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艾灸十中藥」治療典型腰腿痛兩例

「艾灸十中藥」治療典型腰腿痛兩例

看著這兩例案例,是多少腰腿痛患者的真實寫照!

一、蘭先生,男,49歲,2019年3月1日就診。

主訴:腰痛伴雙腿麻及雙腳冷痛2年余,加重半月。

病史:2年前因腰痛伴雙腿麻及雙腳冷痛而住院檢查,西醫診斷為「腰椎骨質增生壓迫坐骨神經痛」,經小針刀治療後癥狀消失;一年後複發,再行小針刀後癥狀只有所緩解,之後一直隱隱的痛,至半月前加重,又行小針刀治療無效。西醫建議腰部手術治療,因害怕手術而出院就診於我。

「艾灸十中藥」治療典型腰腿痛兩例

刻診:腰痛、雙腿大腿外側髖關節以下至踝關節處象針刺一樣的麻,膝關節以下感覺骨頭裡又冷又痛,踝關節處冷痛更甚。

觸診:膝關節以下溫度比膝關節以上溫度略低,踝關節及腳底涼;按壓環跳、風市、陽陵泉等處有輕微疼痛,其他處無疼痛。雙腿皮膚顏色正常,膝關節、踝關節及小趾關節無紅腫熱痛。

背部觸診:腰部溫度明顯低於胸椎部,腰部喜熱敷。自述2年前小針刀手術後醫生建議他睡硬板床,之後出現腰部冷,繼而全身怕冷。脊椎按壓:胸3、胸5、胸7、腰4、腰5、八髎處有明顯壓痛,無刺痛感,喜按喜揉。

問診:全身怕冷,腰部更冷,彷彿有風灌入;無汗,即使在夏天也很少出汗;大便稀,每天都有,無特殊臭味;小便多,色白,有夜尿;口不幹,也不想喝水;胃口好,能吃;睡眠因疼痛而差,白天疼痛減輕時能睡。

望診:面色青,嘴唇青,口腔濕潤,舌體稍大,舌面濕,薄白苔。

脈診:脈沉、細,尺脈尤甚。

診斷:陽虛寒盛,陰證。

治療:艾灸十中藥。

治療方法:艾灸處方:1日:中脘、足三里、腰痛點、神闕,2日:腎俞、關元、三陰交、腰痛點、神闕,3日:環跳、陽陵泉、腰痛點、神闕,4日:身柱、命門、腰陽關、陰交、神闕,5日:風市、委中、申脈、腰痛點、神闕。

以上5日穴循環灸至愈。

操作要領:用大火灸,以穴位為中心、用力按著熨灸,使熱力滲透至穴位深處。每天灸2次,早晚灸,每次以燒完一個艾柱為度。

中藥處方:烏頭湯加減。

叮囑:1、不能再睡硬板床,改睡厚棉被;2、保暖。

療效觀察:第一天治療後,當天晚上癥狀減輕,能睡覺;吃完2劑葯,5天灸完後癥狀完全消失。4月1日隨訪,未複發,仍在堅持艾灸。



二、毛姨,女,66歲,2019年3月12日就診。

主訴:腰腿痛伴全身酸痛。

病史:一周前因爬山汗出濕衣後未及時換而引發腰腿痛伴全身酸痛,中醫院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經一周的治療後癥狀未緩解反而癥狀加重而出院就診於我。

刻診:腰綿綿的痛,不能轉側,右腿髖關節至膝關節外側放電樣疼痛。

按診:胸1~3椎、腰4、腰5椎壓痛。

問診:惡寒,出汗,喝熱水或稍運動就出汗,全身骨關節痛,腰痛甚;胃口尚好,口乾,但不想喝水,喝水能解渴;大便干,每天都有;小便可,色黃,無夜尿;睡眠因腰痛而差。

望診:面色紅,口腔干,舌紅,苔黃,舌根處苔略厚。

脈診:脈浮略緊。

診斷:太陽中風。

治療:走罐、刺血、艾灸、湯藥。

治療方法:1、背部走罐,先督脈後內外側膀胱經,然後在痛點用梅花針叩刺後定罐1~2分鐘,最後艾灸。2、艾灸:1日:腰痛點、腎俞、關元、委中、神闕,2日:腰痛點、身柱、腰陽關、委中,3日:腰痛點、環跳、風市、陽陵泉、神闕。

以上三日穴循環灸。

操作要點:用中火以穴位為中心熨灸,痛點用力壓灸,非痛點熨灸。

中藥:葛根湯加減。

療效觀察:走罐刺血艾灸後,癥狀減輕一半,服中藥一次後,當晚能安睡;艾灸3天後癥狀完全消失。十天後回訪未複發,至今仍在艾灸。

按語:1、馬氏溫灸配合中藥十走罐刺血治療各種痛證療效顯著,癥狀消失後仍堅持艾灸一段時間基本不會複發。2、「艾灸十中藥」治療痛證仍須辯證施治。上述兩例腰腿疼痛證,癥狀相似,但治法各異。

編註:以上案例為黃河老師臨床醫案,由黃河老師授權發表,轉載請註明出處。

由中醫家主辦的第二期馬氏溫灸線下培訓班,在2019年6月底,在深圳,具體時間地址待定,黃河老師主講。黃河老師在90年代傳授馬氏溫灸以後,火遍全國,在21世紀與其它合伙人創辦了灸大夫,其研發的經絡穴位和艾灸治百病程序至今仍是行業典範和眾多中醫人的手頭工具,其穴位之準確,病種治療和案例的完整,令人嘆為觀止。

火遍全國的馬氏溫灸,能治小病也能治大病!需要了解更多馬氏溫灸的傳奇、報名學習,請點擊:「鏈接」

微信諮詢聽荷:tinghe978。添加後發送口令「馬氏溫灸」,即可自動進群學習交流,了解更多課程優惠信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從氣的角度認識中醫,你就入門了
學會這幾個急救穴位,關鍵時候能救命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