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維最落寞的山水詩,隱居生活雖然美好但掩飾不了內心的寂寞

王維最落寞的山水詩,隱居生活雖然美好但掩飾不了內心的寂寞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王維的生活應該是比較滋潤的。20歲不到就進士及第,讓古往今來多少科舉士子汗顏,更不必說范進之流。而且他所生活的時代,幾乎是整個唐朝最發達的時代。盛唐的風華他幾乎全部經歷,而且他的職位也不低。做到右丞相的職位,在這些詩人當中已經算是很不錯的了。

早年間的王維懷有強烈的報國志向,但是在40歲以後就開始轉向對於山林的品味和思考。40歲以後,他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雖然在朝廷上掛著職位,但多數的時間都是在山間隱居。這與他個人的性格有關,也和他仕途當中受到的挫折有關。

一個在朝堂當中地位不低的人選擇歸隱山林,其中的落寞在我們看來是顯而易見的。不過對於王維來說。很多的山水詩都是寫自己怡然自得的生活。真正表現出落寞心情的詩作雖然有,但是並不多。今天所分享的這首唐詩就是其中的一首。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

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

這首唐詩的題目是《山居即事》,寫於王維山間隱居之時。在王維的古詩當中,我們能夠看到那些愜意的生活狀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這樣美麗的景色讓詩人的內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更何況還有「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這樣的精彩。

而其中做到極致的乃是著名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大多數的古詩都在表達他那種恬淡、淡泊的心境,但是這首古詩開頭就用了寂寞兩個字,寫出了王維不一樣的心境。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眼看著夕陽落下,王維沉默地把籬笆門關上。在蒼茫的暮色當中,望著夕陽一點點的墜下。在山中的這一天又要結束了,王維就在與夕陽的對望當中感悟人生感悟生命,接下來把目光投向於周邊的環境。

他看到了「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仙鶴都在周圍的松樹邊棲息。而王維在山中的柴門因為到訪的人來的太少,而變得冷清,幾乎是門可羅雀。王維的官位很高,向來也對於朝廷當中的熱鬧生活里也有所習慣。來到山間隱居,滿足了自己內心對世俗外生活的渴望,但同時在這裡也要感受到這種寂寞。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王維的視野當中山林的一切都富有生命力,竹子已經長出了新的一節,呈現出不一樣的色彩。荷花也早已經凋落,開始結果實了。在看夕陽西下,渡口處到處都是漁火點點。是那些采菱人坐著小船停泊靠岸,忙了一天回到家中了。

題目是《山居即事》,就是詩人對於眼前的山村景色進行直觀的描繪,但突出了詩人心中的落寞。畢竟周圍不管是松鶴,竹子還是荷花,都有著蓬勃的生機,漁火點點也說明這些人忙碌了一天回到家裡。唯獨王維一個人落寞地面對夕陽感慨「人訪蓽門稀」。

隱居生活是美好的,能夠體會到和世俗生活不一樣的感受。但是這美好的隱居生活,依然掩飾不了他內心的落寞。畢竟一個人的孤獨實在難熬。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張侃詩詞 的精彩文章:

一首不是絕句也不是律詩的22字唐詩,卻是唐詩三百首經典之作
李商隱難得輕鬆的一首唐詩,置身紅塵之外方能真正超然物外

TAG:老張侃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