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真的沒有搶掠故宮文物嗎?

日本真的沒有搶掠故宮文物嗎?

4月2日,瑞典籍的「表演藝術家」,成功給所有中國人添了堵,@演員趙立新 在微博發問「日本人佔領北京八年,為什麼沒有搶走故宮裡的文物並且燒掉故宮?這符合侵略者的本性嗎?」,一時引發巨大爭議。

日本真的沒有搶掠故宮文物嗎?

受到眾多網友駁斥後,這位「瑞典籍藝術家」,竟然再次顯示了自己的無知:日本沒搶文物沒燒故宮,那是因為日軍佔北平時,沒有遇到什麼抵抗,所以脾氣好啊。

日本真的沒有搶掠故宮文物嗎?

在他分享的這篇文章中,日本在南京燒殺搶奪的罪行被描述成是因為「攻佔南京打了很久,導致日軍上下當時普遍很暴躁」,不燒故宮是因為「攻佔北平戰事順利」,「兵不血刃,自然不會有什麼報復心理」。

那麼日本真的沒有搶掠故宮文物嗎?

當然不是。

1937年七七事變後不久,北平淪陷,日寇在華北肆虐。儘管故宮精品文物早已分批遷移,但是故宮留存的文物中仍有諸多精品,留存文物的安全面臨著極大的威脅。張庭濟受馬衡院長委託奉命留守,以故宮博物院總務處處長的身份擔當著院長的責任。他與故宮留守人員一道,遵循原有體制進行工作,在極其艱苦險惡的環境下苦撐了八年。在北平淪陷初期,張庭濟曾代表故宮留守人員折呈國民政府行政院彙報故宮現狀,尋求保護。行政院於1937年11月訓令稱:「折呈悉。經提出,本院第335次決議:該院留平工作人員處境艱危,自屬實情。目前應於可能範圍內,儘力維持。仰即遵照。」故宮留守人員雖然不像隨文物西遷的人員那般辛苦奔波、風餐露宿,但在日偽統治下也是處境艱難,但他們不卑不亢,可以說是不辱使命。馬衡院長在故宮博物院第五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上曾報告:「北平本院自1937年盧溝橋事變,華北告陷時起,即密飭總務處處長張庭濟率同保管人員留守監護,相機應付。數年以來北平本院文物,終因該處長忍辱負重,賴以無恙,倖免散失。」

北平淪陷時期,故宮博物院經歷了地方維持會時期、王克敏偽政權時期、王揖唐偽政權時期,故宮博物院內外受敵,歷經風波。

七七事變之後,汪朝宗等組織地方維持會,由前古物陳列所所長錢桐擔任該會文化組主任,強迫故宮接受補助費,想藉此干涉故宮內政。迫於形勢,張庭濟不得不相機應付,勉強接受,以維持故宮運行。其間,日本關東軍發現故宮內藏有光緒修會典時所徵集的車臣汗圖,強行要求調取攜出,經再三交涉,故宮方面答應給出拍攝的照片及副本,但日方仍不滿意,令錢桐、武田熙橋等人來院強取,張庭濟根據院章與之據理力爭,雙方發生言語衝突,幾近導致事變發生。迫於日方淫威,故宮最終答應借用三個月,但要錢桐等三人先立臨時借據,再由日方使館補具正式借據,且到期後即刻收回。不久,載濤、載潤等人以修譜為名,來故宮索取玉牒,被拒後,日偽派祝瑞霖前來交涉,亦遭到故宮工作人員的嚴詞拒絕。另有內部人員勾結敵偽多次興風作浪,但都被一一阻攔,始未得逞。1938年6月,日偽憲警曾兩次闖入故宮博物院太廟圖書館,以檢查為名搬走、撕毀大批圖書雜誌。面對日偽憲兵的野蠻行徑,張庭濟處長在指示太廟圖書館做好損失統計、藏匿好部分餘下的「敏感」書籍雜誌的同時,積極利用人脈關係與日偽政權華北政務委員會交涉。經過不懈努力,最終追討回部分書籍。

經過數次挑起事端而未成,日偽逐漸知曉故宮章制齊備,之後雖覬覦故宮,但一直沒有機會下手,故宮古物得以免受損害。直到1944年,一場所謂的獻銅獻鐵運動再次使故宮陷入了危境。此時,抗戰已經進入戰略反攻階段,在太平洋戰場和中國戰場的迅猛攻勢下,日軍的戰略物資緊缺,為征討軍用物資,日偽成立了北京市金品獻納委員會,獻納委員會的漢奸們發起了獻銅獻鐵運動,向各家各戶及所有單位強制徵收各類銅鐵製品,以為日軍造炮彈殼和子彈之用。故宮亦難逃此劫,儘管多次抵制,但迫於壓力,並為確保故宮整體安全起見,最終還是不得已將一些散落於各院落無號又殘破的銅缸銅炮等近2000斤交了出去。

