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張圖讀懂,清末四大奇案之刺馬案

一張圖讀懂,清末四大奇案之刺馬案

2007年時有部電影很火爆,名叫《投名狀》,它所基於的故事原型就是「刺馬案」。刺馬案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刺是刺殺,馬是指兩江總督馬新貽。

兩江總督可是一個了不得的官兒,它是清朝九個頂級的封疆大吏之一,從一品。當過兩江總督的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如于成龍、林則徐、曾國藩、左宗棠和李鴻章等。它管著江蘇、安徽和江西三個省,按現在的行政區劃,當然還包括上海市。

馬新貽是道光年間的進士,同治七年從閩浙總督任上調任兩江總督。而僅僅一年多之後的同治九年,就在刺馬案中被刺身亡。真相究竟如何,至今撲簌迷離。

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馬新貽在江寧(南京)校軍場閱兵結束,被圍觀人群包圍,此時有人攔路喊冤。馬新貽正待查看,那人已竄至身邊,手中匕首直插他右胸,馬當場倒地,後不治身亡。刺客自報名為張汶祥,一人所為,為民除害。而後束手就擒。

馬案發生震驚朝野。先後審理過此案的除當地官員外,還有江寧將軍魁玉、漕運總督張之萬、繼任兩江總督曾國藩、刑部尚書鄭敦謹等。最終,刺馬案以張汶祥口供結案,大意為:張汶祥曾加入太平軍,太平天國失敗前逃回老家寧波。在海盜龍啟雲等的資助下,開了一間典當行。後來馬新貽任浙江巡撫,禁封了典當行,張汶祥激憤之下,又受龍啟雲等挑唆,故來江寧行刺。在此口供下,張汶祥被處凌遲,以其心在馬新貽墓前獻祭,其子發配。

只是此案疑點太多,又有諸多巧合,如此草草結案,朝野難免議論紛紛。

關於張汶祥刺馬的動機,除了上面自述的太平軍加海盜主使之外,主要流傳的還有兩個版本:

一是江湖仇殺:

江湖之事,不外乎恩怨情仇四個字,刺馬案幾乎佔全了。張汶祥曾為捻軍頭目,在安徽時意外生擒了馬新貽。但張等人早有受招安之心,於是張與曹二虎、石錦標等於馬結為兄弟,由馬保舉為官軍,意在立功發財。馬新貽陞官迅速,全仗幾人相幫。一會做官軍一會兒演盜匪,在「自剿自」的戲碼中謊報軍功。但幾人獲益不多,且馬新貽在任安徽布政使時騙奸了曹二虎之妻,並誣殺了曹二虎。張汶祥逃離後,伺機報仇。

二是朝局博弈:

太平天國後湘軍一支獨大,引起朝廷忌憚。傳太平天國曾聚斂財富,但湘軍破城後所獲不多。據說全因湘軍擅自劫掠私藏導致的,所以慈禧將曾國藩調任直隸,由馬新貽出任兩江,實為查湘軍賬目。但就在即將查實之前,刺馬案發。

這裡面有幾個證據:

一是馬新貽上任前慈禧曾單獨召見,出來後馬驚慌失措,回家後立過遺言:我若被刺,不可報仇;二是刺馬當天,無端湧入大量圍觀者,甚至擠到柵欄,引發混亂。此前從無此現象;三是張汶祥自供:之前已準備行刺,但被一陌生人攔阻,稱等其籌劃好,包他一擊而中;四是張在被捕時曾有「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之語;五是有人報稱,張實非太平或捻軍餘孽,而是湘軍舊部;六是曾國藩繼任之前,慈禧曾就刺馬案下過基調:馬新貽是個能幹事的。意思就是你不要給用馬新貽是貪官污吏來搪塞我。

這個說法到民國時漸成主流,據說是沒了顧忌而解密了:曾國藩為求自保而派人刺馬,慈禧又顧忌朝廷臉面又不敢輕動湘軍,乾脆讓曾國藩終審此案,意為敲山震虎。

反正從最初的審案記錄看,各路大員一會兒說張受人指使,一會兒又說無人指使,多次出現前後矛盾之處;更兼馬新貽雖也有功勛,卻能和曾國藩齊頭並列,且敢於懲治湘軍鄉勇,其中的「聖眷」何其「太隆」。而至於恩怨情仇,大家更願意認為江湖人不識朝局,當故事聽罷了。

有些事適合簡單了解,如果你喜歡一張圖秒懂的方式,別忘關注後觀看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先生講故事 的精彩文章:

今天帶你們吃大席面,周代八珍,看著也沒什麼了不起的
庚子退款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會發生,一張圖看懂庚子退款來龍去脈

TAG:吳先生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