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主治醫師:胎盤鈣化一定要催生嗎?其實真相是這樣的!
小伶媽媽懷孕已足月,但子宮仍未出現陣痛及收縮等反應,到醫院請醫師檢查之後,發現胎兒體重過輕,且有胎盤鈣化的現象。
醫師便建議小伶提早催生,否則胎兒在子宮停留的時間過久,又吸收不到營養,若再合併羊水過少,可能就會發生危險。到底胎盤鈣化代表的意義是什麼,此現象又會給胎兒及孕媽媽帶來哪些威脅呢?
什麼是胎盤鈣化?
到了懷孕後期,胎盤已經達到一定程度的成熟階段,就會慢慢出現代謝遲緩的情況,如鈣離子沉積,所以當醫師在進行超聲波檢查時,就會看到孕媽媽的胎盤上分布了數個小小的白色鈣化點,這種現象即稱為胎盤鈣化,也代表胎兒的生長發展已趨於成熟。
雖然情況較嚴重者,可能會影響胎兒的發育,但由於胎盤鈣化是許多孕媽媽共同經歷的生理過程,所以通常不會造成太大問題。建議孕媽媽還是先透過醫師進行相關檢查,了解鈣化程度後再討論是否需要提前進行催生。
胎盤鈣化的癥狀
孕媽媽對胎盤鈣化並不會產生特別的感覺,也沒有明顯的前兆能被提早發現,但如果胎盤鈣化已影響到胎兒的血液循環,造成胎兒血液中的氧氣濃度不足,導致胎動減少,孕媽媽才可能因此發現不對勁,進而就醫治療。醫師也會在產檢過程中,觀察胎盤中鈣離子的累積程度,並結合胎兒周數及羊水量進行評估,再做出相關的診斷結果。
其次,也可以經由胎兒的體重來進行推斷。因每次產檢後,在正常狀況下,胎兒都有固定程度的生長曲線,如果孕媽媽發現連續幾次的產檢報告中,胎兒體重都沒有以正常的數值上升,羊水量甚至有變少的傾向,胎盤上的白點也越趨明顯,醫師就會先觀察子宮收縮情形及胎兒心跳變化,藉此作為判斷依據。
合併羊水過少將帶來危險
對胎兒來說,胎盤等於是供應血液來源的上游工廠,如果因為胎盤鈣化過於嚴重,將造成孕媽媽無法將足夠的血液量供應給胎兒。血液循環一旦欠佳,除了氧氣濃度較低之外,尿液也會隨之減少,造成羊水量相對不足。
如果羊水過少,醫師會先確認媽媽的懷孕周數,若孕期才滿32周,胎兒尚未達到足月階段,醫護人員就會注意子宮有無收縮現象。若碰到子宮收縮的情形,就要考慮是否有安胎的必要性,因為羊水是胎兒面對外界時的緩衝媒介,如果這層保護力越來越稀薄,胎兒除了出現心音減速的癥狀,可能還會不小心壓迫到臍帶,導致胎兒窘迫的現象發生。
此時醫師可能會建議孕媽媽,先住院安胎並追蹤後續狀況,同時給予孕媽媽安全的安胎藥物,或是點滴式的養分補充,藉此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讓胎兒有足夠的成長時間順利長大。
如何檢視胎盤功能?
