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印度反衛星導彈試驗招美國批評 俄稱展現其戰略雄心

印度反衛星導彈試驗招美國批評 俄稱展現其戰略雄心

3月27日,莫迪發表電視講話。

2019年3月27日,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在一次出人意料的電視講話中宣布,該國軍方成功試射一枚反衛星導彈,在升空3分鐘後摧毀一顆距離地面300公里的軌道衛星。由此,印度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中國之後,世界上第四個完成反衛星測試的國家。莫迪稱,通過這次代號為「女神力量」行動的試驗(MissionShakti),印度已確立了作為全球航天大國的地位。

「印度成為一個太空強國。印度生產的反衛星導彈不到三分鐘內擊毀了一顆近地軌道衛星。此事具有歷史意義。此前只有三個國家,即美國、俄羅斯、中國三國獲得類似成就。」這位印度總理說。

在新德里公開試射反衛星導彈後,3月28日,美國代理國防部長帕特里克.沙納漢迅速發出警告,他說:「印度摧毀自己的一顆衛星的反衛星武器試驗可能會在太空造成「混亂」。美國仍在研究印度20193月份的這次試驗。

28日,CNN則援引美軍太空司令部副司令戴維.湯普森中將的話報道,「我們的空軍系統、反導預警系統和科羅拉多州巴克利空軍基地官兵均標定、評估和報告了這次發射,證實印度導彈命中了目標星體。」據湯普森透露,美軍正在跟蹤碎片雲團中的大約270個目標。美國早在1959年就實施了第一次反衛星試驗。

沙納漢提醒作為太空後來者的印度,太空應該是人們有行動自由的地方,人類都生活在太空中,不要把它弄得一塌糊塗。

3月27日,印度發射反衛星導彈。

但新德里方面堅稱,它在地球低軌道上進行的試驗不會留下太空碎片。印度軍方特意選擇在低層大氣層,「即300公里的高度開展試驗,以確保太空中留下的碎片或其它物質將在幾周內降解並落到地面。」

不過,一些航天專家對印度的這一說法表示懷疑,他們指出衛星碎片的軌道無法控制,而且反衛星導彈試驗所產生的碎片可能危害民用及軍用衛星的行動,並可能與外層空間的其它物體發生碰撞。

4月2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稱,印度試驗後有形成太空碎片的風險。

NASA局長吉姆.布里登斯廷說:「我們發現,印度試驗之後留下了400多塊碎片,這還不是全部能被發現的。我們正在跟蹤大一些的碎片,主要是一些10厘米和10厘米以上的碎片,這部分數量有60塊碎片。」他特別提到,60塊碎片中的24塊將飛越國際空間站最高點的上空。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事情,試驗製造的碎片將飛掠國際空間站上空。」布里登斯廷說。

當天,布里登斯廷在美國國會作證時還告訴議員們:「有些人喜歡有意測試反衛星能力,製造軌道碎片場。我們今天仍在處理這個問題。」他還說:「因為它們自己製造了碎片場,同樣又是這些國家來找我們討論保護太空環境的問題。

外界更擔心,反衛星技術將使印度能夠在未來可能發生的衝突中摧毀敵國的衛星,這種試驗或會加劇日益激烈的地區競爭。而在2012年,當時的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負責人說,雖然新德里完全擁有反衛星武器的能力,但不想通過摧毀衛星來測試該系統,原因是空間碎片有可能受到影響其它衛星。

4月1日,印度發射極地衛星運載火箭。

4月3日,俄國具有影響力的軍事專家瓦西里.卡申評論道,印度在低軌道(約300公里)摧毀衛星的試驗成功非常值得關注。他說:「首先,這是印度戰略野心的一個證明。這個創建反衛星武器的昂貴項目不可能給印度在未來幾年帶來軍事領域的明顯優勢,但卻為未來的發展建立了基礎。」

卡申認為,與其他大國一樣,新德里的反衛星武器系統是反導系統發展計劃的副產物。印度政府打算建立一整套導彈防禦系統,讓其確保軍隊免遭短程導彈打擊,並防止大城市遭到中程導彈打擊。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印度的戰略正在發生變化。

印度的Nirbhai巡航導彈

目前,印度已經進入全球快速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行列。而再過10-15年,當其國防工業為發展導彈防禦和反衛星武器系統積累了所需要的足夠多經驗時,新德里也將形成更大的財力。「屆時將有可能建造移動導彈防禦系統,而對印度來說更重要的是,建立海基導彈防禦系統和反衛星武器。」

卡申分析,印度反衛星防禦系統的建立與確保該國戰略核力量的戰鬥穩定性問題密切相關。「使用激光致盲敵方衛星系統,反衛星導彈可以剝奪敵人監控移動導彈系統部署或核潛艇投入戰鬥的能力……很明顯,在此階段,印度的野心可能會進一步增強。建立打擊更高軌道衛星的武器系統的問題遲早會提到議事日程。到那時,一旦爆發軍事衝突,敵國衛星定位系統將可能成為打擊的目標。」

印度即將舉行全國大選,工作人員教選民如何投票。

同時,儘管莫迪政府刻意淡化3月份的反衛星武器試射,印度外交部長稱:「印度無意進行太空軍備競賽,堅持和平利用太空的立場。」但是莫迪公布軍方導彈擊毀衛星的消息卻激怒了國內反對黨,他們指責莫迪試圖利用3月份的這次試射為競選造勢。

印度實行議會制,每5年舉行一次大選。本次選舉將在4月11日至5月19日展開,全國9億選民將投票選出543名下議院議員,贏得多數席位的政黨或政黨聯盟有權組建內閣並推選新一屆總理。本次大選預計耗費70億美元,比上一屆大選增加40%。最終選舉結果將於5月23日公布。

印度總理莫迪

印度執政黨—人民黨現在下議院中佔282席,是過去30年來單一政黨所獲得的最多席位,總理莫迪準備尋求連任。新德里選舉委員會宣稱已收到投訴,將調查莫迪是否違反選舉規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左布衣 的精彩文章:

北約70年步入戰略十字路口 美國向土耳其停交F-35
庫爾德人戰勝ISIS 恐怖主義幽靈仍威脅世界

TAG:江左布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