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以航天標準研製,飲冰攜三款激光雷達上演價格戰?

以航天標準研製,飲冰攜三款激光雷達上演價格戰?

以航天標準研製,飲冰攜三款激光雷達上演價格戰?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2019年將開啟激光雷達的價格戰。

「凡國內企業掌握了某種產品的核心技術,該產品的價格一定會大幅下降。前有光纖激光器、後有液晶屏幕等。」

飲冰科技創始人姜波告訴新智駕,激光雷達市場,也會重複同樣的故事。

2017年7月,奧迪A8搭載的法雷奧四線激光雷達scala成為業內首款面向自動駕駛汽車的車規級激光雷達產品。這款產品由法雷奧自2010開始研發,至2017年11月份才實現量產,投入了整整7年的研發及人力成本。

同樣在國內,2016 年才上車的飲冰科技歷時2年推出三款激光雷達:16線、32線和64線。接下來飲冰科技將圍繞這幾款產品的「車規級」及「量產」展開。

以航天標準研製,飲冰攜三款激光雷達上演價格戰?

飲冰科技的64線激光雷達(ICE-64-120A)的探測距離為120m;垂直視場為31.5°;工作溫度為-40~85°C,在探測距離和解析度方面與同類產品相當的情況下,體積和售價都有所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飲冰科技致力於激光雷達底層技術的研發,整機均由基礎光電元器件和材料組成,沒有使用部件或半成品解決方案,較之國內外同級別產品有效的控制了產品成本,擬率先打響新一輪激光雷達市場的「價格戰」。

雖然產品性能上滿足了車規要求,但在車規級激光雷達的落地上,飲冰科技要走的路還有很多:建立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建設自動化的生產線,建立一整套測試、標定的方法、流程、制度等,只有完成這些才算真正的具備了車規級激光雷達的生產能力。

以航天標準研製激光雷達

以航天標準研製,飲冰攜三款激光雷達上演價格戰?

其實,這三款產品是基於航天、軍工技術經驗的產品結構設計。

飲冰科技創始人姜波,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和清華大學,曾經供職於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和中國科學院,擁有十多年的激光雷達產品研發經驗,參加過多項航天、軍工領域的國家重點項目,積澱了深厚的技術基礎。

2016年,自動駕駛的熱潮已經撲面而來,姜波與同學兼好友的清華大學物理學博士金元浩,再加上二人的哈工大學弟趙忠堯,三位飲冰科技的創始人都十分看好激光雷達的巨大潛力和市場空間,於是懷揣著將高新技術應用於民用市場,做第一流的激光雷達產品的理想,成立了北京飲冰科技有限公司,開始了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的激光雷達研發工作。

團隊在一開始便把公司的目標定位在為汽車自動駕駛場景提供合格的激光雷達解決方案上,所以在解析度、探測距離、探測精度和可靠性方面均對產品提出了較高的技術要求,並逐一攻關成功。

目前,飲冰科技已與多家機器人及無人機廠商達成合作意向,並著力開展多線激光感測器在輔助駕駛及自動駕駛方面的相關業務。

單點——單線——多線的激光雷達產品線

飲冰科技的產品包括單點激光雷達、單線激光雷達、多線激光雷達,以及正在研發晶元級的固態激光雷達。

在多線激光雷達生產領域,國外有 Velodyne、Quanergy 這樣的大玩家,國內有速騰聚創、禾賽科技這些先發選手,入局較晚飲冰科技要實現趕追,團隊、資金都要面對極大的挑戰,這是不爭的事實。

因此,飲冰科技選擇了單點、單線、多線這樣逐步遞進方式的激光雷達。飲冰的思考是單點激光雷達用於ADAS,單線激光雷達用於VGA等場景,多線激光雷達用於高速自動駕駛。

當前,由於全固態對於車載前裝市場來說非常重要,而大家又普遍希望自己在未來自動駕駛市場的爆發時能夠佔領有利地形,所以目前看在這條賽道上競爭的選手並不少。

此外,為了解決Flash技術路線的局限性,飲冰科技大力投入研發資金、人員並推出了用於Flash技術路徑的面陣激光器和探測器的ASIC晶元。

「晶元化」才能瘦身降價

以航天標準研製,飲冰攜三款激光雷達上演價格戰?

