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史記》完成了中國歷史的建構,讀懂它才能解答我們的疑惑

《史記》完成了中國歷史的建構,讀懂它才能解答我們的疑惑

《史記》是中國的第一部通史,它完成了我們中國歷史的建構,蘊藏深刻的意義。上至傳說中的黃帝,下至漢武帝之間的歷史裡,司馬遷講述了中國封建制度誕生的全過程。通過歷史記述,建立起中國的政治道德、權力規則、文化傳統,乃至中華民族基於歷史認識的所謂行為規範,這是理解中國歷史乃至理解今天的中國的關鍵鑰匙。

《史記》完成了中國歷史的建構,讀懂它才能解答我們的疑惑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秦三十六郡並越四郡》

載清末民初彩色石印《歷代地輿圖》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中華民族有數千年的歷史,取之不竭,用之不盡,一部部歷史典籍之於中國文化體系的意義,就像《聖經》之於西方文明的意義。

中國人的「聖經」,非《史記》莫屬。從古至今,無數社會精英、文化名家都對它推崇備至:

宋代史學家鄭樵評價《史記》「六經之後,惟有此作」;

魯迅說它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林語堂評價它「讀一部歷史教科書,不如讀《史記》」

……

為什麼讀,如何讀?

《史記》是中國歷史記述和史學著作的開山之作,記載了中國文化生成期的原始模版,建構了中國人的基本政治精神,讀懂史記,就能讀懂中國的歷史。

上至傳說中的黃帝,下至漢武帝之間數千年歷史裡,司馬遷為我們講述了中國封建制度誕生的全過程。通過歷史記述,建立起中國的政治道德、權力規則、文化傳統,乃至中華民族基於歷史認識的所謂行為規範,這是理解中國歷史乃至理解今天的中國的關鍵鑰匙。

《史記》改變了以往只有一條時間軸線的《春秋》體例,開創紀傳體的新體例,成為以後正史的基本規範,甚至成為東方各國史學著作的模範,影響之廣,無人能及

《史記》記載的內容也不僅僅是政治事件,而是對社會作全方位的考察,上到帝王將相,下到販夫走卒,遊俠商賈刺客,《史記》為我們展現了古代社會各個社會階層里形形色色的代表人物。歷史在變,但人性的根本不變,古今面對的問題多是一樣。我們在流氓皇帝劉邦、一代梟雄項羽、英雄將領韓信等人身上,尋找歷史的蛛絲馬跡。

《史記》完成了中國歷史的建構,讀懂它才能解答我們的疑惑

清朝畫家上官周《晚笑堂畫傳》中劉邦像

《史記》不是文學,是歷史。

司馬遷從時間和空間兩條軸線揭示中國歷史的脈絡,同時,又從歷史和思想的兩個維度建構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傳統。《史記》展現的是司馬遷的歷史哲學——這是以往講史學史的學者所未能領會之精深之處。

《史記》完成了中國歷史的建構,讀懂它才能解答我們的疑惑

《史記》長達130卷,體量大、典故多;2000多年前的古代文言,晦澀難懂;人物圖譜複雜多樣,容易搞混;歷史事件地點名字更替容易弄錯,文物圖譜含義多樣,不查閱資料印證的話,容易停留在表面,不知深意。

有些人聽當下電視、音頻講的各種《史記》,但讀完之後不免失望,關鍵就在於錯把歷史讀成了文學。《史記》所展現的高度,告訴我們不能把它當做轟轟烈烈的歷史事件史來讀。像《史記》這種深藏大智慧的歷史鴻篇巨著,學必有師,才能為您講深講透,走進歷史的深處,體會到最精妙的思想智慧。

三聯中讀特邀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韓昇來給大家開設120講的專欄,每天20分鐘,120天的內容相當於40萬字的書,帶你學懂《史記》。

《史記》完成了中國歷史的建構,讀懂它才能解答我們的疑惑

韓昇,江蘇海安人,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主講人。日本關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外國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廈門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兼職教授。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常務理事兼副會長,中國唐史學會理事,中國日本史學會常務理事,日本唐代史學會會員。在國內外出版《渡來人の先祖傳承および渡來形態について》、《日本古代的大陸移民研究》、《隋文帝傳》、《海東集——古代東亞史實考論》、《東亞世界形成史論》、《正倉院》、《史家說史:蒼茫隋唐路》、《遣唐使和學問僧》等專著,發表中國古代史、東亞世界史、佛教史和歷史·遺傳學研究的論文150多篇。

韓昇老師出身史學世家,父親韓國磐是中國經濟史學科的奠基者之一,被譽為「一代宗師,史學泰斗」。從小,韓昇老師就看著父親在堆滿史學書籍的書房裡,整理史籍、與同行討論史學話題。父親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使韓昇教授對史學產生了濃厚興趣,從小學三年級開始讀《史記》,從此開始了研究《史記》幾十年的漫漫路程。

