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治療內傷雜病需重視脾胃

治療內傷雜病需重視脾胃

治療內傷雜病需重視脾胃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閻艷麗是河北醫科大學中醫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臨床工作長達40年之久,是集經方時方於一身的大家。筆者有幸跟師學習,發現閻艷麗在臨床過程中對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慢性乙型肝炎、久咳或者虛勞喘嗽等病療效顯著,其關鍵往往不離脾胃。這類疾病證狀多錯綜複雜,發展過程中氣、血、陰、陽都有虧損。所以單純補氣、補血、補陰、補陽等方法都難以奏效,從調補脾胃重建中氣入手方可療效顯著。由此可見,在陰陽氣血俱損的情況下調補脾土乃為良策。《素問·六節藏象論》曰:「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閻艷麗從《內經》中反覆體會,並結合曆代醫家的經驗,總結出了自己獨特的脾胃思想。

扶脾陽,益脾陰

理論來源

《靈樞·終始》有云:「陰陽俱不足,補陽則陰竭,瀉陰則陽脫,如是者,可將以甘葯,不可飲以至劑。」從中可以體會到陰陽不能捨去其一而考慮,所以脾陰虛不會單獨出現。閻艷麗在反覆臨床中漸漸體會到脾陰虧多伴有脾氣虛。先損脾陽,陽損及陰也,或胃陰受損波及脾陰,陰不足陽無以附,呈現脾陰與脾氣俱虛的癥狀。《內經》云:「今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稟水谷氣,氣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足太陰者三陰也,其脈貫胃屬脾絡嗌」「藏腑各因其經而受氣於陽明,故為胃行其津液。」由此可見脾陽、脾陰與胃陰是一個不可分開的整體。

用藥規律

「土爰稼穡,稼穡作甘」,乃土本無味借稼穡以為味也。張錫純認為:「夫無味是淡,凡味淡者,皆可入脾胃。」淡味之品其性平,其氣最為緩和,且淡可統領無味並為中和,以中和之性最合脾胃,朱丹溪有云:「淡屬自然沖和之味,有食人補陰之功」,《內經》云:「精不足者,補之以味」,此味當乃淡味也,惟恬淡之味乃能補精。閻艷麗臨證多選用山藥、薏米、石斛、麥冬、天花粉等甘淡之品來養脾陰。《神農本草經》記載葛根可以「起陰氣」。閻艷麗善用甘草引經,乃其得中和之性,潤補之功,最合脾胃之性,故將甘草作為引經葯。同時結合酸甘化陰、益氣養陰、清熱生津等方法保護脾胃陰液。《素問·至真要大論》指出:「濕淫於內,治以苦熱,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淡可滲濕,脾最惡濕。朱丹溪云:「淡有醒脾開胃,清腸潤虛之功。」

若濕困中焦、邪水盛者用甘淡則祛濕不傷陰,且滋脾陰。若無邪水之患,常人用亦不會傷陰。閻艷麗認為:「內傷雜病,一者重視氣機,二者重視脾胃。」

病案分析

曹某,男,51歲。西醫診斷:肝硬化腹水。肝功能異常:總蛋白48.02g/L(60―80),球蛋白29.5g/L(20―30),穀草轉氨酶59u/L(8―50),白蛋白20.4g/L(35―55),谷丙轉氨酶22u/L(5―50),白球比0.69(1.5-2.5)

主訴:白睛發黃,納可,眼部易模糊乾澀,情緒尚可,無腸鳴音,雙下肢指凹性水腫,喜卧,休息後自覺輕快,口乾,無噯氣,飯後腹部脹滿,動則汗出尤甚,腰疼,大便日行一次,欠暢,小便發黃。舌:舌偏紅,舌苔薄白而略少且分布不均,中部裂紋,舌下絡脈瘀紫。脈:左弦滑按之乏力,右脈緩。

中醫診斷:鼓脹。

辨證:肝脾腎氣陰兩虛為主,兼有肝經濕熱,血瘀水停。

治法:益氣養陰,清利濕熱,化瘀行水。

處方:生山藥30克,炒白朮20克,黃精18克,鬱金10克,制鱉甲15克(先煎),生牡蠣30克(先煎),女貞子15克,枸杞子15克,茵陳15克,梔子10克,雞血藤15克,炒谷芽15克,炒麥芽15克,垂盆草20克,大腹皮15克,生甘草6克,桑寄生15克,川楝子10克,木香10克。