通常在基礎的產檢項目中,孕媽媽都會歷經超聲波檢查,醫師能藉此觀察到胎盤有無沉澱的鈣離子,再判斷是否發生胎盤鈣化的現象。
有些孕媽媽為了要了解胎盤功能是否良好,藉此得知胎盤與臍帶之間的血流循環,會不會對胎兒的中大腦動脈產生影響,會請醫師使用較精密的高層次超聲波進行檢查;經由這項檢測,可判斷出胎兒心跳頻率,並針對臍帶血供應和中大腦動脈所產生的阻力,評估目前胎兒在子宮腔內是否受到極大的壓力,以及血流量對胎兒來說是否足夠。
如果經由高層次超聲波檢測後,推算出來的各項相關指數超出正常範圍,醫師就會建議孕媽媽進行催生,此產檢項目相當精密,且目前仍歸類為自費產檢的項目之一。
注意
孕媽媽若懷孕已達到足月,又合併羊水量過少的情形,醫師就會注意有無發生破水的情況,因造成羊水變少的因素,除了可能是經由胎盤鈣化所導致,也可能是由於破水所引起,一旦有破水情形,醫師就會儘快催生,以避免感染等風險。
胎盤鈣化可預防
由於胎盤鈣化是生理必經過程,所以並沒有特別的治療方式,有些孕媽媽發生胎盤鈣化時正處於足月期間,醫師就會建議進行催生。不過還是必須端看孕媽媽的身體狀況,再評估是否有其必要性。
胎盤鈣化還是有相關的預防方法的,曾有研究顯示,胎盤之所以會提早產生鈣化現象,和孕媽媽本身的抗氧化能力及是否擁有抽煙習慣,多少有關聯性。
為了使寶寶正常發育,避免發生畸胎和胎盤鈣化等情形,建議孕媽媽在懷孕期間禁止吸煙,甚至連二手煙都必須減少吸入。若家人有抽煙習慣,也應體恤辛苦懷胎10個月的孕媽媽,這段期間應停止吸煙,或是到戶外抽完煙後,待身上煙味漸漸淡去再返回家中,保證孕媽媽一個潔靜的養胎環境。
若欲提升體內的抗氧化能力,孕媽媽就要多多攝取含有豐富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食物。
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相當多樣化,常見的有檸檬、柳橙、蘋果、奇異果、草莓及木瓜等,除了能提升抗氧化功能,平時也能促進孕媽媽腸胃蠕動,讓排便更為順暢。
至於維生素E的攝取來源,堅果類的食物居多,例如核桃、腰果、杏仁等,且維生素E屬於脂溶性維生素,所以拌油食用將攝取更快。不過還是建議孕媽媽必須重視體重控制,盡量減少食用油炸食品,不妨將上述食品快炒或煮湯食用,能夠避免食用過量油脂,吃得健康又營養。
此外,有些孕媽媽會好奇是否可直接食用抗氧化性的保健食品,做為額外補充。
這並非不可行的方法,但在購買保健品之前,一定要先注意有效期,並確保食品來源及製造日期。若是食用維生素E膠囊,切記要注意包裝上的每日建議劑量,避免食用過多而在體內囤積,影響健康。
運動有助於胎盤健康
除了從飲食方面預防胎盤鈣化之外,孕媽媽平時有空的時候,可到戶外多運動,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讓胎盤能夠正常分泌黃體激素及泌乳激素,增加體內血糖與血脂,一方面可以使胎兒攝取均衡營養,另一方面也能增加胎盤的活動量,保持運作功能,才能夠為母體排出廢物,並適時抵擋某些可能傷害胚胎的物質。
如遇胎盤鈣化別急著催生
隨著觀念改變及醫療科技進步,醫師都會先針對孕媽媽的羊水量、胎動、臍帶血流及中大腦動脈,進行綜合評估,才會判斷是否有催生的必要。畢竟就像前文所提到的,胎盤鈣化是一種正常的老化過程,並不如傳言的如此可怕。
最了解胎兒的就是孕媽媽本人,所以孕媽媽平常就要隨時注意胎兒的胎動頻率是否正常,一旦察覺異樣,就要趕快至醫院檢查,醫師也將藉由各式各樣的精密儀器及檢查手段,幫助孕媽媽執行專業的檢查及後續處置。
*本文由好孕媽媽採訪諮詢/台灣長庚醫院台北總院婦產科生殖內分泌科主治醫師謝佳琳,由好孕媽媽原創,版權歸好孕媽媽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謝佳琳醫師
現任/台灣長庚醫院台北總院婦產科系生殖內分泌科主治醫師經歷/台灣長庚紀念醫院婦產部生殖醫學科研究員
學歷/台灣陽明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媽媽懷孕遇到過哪些情況,
歡迎留言分享哦~
如有育兒難題,快進入媽媽群,
全員秒回為您答疑
(長按識別/掃一掃添加小助手2,備註「進群」,
加入好孕媽媽大家庭,一起輕鬆育兒)


※500本《3-6歲孩子的正面管教》,限時免費送!
※不就是1瓶ALL-J六合一多效精華美容液嘛,有什麼大不了的
TAG:好孕媽媽全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