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帝欲向國庫撥款,這位大臣直接拒絕,事後不但沒貶官還陞官了?

皇帝欲向國庫撥款,這位大臣直接拒絕,事後不但沒貶官還陞官了?

在封建時期,皇帝應該是掌握全天下人性命的一個人,除此以外,他還拿著國庫的鑰匙,按理說只要皇帝一聲令下,不管要拿國庫的錢去幹什麼,大臣們都必須遵守,然而歷史上有一位皇帝急著要用錢,國庫卻怎麼都不給他撥款,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這位皇帝就是咸豐,在1860年的時候,天津被英法聯軍攻佔了,下一站就是咸豐所在的北京,皇帝當時非常害怕,想要馬上逃出北京城準備去其他的地方避難。然而當大臣知道皇上有這一想法的時候,很多人都堅決不同意,畢竟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皇帝在大敵當前的時候放棄百姓直接逃跑。

然而年幼的咸豐根本就想不到這一方面,他一心只想保住自己的小命,對於大臣們的反對意見,一分一毫都沒有聽進去,反而把王爺留在北京以後自己就出發了。去了承德以後,他發現這裡的行宮很是破爛,連個工人都沒有,於是皇帝就說要去國庫取20萬兩銀子,把這個宮殿修繕一下,然而內務府卻認為現在正是要用錢的時候,皇上這是浪費,如果不想在承德住的話,就直接回到北京城也可以,所以內務府直接鎖住國庫的大門,拒絕了皇帝的要求。

皇帝雖然很生氣,但一方面他在遙遠的承德,沒有辦法直接去找內務府總管,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他也已經發現了自己的做法很懦弱,也沒有什麼臉面朝國庫要錢。小編認為敢拒絕皇帝命令的這位大臣十分勇敢,他的名字叫做佩蘅,是一個滿族人,在1807年出生。雖然是滿族人,但是他的家境卻十分貧寒,為了維持日常的生計,不得已才走上了科舉的道路,事實證明走的這一條路還是有前途的,他從小就比較聰明,在21歲的時候考中了進士,進入官場以後迅速升遷,最後成為了內務府的總管。

大家可能不知道內務府總管的權力有多大,就這麼跟你說吧,著名的和珅就是內務府總管,憑藉著這一職位皇帝都要跟他搞好關係。所以當年的他之所以能夠這麼硬氣,主要是因為他自己也知道皇帝不可能因為自己不給他錢就給他輕易地下一個懲罰,畢竟國家正是需要人的時候,確實是這樣,後來的他不但沒有貶官,還陞官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豪說史 的精彩文章:

清朝最硬氣的皇叔,寧願去擺攤甚至是殺了他,也不給日本人效力!
成為普通公民的溥儀,看著崇禎帝自殺的樹,說了七字眾人為之一驚

TAG:阿豪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