然而,獻納委員會和日軍對此量均不滿意,要求故宮必須捐獻更多。在這種嚴峻形勢下,為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張庭濟帶領故宮留守人員一同努力,將故宮轄區內的200多口銅缸「造具清冊,別其類別,呈請華北政委會到院審定,予以主持,以應對強征」。偽華北政務委員會最終下令將不能斷明年代的銅缸54件及2尊銅炮運走檢送。後日軍又從故宮劫走銅燈亭91個、銅炮1尊。被劫文物剛運到天津,還未及轉運到日本,日本即宣告投降。張庭濟等會同教育部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委員會平津區助理代表王世襄前往天津接收運回這批文物,但「有的已殘破毀壞,共重4460公斤,較劫走時少了971公斤,而此前被劫走的54個銅缸也不見蹤影」。在日偽政權強制故宮獻銅獻鐵的過程中,張庭濟及故宮留守人員隨時隨事應付,並多次向偽華北政務委員會的一些委員求情求助,再加上社會輿論的壓力,才終「以犧牲少數保全多數,犧牲次品保全上珍為主旨」,雖未能保護文物完整無缺,但最終保存下歷代的銅缸鐵炮精品,爐鼎、像設等珍品也毫髮無傷。

日本真的沒有搶掠故宮文物嗎?

▌日軍劫掠故宮銅缸

說起來,日本對中國文物的興趣之大,可能遠超尋常人的想像。日軍師團一級都配有專門的「文物搜集員」,這些人受過專項訓練,具有文物鑒識能力,掠奪起來目標明確,下手精準。

七七事變後,位於房山區的元代建築永壽禪寺多次遭到日軍的洗劫,1939年,日軍甚至將雍和宮前三座牌樓的金絲楠木大柱更換成水泥柱,換下的楠木柱被運到日本,據說用於在名古屋建了幾座房屋。

在國子監原址上建立的「歷史博物館」,除了14尊有款識的元明鐵炮外,其餘無款識的鐵炮被日軍「北支派遣軍」180部隊分兩次悉數運走,下落不明。最讓人痛心的文物,則是著名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這件稀世珍寶正是因為被日軍截奪而至今下落不明。

北京之外,日本對中國文物的掠奪破壞就更加瘋狂和貪婪了。早在1928年五三慘案後,日軍即將山東臨淄縣龍泉寺的2尊北齊朝代的石佛、2尊北齊菩薩雕像和2塊石碑經青島裝船運往日本。

1931年,日本京都敝國大學的濱田耕作盜掘了旅順刁家屯漢墓,九一八事變後,日軍憲兵闖入瀋陽故宮,搶奪清代文溯閣的《四庫全書》。1933年,以原田淑人、池內宏為首的日本東亞考古學會發掘隊,發掘渤海上京龍泉府的宮殿遺址,劫走大批珍貴文物。

日軍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在蘇州搶劫了大批古代字畫,搶完之後還放火滅跡。南京陷落後,日軍從南京70餘處機關、單位中劫走88萬冊圖書,比日本最大的帝國圖書館還多三萬冊,原藏於北京歷史博物館的清代殿試策卷共15237卷,運到南京後未及撤出,也落入日軍之手。

保存於南京中央研究院的珍貴文物,4500年前的陶器(高柄鏤空蛋殼陶杯),殷墟出土的數百塊人類骨骼……均被日軍掠走。國立中央圖書館、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浙江省圖書館等單位中收藏有大量的的善本,還有很多近代名人,如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的手札,也被日偽劫奪。

還有更多的文物,尤其是圖書,在戰火被毀,再也沒有了!藏書家張元濟在上海創辦了東方圖書館,藏書50餘萬冊,其中三萬多冊善本,孤本和精品5千多冊,在一二八事變中,商務印書館被日軍炮彈擊中,引發大火,東方圖書館被波及,後又被日本浪人潛入縱火,中外雜誌、報章,極其珍貴的省、府、廳、州、縣地方志……均化為灰燼。

以上只是日寇劫掠毀壞文物的九牛一毛,據戰後統計,遭日軍劫掠的公私文物,查明有據者,計有書籍、字畫、碑帖、古物、儀器、標本、地圖、藝術品、雜件等共360萬件,另有1870箱文物,被劫古迹741處,黃金6000餘噸。注意,這只是有據可查的部分,很多線索不明的文物還不在其中,如果不是故宮博物院提前將一批精品文物南遷西運,這個損失還會更大。

日本真的沒有搶掠故宮文物嗎?

▌戰後統計的文物損失數量

抗戰勝利後,中國追回了部分文物,但還有一些至今仍在日本,更多的被劫文物可能已經永遠消失了!侵略者就是侵略者,也許有時候會裝裝樣子,但終究本性難移,這是我們應該始終明白的道理。

日本真的沒有搶掠故宮文物嗎?

▌現在仍在日本的中國商代文物「猛虎食人卣「(現存於日本京都泉屋博物館)

《收藏》創刊於1993年 一冊在手,把握收藏

微信名:收藏雜誌

微信ID:sczz029

《收藏》微博ID @收藏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收藏雜誌 的精彩文章:

有豕才有「家」
雍正當真不愛「抱月瓶」?

TAG:收藏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