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4歲英語教師走紅,才知道有遠見的父母,都會逼孩子一把。

4歲英語教師走紅,才知道有遠見的父母,都會逼孩子一把。

1

一部紀錄片揭露殘酷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導演用6年時間跟拍了3個不同階層孩子在社會上的掙扎,在弱肉強食的社會法則面前,孩子教育的決定性因素不是學區房,而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近日,4歲孩子說英文的視頻流入網上,再次引來大家圍觀。

一口純正的英語叫人吃驚,不少網友誇獎英文說的比我還要好。

男孩家長說:「寶寶每天可以拼2000個單詞」,英語學習無需死記硬背,把英語融入生活,孩子自然而然就能記得住。

其中一個網友評論,讓我印象深刻:「相比小朋友的英語水平,我更震撼於他媽媽的教育理念,這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4歲英語教師走紅,才知道有遠見的父母,都會逼孩子一把。

4歲英語教師走紅,才知道有遠見的父母,都會逼孩子一把。

每一個孩子的身上都有父母培養過的痕迹,那種培養深入一生。

但是比起孩子努力更重要的一點是:「父母的自律」。

記得董卿首談兒子的時候說:「有的時候工作時間長,兩周見不到兒子,在情感和工作之間陷入兩難。」

後來她的好朋友告訴她:「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就去做那樣的人」。

董卿想的很通透,她說:「我應該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讓他在未來真正懂得的時候,對我有愛,有尊敬」。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不是物質上的輸出,也不是情感上的寄託,而是以身作則,成為榜樣。


2

相信很多看完「爸爸去哪兒的」的觀眾朋友對這些可愛的萌娃印象深刻,更讓大家關注的是,她們一口流利的英語,很多明星父母從小就讓孩子接觸英語,相對而言,她們站得更高,更懂得如何讓孩子與國際接軌。

吳尊帶著女兒Neine和兒子Max在車上,兒子Max提醒吳尊:

You need to bring the towel

吳尊 : Yes , I forgot.

4歲英語教師走紅,才知道有遠見的父母,都會逼孩子一把。

7歲的女兒Neine就更加不得了,Neine在吃早飯,塗麵包的時候,手碰到了花生醬,對吳尊說:

「I accidentally touched the peanuts just now 」

Neine用詞難度和準確,明顯比Max要複雜得多。

很多人會說,明星的孩子都是什麼人,他們說得好是因為上的是貴族學校,接觸的都是外教。

沒錯,動輒學費十幾萬,但是未來孩子拼的不是誰家有錢,而是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明星也是人,不同的只是他們的眼界更高,很多父母輸在了眼界上,敗在了起跑線上。

我相信一所大學的價值,不能用畢業生的工資來判斷,更不能以他們開的汽車,住的房子,家裡有沒有錢來成為標準,而是以這個學生在畢業後對社會,對人類的影響為依據。

3

孫儷曾經在一場發布會上傳授教育理念:

「現在我們對小朋友的要求不僅是成績單,成績單不是作為唯一標準,而是在學習中調動他的興趣,開闊他的眼界,這才是作為父母的意義。」

明星孩子成功的背後,是因為父母的高度。

你要是以為只有明星家長這樣那就錯了,現在所有家長都在給孩子畫一個起跑線,不敢慢走一步。

家長砸鍋賣鐵也要圓孩子出國夢,讓我想到熱播劇「都挺好」裡面的蘇媽,即使賣掉小女兒的房子,也要供大兒子一年20多萬的高額學費。

對於普通家庭來講,考學是唯一的出路,教育公平也是給考學人士的信心,寒門出貴子,自然就是這個道理。

我不會讓大家效仿這樣的做法,只是孩子的高度,很大一部分是取決於父母想讓他看到的高度。

4歲英語教師走紅,才知道有遠見的父母,都會逼孩子一把。

我一直覺得中國父母特別「好後悔」,尤其是看到別人家孩子學什麼,她不學,等到出息以後,就後悔為什麼當初沒讓孩子也學習這個,當初學了的話我的孩子是不是也出息了。

人這一生最大的遺憾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

4

我在中學的時候,有一個印象特別深的同學,我不光對她的印象深,我對她媽媽印象更深。

上學那會她和我說:三歲,她媽媽教她背誦《唐詩三百首》;

