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明祭祖之後,別忘了清明的本意,接下來日子過得好壞就在於此

清明祭祖之後,別忘了清明的本意,接下來日子過得好壞就在於此

清明節是一個祭祀先祖的節日,但是就「清明」的本意來說,並非僅限於此。著名道教居士,北宋著名的大詞人蘇東坡有一首詩作《東欄梨花》:「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詩中的「清明」,道出了這二字的本來涵義,它並非專指清明節,更透露出了「清淡以明智」的思想內涵,而這種心境是我們在清明節更應該體會到的。

清明祭祖,實際上來源於春秋時期就已經形成的寒食節。寒食節是為了紀念介子推而設的一個節日,介子推大火中死於綿山,是一個凄涼的故事,但清明節處於天朗氣清的仲春時節,盎然的春意稍許沖淡了人們心中的哀傷。相比較於道教的另外兩個「鬼節」中元節(七月十五)和寒衣節(十月初一),清明節則更更傾向於表達活著的人們以及他們之間的感情維繫。

中國人不僅信奉祖宗,敬天法祖,而且非常重視親情,在清明節的時候,「本是同根生」的族人,也是一個共敘親情,維護血緣親情的好機會。同宗同族,有著時間和距離割捨不斷血緣關係,趁這個機會,這種血緣親情被進一步地鞏固。這一天,人們也在向九泉之下的祖先,昭示他們並沒有由於各自的開枝散葉形同陌路,而是共同歸於根本,歸於祖宗。所以,清明節的習俗歸根結底,不僅僅是為了逝去的先人,而更是為了現實中活著的人而言的。

所以,在杜牧的那首《清明》中,詩人還賣有伏筆,前兩句寫的是對已故親人的哀思之情,接下來「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如果是只是哀思,那也不會有這兩句了。詩人想要用酒來來慰藉陰陽兩界的親人。所以,清明節究竟是悲是喜已經不再那麼重要,斯人已逝,生人如何過好接下來的生活才更值得花費心思。

今天的我們在清明這難得的小長假長途奔波,疲於奔命。而古代的人似乎比今人更會享受清明的樂趣。上墳歸來,杏花村裡來兩壺老酒,多麼的愜意。春意盎然,不要辜負了大自然的這份美意。古代大畫家張擇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圖》也是清明時節,但沒有哀思沒有悲傷,卻是眾生安享生活的煙火世界。所以,清明節要追思先人,而清明節更是美好生活的又一個開始,是修行的開始。

修行就是生活、生活本該是一場歡愉的過往,而不是悲悲戚戚,道家的本真是樂生、重生。王禹寫道:「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不要做那「興味蕭然」的苦行僧,以清明之心做好人間之事,不負春光不負卿,追求人間的大道逍遙也是清明之要義!

/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訊 的精彩文章:

醫院貼對聯「生意興隆日進斗金」 ,這是一不小心說出了心裡話嗎
少林方丈釋永信發話支持徐曉冬,打的就是假護法釋延覺之流

TAG:道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