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戶為什麼願意為你的產品買單?華為小米戰略思維的深度解讀……

用戶為什麼願意為你的產品買單?華為小米戰略思維的深度解讀……

黑馬智庫,創業必讀

戰略(strategy)是什麼?

一千個人有一千種戰略的定義。

常見的說法認為,戰略是一種全局考慮謀劃實現全局目標的規劃,而戰術是實現戰略的手段。

回到文化本源,會發現,「戰主外,略主內」,戰略既是一門內外兼修的學問,又是一門兼具格局和視野的藝術。

老闆與員工的故事

有一天,老闆去工廠視察,有員工大聲問他:

「為什麼累死的是我,受益的卻是你?」

老闆回答,我們之間有三個區別:

第一,在於創業與就業。

我創建公司,賭上了全部家當,而你寄份履歷就來上班,不開心隨時走人。

第二,在於選擇與被選擇。

我不斷創新,而你只是選擇做份內的工作。

第三,在於責任的輕和重。

我每天都在思考公司如何發展,而你只要想什麼時候能休息,加班有沒有補助。

歸根結底,老闆和那位員工的區別,在於老闆是站在全局的高度,看未來發展的,而員工是站在個人的角度,看眼前利益的。二者的區別,就是戰略思維方式的區別。

這裡有兩個維度:個人的角色和個人的作用。

就角色來講,一個人可能即使不工作,也會在家庭承擔角色。

就作用來說,一個人可能是從屬角色,也可能是主導角色。

普通員工就是在單位處在從屬角色,他們的思維模式就是「朝九晚五,聽話,出活兒」。

而這位老闆在單位處在主導角色,他的思維模式就是要能夠「知時局,見終局,攬全局,應變局」的戰略思維。

一個人無論在單位是什麼位置,在家裡都可能是從屬地位,也可能是主導地位。

一個人承擔的責任決定著TA的收益。同時,一個人是否有戰略思維,決定著他能承擔多大的責任。

每個人都需要戰略思維

戰略思維,是幫你「站得高,看得遠」的思維方式。

站得高,你才會有全局觀。郭台銘看的是公司的全局,員工看的是自己工作的局部。能看到全局,才能把局部做得更好。

看得遠,你才會有終局觀。老闆創業時看的是企業的未來,員工看的是自己崗位的現在。能看到終局,才能應對變化。

你可能不是企業家,但你很可能要工作。即使你不工作,也得過好這一生。

人生也需要戰略,每個人都應該能「站得高,看得遠」。

站得高,你就能理清這一生大體上有多少維度,需要處理好哪些關係,需要做好哪些事情。看得遠,你就能識別人生的路徑,一步一步走好腳下的路。

戰略思維 = 格局 × 視野

所謂格局,就是既要能看到局部,也要能看到總體。所謂視野,就是既要能看到現在,也要能看到未來。

每個人,每個企業,都需要有「知時局,攬全局,見終局,應變局」的戰略思維。

所謂「知時局」,就是要能夠立足當下,著眼未來。

所謂「攬全局」,就是要有站在月球看地球的高度。

所謂「見終局」,就是要有站在未來看現在的智慧。

所謂「應變局」,就是要能知機識變,處變不驚。

只有能夠攬全局,才能更好地知時局,只有能夠見終局,才能更好地應變局。

今天我們有幸請到了北京大學戰略管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路江涌教授,曾獲麥肯錫中國經濟學獎、中國管理學青年獎等重大獎項,他將從哲學、理論、工具和經驗四個角度為我們解讀戰略思維。

課程詳情

原價99元

現價僅售6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黑馬 的精彩文章:

特斯拉正在邁向「地獄」?
閱文集團2018年營收上漲23.0%至50.4億元,押注「內容到產業」

TAG:i黑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