六歲,和媽媽學會了100以內的加減法;

休息的時候照鏡子,她媽媽都來說:「以後考上大學,再好好美,現在美有什麼用」;

為了給她開發智力,跑各種商場買保健品;

她媽媽不求別的,只希望能考個好大學,因為她媽媽就是考學改變人生的。

教育方式這個東西,不是只有有錢人能碰,它永遠都是我們身邊討論的熱門話題。

每個父母心意都有,只不過能力不同,但是也不要小瞧你的一己之力,盡最大努力為子女鋪路,盡最大程度開闊她的眼界,一個舉動可能就會成就她的一生。

我特別認可蔡康永曾經說過的一段話: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

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是要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或事,在適當的時候逼自己一把,才能在未來看到更好的風景。


5

我想起我媽媽對待培養孩子方面真的有自己的想法,那個時候她的工資只有600元。

但是依然給我報了舞蹈班學習,那時候一個月算上舞蹈服和鞋是200元每月,在當時也不算便宜了,現在的課後班都是按課時收費的。

後來,又給我報了個「大橋外語」,很多人應該都知道,當時算是比較火的外語學校。

原因呢就是學校的英語課太單一,她覺得外面的學校有外教還能一起情景對話特別好,所以又毅然決然的給我報了個英語,當時是按季度收費,一季度是360元。

就這樣,她的工資拿出來一半給了我。

我記得她常和我說:「女孩子漂不漂亮不重要,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氣質和風格,以後你有孩子也一定要這麼培養」。

「從小培養孩子,是時期的關鍵,一個孩子的言談舉止,包括行為都是從小看大的」。

父母是成為孩子的鋪路石,而不是絆腳石。

6

近年來,很多家長更願意把孩子送到國外發展,甚至為了孩子教育移民他國,在所有海外移民的數據中,因子女教育移民的佔比大部分。

說明很多父母越來越認可國外的教育方式,國內雖然也教育出不少優秀人才,但始終在教育理念上略顯死板,相比較國外就很活潑。

4歲英語教師走紅,才知道有遠見的父母,都會逼孩子一把。

大家都知道,英語已經是繼中文第二大語言,現在企業招聘也好,英語已不在是加分項,而是剛需。

有遠見的父母深知其中道理,有的選擇很早就把孩子送出國,更融入那裡的生活,因為在國外不僅是新的環境,新的語言,更是打開另一個天地。

教育方式不分物質高低,只論父母的見識。

很多出國的人在路上會遇見很多不同的人,他們都帶著各自的故事,來到異鄉。

初心並不是發展,只是融合文化的不同。在求職數據中顯示:

具有海外身份的人企業會更願意去接納,並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國外生活過的人,他對待工作,看待生活的理念是與常年在國內的人不一樣的。

思維決定走向。

現在很多年輕人的危機不是沒有錢,沒有前途。而是同類化,把無趣當有趣。

我們可以聽說到很多明星或是大佬,他們的子女都是哪個國家深造回來的,他們最後取得成功有出國機會,並不是他們的父母是明星或是富豪。

而是他們的父母曾經也是這樣教育他們這一代的。

教育是需要傳承的,教育理念也是傳承的,只是當時代和觀念不在相同時,可以選擇換條路走。


7

一個人的一生,一般會有七次機會決定人生走向,錯過這七次機會,這輩子基本就水波不興了。但上天在賜予我們這些機會時,總是會設置一些門檻,如果你沒有膽量去跨越,這些機會就會一溜而走。

想要過上一個不循規蹈矩,甚至是有些非凡的人生,每個人都需要重新定義成功,和找出那些願意放棄的東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