閻艷麗謹守《金匱要略》:「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之法,並以此為基礎方,微作調整。患者在三個月服藥期間身體素質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胃氣逐漸恢復,舌苔薄白,裂紋有改善,精神飽滿,飲食和大便逐漸正常。肝功能檢查報告顯示:總蛋白60.20g/L(60―80),球蛋白28.8g/L(20―30),穀草轉氨酶49u/L(8―50),白蛋白24.4g/L(35―55),谷丙轉氨酶22u/L(5―50),白球比0.84(1.5-2.5)。除白蛋白以及白球比略低以外,其餘皆正常。

病人診斷為鼓脹,通過舌診判斷此病人正氣虧損,故首先以大量炒白朮、生山藥為君葯扶脾陽益脾陰,配伍黃精等扶助正氣。閻艷麗認為生山藥乃補脾陰之良藥。張錫純云:「山藥汁漿液多,擅長滋臟腑之陰,即以灌周身之液。」並且「山藥滋胃陰,胃汁充足,自能納食」,故此葯乃脾胃陰液並調之良藥。炒白朮乃補脾陽之良藥。「白朮健脾陽,脾土健壯,自能助胃。」二者一陰一陽,二者相伍,一滋陰,一助陽,陰陽協調,相互促進,補而不膩,溫而不燥,溫補脾胃、健脾滋陰。黃精乃扶正氣的良藥,氣陰兩虛者用之屢得奇效。用炒谷芽、炒麥芽助脾胃的運化,一歸脾一歸胃。並配伍行氣葯,如木香、陳皮、法半夏、萊菔子、砂仁等取香砂六君子之意,使氣機暢達,並且補而不滯。若胃脘部或臍周伴有疼痛,則多配伍元胡、白芷、川楝子取金鈴子散之意,故其止痛效果甚好。閻艷麗經常強調:「一定要體會臟腑的氣機變化,要順應肝的特性。」所以用茵陳、梔子取茵陳蒿湯之意來清除濕熱。閻艷麗研究發現此方對降低膽紅素療效甚好。並且對於茵陳與川楝子的使用常借鑒張錫純的用法「茵陳得少陽生髮之氣,與肝木同氣相求,泄肝熱兼調肝鬱,實將順肝木之性。川楝子善引肝氣下達,又能折其反動力」,由此可見其妙處所在。伴有下肢水腫者多用大腹皮,並配伍澤瀉湯祛水消腫。鱉甲、牡蠣者,多用之滋陰,軟堅,補陰血。因肝體陰而用陽,以血為基礎。《金匱要略》云:「血不利則為水」,故配伍補血活血之葯,如雞血藤、茜草等。《醫學衷中參西錄·自序·例言》曰:「虛損之病,或多或少損及脾胃,脾胃者,坤土也,主中央,化生氣血以灌溉四旁。」

調脾胃,理氣機

理論來源

脾以升為健,胃以降為和,調理脾胃當順應其生理功能特性。若中州虛弱,斡旋失職,胃中水谷不能消化,單純投以補藥,易壅滯氣機,有礙運化,精微不能布散,而見中滿腹脹、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大便不通等。閻艷麗認為,此當消補並用,使補中有散。

《內經》曰:「升降息則氣立孤危。」脾胃同居中焦,為氣機升降之樞,當升不升,該降不降,皆為病態。又曰:「清氣在下,則生飱泄,濁氣在上,則生月真 脹。」所謂「在下之氣不可一刻而不升,在上之氣不可一刻而不降」,故治療脾胃病時,閻艷麗屢屢從調理脾胃氣機入手,或升脾氣,或降胃氣,或升降並用。

用藥規律

基礎底方:閻艷麗用四逆散重點多在肝,用柴胡解郁行氣,和暢氣機透達郁陽,枳實降胃導滯,行氣散結,二者一升一降,舒達樞機,透達陽氣;芍藥和營柔肝,甘草緩急和中,二者一柔一緩,協調肝脾。四味相伍,使邪去郁開,氣血調暢,清陽得升則腹痛、瀉利後重自除。枳實形圓臭香,可以通胃絡;芍藥疏泄經絡之血脈,甘草調中。

以小柴胡湯為基礎方,閻艷麗著重肝脾同治,升脾氣、降胃氣升降並用時,往往不離肝膽。以柴胡、法半夏、黃芩為基,柴胡升脾氣尚能理肝氣,法半夏降胃氣兼能化痰濁,用半夏則濁氣降而中土和。黃芩色青帶黃,其為調理木土之葯,入木之葯,空心者多入膽,三味葯構成了肝升膽降,肝升肺降,脾升胃降的氣機循環的基本框架。《傷寒論》230條云:「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由此可見其用藥之妙也。