對於自動駕駛的環境感知系統來說,激光雷達是一種性能優異的感測器件,目前激光雷達的產業化落地進展不盡人意,根源在於這種精密光電產品在光學調校方面遇到了巨大困難,致使產品質量不穩定、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通道數或者解析度決定了激光雷達的性能。激光雷達以旋轉掃描的方式工作,一個光源掃一圈,得到一條360度的水平環形視線,這也是為什麼無人車頂的「大花盆」都要不停旋轉。

光源越多,光線越密集,圖像越清晰,越有利於自動駕駛的實現。但在現有工藝條件下,提高通道數需要增加印製電路板的數量,激光雷達的體積會隨之大幅增加,光學調試難度也直線上升,通道數和體積、成本難以兼顧。

姜波告訴雷鋒網新智駕,激光雷達的每一個通道都是由激光器和探測器,以及相應的外圍電路組成,組成複雜,體積巨大。

更重要的是,通道之間的相對角度事實上是由通道的相對位置決定的,為了保證角度精確,需要精確的調節通道位置。

因此,這一特點成了制約激光雷達應用的重要瓶頸。由分立器件構成多通道是激光雷達產能低,質量差,價格高的根本原因。

對此,飲冰科技解決該問題的方案是晶元化。按照姜波的說法,研發團隊將分立的激光器和探測器通過半導體生產的工藝分別集成到了單晶元內。

值得注意的是,單片晶元包含16,32,64或者更多的激光器或者探測器,由於是單片集成,所有激光器和探測器的相對位置關係都是確定的,不需要進行單獨調試和校準。

通過上述方法,飲冰科技創造性的改變了激光雷達的生產流程,使激光雷達具備了量產的能力,進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可靠性和一致性。

在產線方面,姜波對雷鋒網新智駕表示,目前公司具備了量產16線、32線和64線激光雷達的能力,並正在進行256線激光雷達的研發工作。

車規級激光雷達量產路徑

以航天標準研製,飲冰攜三款激光雷達上演價格戰?

對於自動駕駛的環境感知系統來說,激光雷達是一種性能優異的感測器件,但是在產業化落地方面,目前激光雷達的進展並不盡如人意,核心的難點還是在於這種精密的光電儀器設備在批量生產、成本控制、通過車規方面遇到的困難。

例如系統供應商法雷奧、激光雷達供應商IBEO和主機廠奧迪一起合作研發,歷經7年最終才完成了Scala在奧迪A8的量產裝車。

在看待車規級激光雷達實現難度時,姜波對雷鋒網新智駕表示,激光雷達的車規量產是一個產業鏈的協調問題而不是單個公司的研發問題,只有技術過硬的激光雷達廠商與具有強大系統集成與測試能力的系統供應商,以及具備強大產業資源整合實力的整車廠一起合作開發,才能實現這個終極目標。

而且,德國激光雷達供應商IBEO跟系統供應商法雷奧、整車廠奧迪一起合作才推出了首款量產的車載激光雷達。

正因如此,飲冰科技給出的解決方案是:模仿德國激光雷達供應商IBEO與系統供應商法雷奧、主機廠奧迪一起合作的模式,同系統供應商、主機廠一起合作來加速車規級激光雷達的研發進程。

目前在激光雷達產品領域,飲冰在車規級試水已經起步了,近期也在積極嘗試與車企促成一些開放性的開發與合作。此外,這三款產品的價格與業界其他激光雷達價格相比將有大幅降低,具體售價視功能而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蘇寧「亂入」智能硬體,兩個王炸,一片狼藉
庫克承諾調查「沙特用App監控女性出境」事件;蘋果高管涉內幕交易遭起訴 | 雷鋒早報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