這個路程,不是穩坐書齋式的研究,而是有多年多地的歷史現場實地考察經歷作支撐的。韓昇老師認為做學問必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歷史發生的實際空間里感知人文地理環境。這樣他才敢說「我講歷史的信心在於,我講的地方,都曾經去過。我閉著眼睛就可以感受到千年前戰爭發生的現場感,這種場景感,我也可以傳達給你。」

更值得期待的是,韓昇教授還參與了基因技術與歷史的跨界研究,這一全新的角度也會貫穿課程的始終,讓我們時不時跳脫出歷史框架看問題,得到更多啟迪。

《韓昇:<史記>百講發刊詞》

點擊試聽專欄《史記百講》

三聯中讀的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聽我解讀《史記》的音頻專欄。我是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韓昇,從事歷史教育三十多年。

歷史是記載古往今來那些擁有大智慧、做大事業,乃至行為事迹被人們深深記住的人物的活動。在中國歷史方面,這五千年歷史的記載沉澱下來,大家首先會選擇讀《史記》。

為什麼要讀《史記》呢?

我從小讀《史記》,因為我生長在「文革」那個時代,家裡有很多的書。但是學校已經停課,不能讀書了。我在家裡只能讀我父親的這些書,在這些書裡面,最吸引我的就是《史記》。

最開始我讀《史記》是從故事開始的,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深深地吸引著我,但是也給我留下了許許多多的疑團。比如說我們要追尋我們的始祖黃帝,可是《史記》告訴我們黃帝是少典之子。那麼《史記》為什麼不從少典講起呢?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就一直在探索,讀了各種各樣《史記》的版本注釋以及對它的講解。

後來我又通過對歷史的學習和領悟,不斷地思索。我發現黃帝代表中國的始祖,他後面顯示出中國的文化、民族的起源都不是神創造的,而是人創造的。所以黃帝必然是某人的兒子,他沒有神的支撐,就使得中國的文化缺乏了強大的神的絕對性支持。

《史記》完成了中國歷史的建構,讀懂它才能解答我們的疑惑

黃帝像

我們要怎麼來讓我們的歷史深入人心,我們的文化政治傳統為大家所接受?《史記》就給我們描述了堯舜禹三代聖人。這三代聖人代表的是整個中國文化的文化傳統的建構。

所以們要通過一個個《史記》的故事,去讀懂它後面告訴我們最深刻的歷史發展的脈絡。

比如說《史記》告訴我們戰國時期的四大公子養客(註:戰國四大公子指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為什麼這個時期會有養客這個風氣?因為當時正處於封建時代瓦解、帝制興起的時代,留有舊時代的遺風。從「客」我們看到的是封建時代那種風氣的遺存。

《史記》完成了中國歷史的建構,讀懂它才能解答我們的疑惑

通過這樣的閱讀和思考,我們就可以理解,從封建時代到帝制時代,中國社會到風俗民情所產生的變化,而這個變化又對後來的中國歷史的發展所造成的影響。

通過讀《史記》,我們去理解中國的山川地理的形式,才能明白每一個區域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性。

中國的歷史從都城的演變來看,它是由西往東走。為什麼前面的兩千多年它一定會深深地紮根在關中,而後面出了關中以後,會選擇北京這個地方,並且到今天已經維持700年了。這個變化正好和中國整個經濟區域的變化是吻合的。

我們中國的中心區從關中地區移向了華北平原,到現代又從華北平原轉向了南方。經濟的總量、人口的密度、文化的發達,都實現了經濟重心的南移。這個大變遷、大發展的前段,司馬遷已經通過故事把我們勾勒出來,揭示了中國文化的傳統,給我們最多的啟發。

《史記》完成了中國歷史的建構,讀懂它才能解答我們的疑惑

中國地形圖

《史記》這部書是最容易讀的,但是要把它讀懂也是最難的。難就難在我們如何去整體地理解它。我們看到許許多多講解《史記》的書,大多會講述《史記》的故事,因為司馬遷文學才華很好,他用非常生動的筆觸,描寫了歷史上的人物、故事和他們的悲歡離合,但實際上司馬遷在每一個故事後面都蘊含著非常深刻的思考。

讀《史記》難就難在如何把這些最深層的意義和它的思考,它所揭示的整個中國歷史發展的脈絡整體揭示出來。《史記》是中國的第一部通史,因此它完成了我們中國歷史的建構,它後面蘊藏的深刻的意義,我們如何去領會它呢?這也是我幾十年讀《史記》去探索的一個心得。我想通過這門課把我這些心得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們通過這門課,可以深入地去理解中國的歷史,理解我們的政治文化傳統,以及這些歷史文化對我們今天所造成的影響。