運用加減:①若口不苦,舌尖邊無明顯熱象者,黃芩尚可去之。②治療脾虛泄瀉、食欲不振、胃脘部脹悶不適、眩暈等,見舌胖嫩苔薄,脈弦緩者,多在小柴胡湯基礎上用香砂六君子加減。③若脾胃運化不利、食欲不振、納差,則加用山藥、雞內金、炒谷芽、炒麥芽等。山藥、雞內金二者一補一消,補消結合,健運脾胃,滋生通脈之功。④少腹脹滿疼痛者則多用香砂六君子合四逆散,四逆散為舒達氣機,配伍香砂六君子補而不滯。⑤若大便不通、臍周脹滿者,則多用木香、川楝子、炒萊菔子、炒枳殼、厚朴、枳實等。⑥若脾虛大便稀溏或女子帶下白稀者,多用山藥、芡實、薏米等。山藥與薏苡仁配為葯對,滋陰而無黏膩之弊,滲濕而無傷陰之嫌,配伍得當,絲絲入扣,對於脾虛濕盛的泄瀉用之最為合適。⑦若胸中憋悶、心悸、納呆、苔膩、似清似昧者,可加菖蒲、鬱金等取菖蒲鬱金湯化濁生清之意。⑧若胃氣不和、噯氣、胸悶等胃虛痰阻者用党參、代赭石、法半夏取《傷寒論》旋覆代赭湯之意。⑨若反酸者,多用煅瓦楞子、海螵蛸、蒲公英、白芷等,煅瓦楞子、海螵蛸為治酸之用,蒲公英藥性寒涼,但不因其寒涼而傷胃。⑩若脾氣虛並伴有肝鬱血虛者多用香砂六君子合逍遙散加減。若脾虛生濕納後脹滿者,則多用參苓白朮散合二陳湯加減。二陳湯在此不僅燥濕健脾,尚可理氣,氣行濕自除且防葯之滋膩。若小便不利或水濕內停,乏力明顯者多用五苓散合香砂六君子取溫中化飲,利水滲濕,恢復中焦氣機之意。若舌苔偏厚,痰濕困脾者多用平胃散合二陳湯加減。

脾氣不升,胃氣不降,氣機逆亂,表現為腹脹滿、脘痞、嘔吐、不思飲食者,閻艷麗以升降並投之法治之,以復脾升胃降之常,葯多用柴胡、葛根升發脾氣,同時配以厚朴、法半夏、陳皮、枳殼助胃氣下降,並用麥芽疏肝理氣兼顧胃氣,升降結合則氣機通暢,使中焦健運有權。

病案分析

盧某,58歲,男。西醫診斷:肝硬化,肝功能異常。(曾在其他醫院治療數月,效果不佳)

主訴:肝硬化,肝功能異常,病史長達20多年,脾無腫大,無積水。面色黧黑晦暗,腰酸,胃脘部不適,臍上脹滿,左脅部不適,食後則瀉,食欲不振,肝區偶有疼痛,情緒鬱悶,完谷不化,口苦,睡眠差,小便可。舌嫩淡紅,苔分布不均且白膩,脈弦緩。

中醫診斷:腹痛。

辨證:肝脾不和,肝經濕熱,脾胃氣滯。

治法:疏肝理脾,清利濕熱。

處方:柴胡15克,黃芩15克,白芍15克,當歸12克,土茯苓18克,炒白朮15克,炒山藥20克,党參15克,茯苓15克,陳皮10克,青皮10克,木香10克,炒谷芽15克,炒麥芽15克,生牡蠣30克(先煎),法半夏12克,桑寄生15克,川斷15克,炙甘草6克。

此患者經陸續調方50餘劑葯後,患者面色漸華,身體素質顯著提高,精神飽滿,情緒漸見樂觀,納食改善,肝功能逐漸恢復正常。此患者伴有氣機不舒,正氣相對不足,且伴有少陽癥狀,閻艷麗臨床發現小柴胡湯具有很好的保肝效果,故選擇用小柴胡湯合香砂六君子加減。

這個病例很清楚的體現出了補脾胃、理氣機的思路,與前一個曹某的病歷比較,盧某病情較輕,故用小柴胡湯合香砂六君子肝脾同調,扶正祛邪並用。土茯苓解肝毒,青皮、谷芽、麥芽等疏理氣機調理脾胃。

