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太有面兒讓吳京都來給他當配角,不聊錢就吃頓涮羊肉
《老師·好》劇照。
由於謙監製,張欒執導,于謙、湯夢佳、王廣源等主演的青春校園電影《老師·好》上映13天,票房達到2.53億(截稿時),成為國產電影的一匹黑馬。影片以上世紀80年代為故事背景,講述于謙飾演的重點高中班主任苗宛秋與學生們從最開始的「水火不容」到最後關係融洽的過程。在上映之前,誰也沒有想到,這部沒有流量明星,題材冷門的電影會取得如此漂亮的成績。
該片3月22日上映首日,排片佔比14.8%,首日票房1657萬,排在單日票房榜第二位。上映5天票房破億,在上映第6天,超過《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登頂單日票房冠軍。即便之後上映的迪士尼大片《小飛象》,也沒有阻擋其票房走勢,霸佔著單日票房榜的位置。這樣一部小體量的冷門影片,究竟是如何打破壁層,在市場上分到一杯羹?新京報記者採訪了該片導演張欒,聊了下影片票房成功的秘訣。
期待 四五千萬票房就滿足了
張欒導演一開始對《老師·好》就有很清晰的市場定位,覺得這是一部偏文藝的電影,沒想過在市場上能走多遠,「當時覺得票房四五千萬就滿意了,這是最高的期待。」保利影城天安門店的李經理也表示,最初沒有預料到能有這麼高的票房,因為張欒導演之前的相聲大電影並沒有太好的表現和評分,上映初期給《老師·好》的排片佔比在10%-15%之間。
整部影片投資三千多萬,基本都花在搭景上了,劇組在昌平搭了一條上世紀80年代的街道。主要演員都是新人,是從幾千人海選出來的,首要條件是不能整容,「畢竟那個年代沒有那項技術,容易被人吐槽。」片子里前來客串的明星大腕,吳京、張國立、何冰、胡軍、馬未都、史可、楊立新、許娣、韓童生、劉威、馬蘇、吳樾、丁海峰、田雨、艾倫、喬杉等人,全是靠于謙的關係請來的,基本都沒有片酬,「來了就吃頓涮羊肉,吃完就散了,我們有給一些車馬費,但人家都退回來了,根本不要。」吳京來串了幾場戲,幾個小時就拍完了,當時他的腿剛打完鋼釘,還得坐輪椅。
《老師·好》劇照。
路演 每個城市跑一場大學
電影上映前,從3月4日到19日,《老師·好》劇組在全國做了16個城市的路演,每天跑一個城市,一個城市5場。導演張欒、主演于謙還有其他幾位主演總共8人,分成兩組,每組4人,分頭行動。第一次跑路演的導演張欒累壞了,「經常睜開眼都不知道自己在哪個城市,還缺覺。」不過這也真給電影積攢了很多人氣,認可度有了。
劇組對路演的城市沒有特別的規劃,南北方都有,「但是每個城市都有一場在大學。」因為電影就是講述師生關係的,張欒認為在大學能得到比較好的口碑發酵,「有些社會群體看完覺得好也不會宣傳,但大學生還是會說一說,不管好壞都會在一些平台上討論。就想著小火慢燉,純靠口碑慢慢發酵。」給張欒印象比較深刻的有杭州師範大學、鄭州師範大學等大學路演,特別火爆,現場氣氛很熱烈,「路演確實會讓電影有熱度,會引起大家的爭論,如果有50%的人說不好,50%的人說好,這部電影就是值得看的。」
《老師·好》劇照。
導演 因與「德雲社」扯上關係遭遇惡評
張欒以前在部隊文工團說相聲,後來文工團合併成電視藝術中心,就一直拍戲。2015年張欒給郭德綱拍了一部電影《相聲大電影之我要幸福》,郭德綱經常開玩笑稱他為徒弟,2017年德雲社20周年的時候,郭德綱把張欒(藝名「張鶴欒」)的名字寫進家譜里,之後就正式師徒相稱。
除張欒與德雲社的關係之外,主演于謙也是德雲社的成員,這就難免讓觀眾將影片與德雲社扯上關係。在此之前,德雲社出品或者有德雲社演員主演的電影如《相聲大電影之我要幸福》豆瓣評分2.9分、《歡樂喜劇人》豆瓣評分2.6分、《祖宗十九代》豆瓣評分4.2分。毫不誇張地說,凡是德雲社參與的電影幾乎可以同爛片畫上等號。所以,《老師·好》難免成為很多不明真相網友的炮轟對象。
在路演第一天,宣傳方就勸導演張欒別去看網友評論。但張欒還是忍不住去看,對於有些批評但理性的聲音,他會實名回復。但對於一些很惡毒的評論,他也經常被氣著,「有些評論從字裡行間,就能知道他根本沒看這部電影,但還是打一星,『今天去電影院樓下沒有停車位,一星』、『後面四個人一直在說話,吵得我沒看進去,一星』」。
宣 發 策 略
規避「德雲社」
在電影宣發階段,宣傳方似乎有意無意地規避「德雲社」三個字,怕沾染上「爛片」的嫌疑。在出品方名單中並沒有「北京德雲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郭德綱也沒有在片中出演。導演說,之所以郭德綱沒有出演電影,主要是沒有合適的角色。至於沒有投資,是因為很早之前就有資方進入,「畢竟有投資人在裡面,他們也會擔心。」
電影上映前,宣發方想讓導演改一個微博名,避開「張鶴欒」,怕會影響到電影,但張欒個人卻沒覺得有什麼,還是用了自己的藝名,張欒說,觀眾還是挺寬容的。之前確實受了點小影響,但後來大家也沒太關心這個了。
不做噱頭,主打師生情
這部講述師生情的電影其實特別適合教師節期間上映,但導演張欒考慮到別人會說用節日做噱頭,就放棄了這個想法。並且,片中十幾位明星客串,本來也是一個很好的宣傳點,但電影上映之前,片方禁止拿這些明星去說事,甚至連海報都沒有露過他們的名字。
《老師·好》路演現場。
影片在宣傳上主要還是突出師生情,引發一些諸如「看完電影有沒有想對老師說的一句話話題」、「請老師去看一場電影」等。最開始,導演認為影片的年齡層次應該會偏高一點的,起碼是80後90初。「有一次我們在房山中學做了超前點映,給初中學生看,結果反響特別好。」
新京報記者 滕朝 編輯 黃嘉齡 校對 趙琳 圖片來自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