對大多數人來說,讀歷史不只是為了明白過去怎麼樣,最重要的是我們通過過去的軌跡來給今天進行定位,我們才知道:我們在哪裡,我們在什麼樣的時代,我們繼承了什麼?沿著歷史發展的軌跡,我們將走向何方?我們要探索的是我們今後的方向,從這個過程我們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命運。

每個人通過學習歷史才知道自己在今天應該怎麼做,怎麼給自己創造未來,這才是我們讀歷史真正的目的。所以清朝的學者已經告訴過我們:這些文獻的考訂、古籍的整理、歷史事件的考證,都不是歷史!歷史是要讓我們辨明方向,走向未來。

《<史記>百講》是怎樣進行的?

專欄分為6個版塊,120講。

讀史先懂史——為什麼只有司馬遷才能寫出《史記》?

司馬家族幾代人一直從事著歷史記載、為帝王將相充當智囊團的工作,天文占卜、祭祀規制、外交策略、管理方針……所以司馬遷才有能力和勇氣「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才能將《史記》寫成「成一家之言」的大著作。

在第一版塊「前言」里,韓昇教授為你揭秘司馬家族掌握了什麼天機,才能跨越朝代佔據史官重要位置?司馬遷忍辱負重寫就《史記》是家族使命?還是史學發展的必然?在以上問題的思考中,韓昇老師將帶給我們一個不一樣的司馬遷,不一樣的《史記》誕生過程。

《史記》完成了中國歷史的建構,讀懂它才能解答我們的疑惑

司馬遷像

讀史要懂根——為什麼我們文化的根基是宗族制度文化?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尤其發達,那為什麼我們的始祖不是由神創造的,我們過年祭祀的是祖宗呢?上古黃帝、堯舜禹時代,在奠定中國宗族制度文化上,有哪些充分必要條件呢?宗族文化對我們現在會被花式催婚有什麼深層次關係呢?韓昇教授第二版塊「傳說的黃金時代」,將給我們講述《史記》為何記載這些華夏祖先,司馬遷的史學建構隱藏著什麼樣的深意。

讀史要抓線——為什麼我們在「青銅時代」建立了禮儀文明?

說到禮儀文明,古今中外對中華傳統禮儀文明都讚賞有加,但奇怪的這種禮儀文明卻在戰火紛飛的春秋戰國時代建立起來了。冷兵器超越世界其餘各地的中國為何會出現影響至今的為人處事準則、國際交往禮儀?韓昇教授,在第三版塊里為我們解答此類疑惑。

《史記》完成了中國歷史的建構,讀懂它才能解答我們的疑惑

商父乙觥,商代晚期的青銅器

讀史要懂制——為什麼封建帝制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必然?

政治經濟制度是一個文明文化的根基所在,幾乎決定了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讀懂中國古代文化,繞不開中國政治制度的變化,而《史記》數以千年的記載長度,描述了從禪讓制到封建制,最終走向帝制的全過程。第四版塊以「崛起的帝國時代」秦漢前後的各種社會因素分析,來講述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從0到1必然建立封建帝制的過程。

讀史會用史——讀史書的目的是為了解答我們現在的疑惑。

讀懂《史記》不難,難就難在如何用。為此,在第五個版塊「專題一」中,用空間軸的立體視角,審視千百年來中國地理與階層的發展變化。在起伏差異的區域環境里中,讀懂國與國之間的合併、分裂,山川在其中的地理作用;讀懂養客、任俠、刺客這些傳奇人物在歷史關鍵點上的斡旋作用。

反思就此形成的社會階層,看清中國社會動態的繼承發展。為我們現代人在面臨人生選擇、命運變化時,提供參考。

用史要復盤——讀史書、用史書的目的是提升認知格局。

只有以上的讀懂和借鑒,格局還不夠,韓昇老師特設第六版塊來複盤《史記》解讀過程中的思考。從一個組織、社會、機構如何誕生的角度,講述在中國社會裡,「一個帝國是如何產生的」。

思考古代狹小區域內的國際關係處理、權力制衡,為我們提供思考的角度和方法,小到人與人,家與家、公司與公司的關係,大到看清現在國際關係的紛爭與糾葛。

對大多數人來說,讀歷史不只是為了明白過去怎麼樣,最重要的是我們通過過去的軌跡來給今天進行定位,我們才知道:我們在哪裡,我們在什麼樣的時代,我們繼承了什麼?沿著歷史發展的軌跡,我們將走向何方?我們要探索的是我們今後的方向,從這個過程我們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命運。

《史記》完成了中國歷史的建構,讀懂它才能解答我們的疑惑

《史記》完成了中國歷史的建構,讀懂它才能解答我們的疑惑

點擊【閱讀原文】,訂閱《史記百講》專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