顧脾土,生肺金

理論來源

脾在五行中屬土,肺屬金,按五行相生理論,則土能生金,土為金之母。對於虛勞喘嗽,或者久咳等疾病,閻艷麗注重從脾胃入手治療,此即培土生金也。

《素問·咳論》曰:「五藏之久咳,乃移於六府……此皆聚於胃,關於肺。」另外,咳喘常因氣候改變而誘發,以冬春寒涼時節多發。脾主運化,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閻艷麗臨床治療疾病多重視正氣,脾胃健旺可以提高抵抗外邪的能力。《靈樞·五癃津液別》有「脾為之衛」,《靈樞·師傳》亦有「脾者主為衛」的論述。久咳和喘證本為肺臟之本病,且與脾胃有著密切的聯繫。久咳、虛勞喘作多為氣陰損傷,子盜母氣,久之則脾胃之陰亦不足。此咳喘以虛證為主,故閻艷麗提倡標本兼治。

用藥規律

治喘證而需顧脾胃,藥用生山藥、炒白朮、白芍、炒谷芽、炒麥芽、生甘草等。但服補藥,易壅滯其傳送下行之機,胃氣更易上逆,故又以降胃之葯炒枳殼、厚朴佐之。厚朴在《傷寒論》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中下氣消痰,降逆除滿。厚朴能清痰涎,利肺氣,與玉竹、玄參、沙參並用,止嗽育陰,又可制約厚朴苦溫之性。炙枇杷葉、杏仁、桔梗等清肺止咳,杏仁、桔梗共同調理肺氣,一升一降,使肺氣清肅有權。桔梗、生甘草取《傷寒論》311條桔梗湯之意,配伍知母、天花粉等生津潤燥化痰。冬瓜子、虎杖、魚腥草、浙貝母、海浮石等清熱化痰,若肺熱盛則加桑白皮或石膏等。甘草、白芍苦甘合化,兼能滋補陰分也,可以治療虛勞諸證。而且閻艷麗在用藥過程中,常用一些淡味之品,如薏米、石斛、葛根、麥冬等,可以體現出其治病時時處處不忘顧護脾胃的思想。

病案分析

張某,男,2歲。

主訴:因近來供暖,室內外溫度差較大,外出玩耍後咳嗽不止,病程已半月。現鼻涕白色較稠,無打噴嚏,乾咳少痰,因咳吐不出故不知顏色,面色萎黃,頭髮直立(後詢問得知其後天不足),脾氣急,納呆,喜飲,小便黃,大便日行一次較硬。舌尖紅,苔薄黃分布不均,脈滑數,小兒指紋氣關紫色。

中醫診斷:咳嗽。

辨證:肺氣陰不足兼有痰熱,虛實夾雜。

治法:祛痰清肺,培土生金。

處方:黃芩5克,炒杏仁3克,桔梗3克,浙貝4克,蘇子3克,陳皮3克,前胡3克,防風3克,生甘草3克,蟬蛻3克,葛根6克,生山藥8克,炒白朮3克。

五劑後咳嗽大減,外感癥狀基本消失,飲食明顯改善。

患者咳嗽不止,病程已半月,鼻涕色白較稠,無打噴嚏,乾咳少痰。此為肺之氣陰不足兼有痰熱,虛實夾雜,故選用黃芩、杏仁、桔梗、浙貝、蘇子、葛根等清熱祛痰,使肺宣肅功能正常。面色萎黃,頭髮直立、納呆、舌尖紅、苔薄黃但分布不均,脈滑數,寸稍有不足,此肺之氣陰不足兼有後天不足,用葛根、生山藥、炒白朮、陳皮等甘淡之品培土生金。對肺之氣陰兩虛證,閻艷麗並不直接用補氣養陰的方法,而是選擇了平補脾胃,因其病機虛實夾雜,以實為主,單純的補氣,恐其助邪。而平補脾胃,既可顧護中焦,又可培土生金,使肺之氣陰得以雙補。

《素問·太陰陽明論》云:「土者,生萬物而法天地。」故閻艷麗在臨證中將顧護脾胃視為根本,儘管疾病的臨床表現千變萬化,然而顧護脾始終為其基本原則,乃「四季脾旺不受邪」也。以上所論雖不能概括閻艷麗脾胃思想的全部,但足可以領略到其妙處所在。(王勇 河北中醫學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搜索「私家健康先生"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發現中醫:徐曉峰 | 潮汕鳳陽門人的經方之路
兒科常見病的按摩療法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