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古人都是這麼喝酒的,可比現代人有情調多了,會玩!
中國有著漫長的酒文化。作為酒的故鄉,我們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好像就是一部飄散著馥郁酒香的文化史,不分南北、也不分老少,中國的飲酒之風歷經千年不衰。那些著名的文人墨客,也都多半好酒,更是因為酒而留下眾多千古名篇。
《禮記》上說:「酒食者,所以合歡也」。宴席之上,觥籌交錯,有多少話都融在了三兩杯佳釀之中。當然,也有月下獨酌的,雖然冷清了些,但更為自由,也不用擔心醉酒後在人前徒惹笑話。
不過,眾多飲酒方式之中,我最為欣賞的還是曲水流觴。
這種古代酒桌「漂流遊戲」實在是風趣十足,文人們以大地流水為酒桌,以吟詩作賦為彩頭,不會喝得面紅耳赤,只在淺嘗輒止中完成思想的碰撞,妙極。
據記載,最早在西周時期就開始盛行曲水流觴,不過那時更多是作為一種祛災祈福的傳統風俗。慢慢地,曲水流觴從祭水儀式變成了上巳節別具一格的節日習俗。到了漢時,漢武帝承襲秦制,特意鑿建曲江池,供皇家貴戚流水曲觴之用。
當然,使曲水流觴名聲大噪的要數一篇千古名文——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那是公元353年的農曆三月三上巳節,王羲之和謝安等朋友一起祭祀踏青,宴集於浙江山陰蘭亭。亭邊溪水蜿蜒曲折、清澈見底,幾位便辦了一次曲水流觴宴。宴上,王羲之趁著酒意,大筆一揮,寫就《蘭亭集序》,不僅使這次聚會名垂青史,也讓曲水流觴成為了後世文人最為推崇的宴飲遊戲之一。
每次讀到《蘭亭集序》的文字,我總忍不住幻想,直到我看到宜賓的流杯池公園,我才發現當那些文字轉換成實景,有種難以描摹的風雅。
聽名字就能發現,這個公園取的就是「曲水流觴」之意。流杯池公園中的核心景點「曲水流觴」是宜賓保存完好的古八景之一,也是現存最完好的酒文化發祥地之一。
我們都知道,宜賓有著源遠流長的酒文化,地處三江交匯,水質良好,為宜賓產出佳釀創造了天然的有利條件。提到宜賓,自然就能想到傳承了華夏幾千年酒文化精華的五糧液,它是宜賓最好的城市名片。
流杯池公園,也是宜賓深厚酒文化的一個代表。
走近流杯池公園,你的第一感覺就是綠蔭濃郁、曲徑通幽,像極了那些蘇式園林。公園面積238畝,行走其間,你能呼吸到那些綠植的清新。隨著步伐,你一會在谷底,一會又走到崖壁頂,間或有幾個平台錯落其間,野趣十足。
然而這個公園,最特別的不是整體布局亦或是自然之景,它特別在這是黃庭堅的手筆,歷代名人先後在此留下了題刻100多幅,不斷豐富著流杯池的文化內涵。
黃庭堅在宜賓三年,寄情于山水之間。
他尤其鍾情一塊寶地——催科山下一處巨石裂成的天然峽谷。峽谷長約30米,寬6米,高20多米。幾塊大石高聳成山,斷崖成隙,整個峽谷開合有度,空間高低錯落,又有天然泉水流自其中,山水條件得天獨厚。
於是他別出心裁,想到仿照王羲之蘭亭集會流觴曲水的意境,修建了流杯池。
細看流杯池,呈九曲形,兩側分別立有石凳,可供人們安坐。水流從東北面石崖中流出,經過流杯池,最後緩緩流入南面的石崖底部。周圍樹木蔥鬱,兩側岩壑清奇。靜下來聽,不知何處傳來的鳥鳴清脆悅耳,面前溪流潺潺、清澈見底,讓人瞬間身心放鬆,詩興大發。
這完全就是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所描述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擊湍」的景緻啊。
流杯池建成後,黃庭堅常邀約文人雅士在此聚會,吟詩作賦。那些仕途上的失意與不得志都被流杯池的山水和林泉治癒了,在這裡,黃庭堅留下了《安樂泉頌》、《苦筍賦》等千古華章。
今天,我們能在曲水流觴兩側的懸崖上,看到歷代文人留下的石刻題記。有些雖然因年久風化,難以辨別,但我們還是能感受到他們當時的恣意與輕鬆。
作為書法大家,黃庭堅親自在流杯池刻下「南極老人無量壽佛」幾個大字,祝福天下老人健康長壽。
如今我們看到的流杯池,已經經歷了九百多年的風吹雨打,仍然保持著一份天然的山水景緻,這份難得的美景是黃庭堅在領會自然美的規律之上,基於自己的理解進行的藝術再創造。
真是不得不佩服這些詩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作為一個愛酒之人,若是連「曲水流觴」都未曾看過,那可是一點都不合格。有機會記得來宜賓,看看治癒了黃庭堅的流杯池公園吧。
我是琰棱
帶著有趣的靈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攝影|寫作|分享
CFP/攜程簽約攝影師、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士、知名旅遊博主、搜狐金牌作者、微博簽約自媒體、秒拍達人、微博旅行視頻博主、樂途旅遊網專欄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