區他們就是首領,和天子管理國家一樣,他們一樣管理自己的封地,而且官位世襲,所以說那個時代出身決定一生,聽天由命。下面的卿大夫和士一樣依樣畫葫蘆。宗法制度內,天子包括諸侯他們都是一個大家族,維繫的就是這個家族,他們緊緊包裹,只因為他們有共同的祖先,共同的姓氏和宗廟,所以他們內部相互維護著。

淺談西周宗法制度及其功能:構建忠孝觀念,修身齊家

為何宗法制不能長久?


《呂氏春秋》中有言:"呂太公望封於齊,周公旦封於魯,二君者甚相善也。相謂曰:「何以治國?」太公望曰:「尊賢上功。」周公旦曰:「親親上恩。」太公望曰:「魯自此削矣。」周公旦曰:「魯雖削,有齊者亦必非呂氏也。」其後,齊日以大,至於霸,二十四世而田成子有齊國。魯日以削,至於覲存,三十四世而亡。

這說明什麼,老祖宗留下來的基業也禁不起子孫後代造作。兒孫自有其自福,話說是福澤後代,但還是各憑本事,謀取生存。先輩想的再好,也難以預料自己的後代會是什麼樣的人,固化的模式和政策才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萬世基業簡直太難了。就像太公問周公:"怎麼樣治魯呢?"周公讓他不要擔心,曰:"後世自然有能夠降伏他者。"

果不其然,後來齊越來越強大,魯的勢力越來越弱,自然就被壓制了,就像物競天擇,優勝略汰一樣的道理。後代的人看到制度的缺點一樣無能為力,也不去改,早早就將路子定死,祖先將路子定死,可怕的是自己也順勢而為。西周宗法制分封制保障了西周的安寧,以後出現了問題,這樣的制度就行不通了,於是到了戰國時期,宗法制就完全不行了,要被時代淘汰了。

淺談西周宗法制度及其功能:構建忠孝觀念,修身齊家

宗法制對西周的作用

周王的制度並沒有錯誤,他當時迫切的需要一個制度來鞏固自己的統治,於是他就選擇了宗法制。宗法制的作用主要就是凝聚了宗族,把整個家族勢力放在一個圈內,統治集團內部的很多紛爭就減少了很多,提高了團結力,也鞏固了王權,國家暫時的穩定了,各個家族之間以及與天子之間的關係明確等等一系列官方的話語。宗法制一直閃耀在歷史舞台上,到現在它的很多觀念還根植在我們很多上一輩人的腦海中,難以動搖。

宗法制對當代的影響,意義

宗法制也有它的現實意義,宗法制有一句話來概括,無非就是:認祖歸宗的傳統思想,還有尊祖,敬祖。強調家庭的重要性,重視人情關係,從我們出生的時候家庭的傳統習俗就是這些,清明節會上墳,認祖歸宗,過年也會拜祖宗,有的村落還會有廟,現在的寺廟,習俗無非不是宗法制度的體現。

其實現在的這些習俗也是我們民族不忘本的體現以及對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沒有我們的祖先,也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發展,現在的生活。如果不是這種制度的延續,至後期春秋戰國時期面對諸侯爭霸局面,周天子卻無能為力,給後世提供了深刻的歷史性教訓,也就不會有商鞅變法來改變國家現狀。

淺談西周宗法制度及其功能:構建忠孝觀念,修身齊家

時至今日,宗法制雖然已經消亡,但是宗法觀念依然穿插在我們生活當中,「忠」「孝」觀念深入民心。因為忠孝,我們才會修身,尊老愛幼,孝親敬長,忠孝是道德本位。重視血緣親情,所以有的父母兒女心重,把自己的孩子放在人生的第一位,大部分子女也將贍養父母放在第一位。仔細觀察我們的生活,不難發現,宗法制這種原始結構體潛移默化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以及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這些被影響的方面就像一堆碎片,林林總總碎片拼接起來就是我們思想的根源。

淺談西周宗法制度及其功能:構建忠孝觀念,修身齊家

歡迎大家評論指正,您的點贊關注轉發就是我們創作的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樣的歷史挺有趣 的精彩文章:

淺談多爾袞和孫之獬的「留頭不留髮」政策,不同時代的不同意義

TAG:那樣的歷史挺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