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瀘定橋13根鐵索重達40噸,清朝人是怎麼架起來的?秘訣太厲害

瀘定橋13根鐵索重達40噸,清朝人是怎麼架起來的?秘訣太厲害

大家好,當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你已被小編的華麗文采吸引了吧,你一定要成為小妹的鐵杆粉絲哦~

瀘定橋又稱大渡橋、鐵索橋,位於四川省瀘定縣大渡河上,始建於康熙年間。為了加強川藏地區的文化經濟交流,公元1705年,康熙皇帝御批修建此橋,歷時一年建成,並在橋頭立御牌,寫有寫"瀘定橋"三個大字,碑文橫批為「一統河山」四個字,也表明了康熙皇帝的政治抱負。

100多年前,太平軍將領石達開在「天京事變」後,率部抵達這裡,遭遇清兵的圍追堵截。面對著巨浪翻滾、一瀉千里的大渡河,石達開只得仰天長嘆一聲,終究還是葬身河畔,全軍覆沒。1935年5月,我英勇的工農紅軍冒著國民黨反動派的槍林彈雨,以一往無前的勇氣和慷慨赴死的決心,飛奪瀘定橋,粉碎了敵人的圍剿,書寫了萬里長征路上的偉大傳奇。

瀘定橋全長103米,寬約3米,橋身由13根粗大厚重的鐵鏈支撐,由12164個鐵環緊緊相扣而成。算上橋兩頭固定所用的地龍樁和卧龍樁,整座鐵橋重約40噸。300多年前的康熙年間,沒有現代化的起重吊裝設備,古人是如何建造這樣重達40噸的大橋的呢?

此橋結合了當時工匠的智慧,他們先在兩岸架起了繩索,然後在繩索上,套上了竹板。然後再將準備好的鐵環,一個個連接在了竹板上面。然後對岸的人,拉扯繩索,將套有鐵環的鐵鏈,隨著繩索,拉到了對岸。這樣就連貫了起來。但是鐵鏈很重,人力根本無法支撐得住其重量,更何況鐵鏈會一直往下垂,有可能掉到大渡河裡。

於是他們在對岸,建造了一個轉盤,把鐵鏈拴在轉盤上,人力轉動轉盤,然後讓垂下去的鐵鏈,拉直到水平。就這樣,重40噸的鐵鏈橋就架好了。瀘定橋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個著名的紅色景點,每天去那裡參觀的人都絡繹不絕,人們在感慨瀘定橋的雄壯的時候,也常常對紅軍當年的壯舉心生欽慕。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漂亮大方英俊帥氣的你此時有何想法?歡迎吐槽點評點贊都是對小編的支持與厚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秀英侃歷史 的精彩文章:

嘉賓入戲太深「狂揍」沈騰,賈玲下意識動作太贊,網友:感情真好
酒店住宿時,為啥床尾被子上總蓋著一塊布?服務生:千萬別小看它

TAG:秀英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