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東漢摩崖 | 《楊淮表記》

東漢摩崖 | 《楊淮表記》

東漢摩崖 | 《楊淮表記》

東漢摩崖 | 《楊淮表記》

東漢摩崖 | 《楊淮表記》

清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評此石云:「潤澤如玉,出於『石門頌』,而又與石經《論語》近,但疏盪過之。」此碑最大的書法特色就是古奇縱逸,疏盪天成,其字樸拙真率,巧奪天工,觀之則生迥出塵寰,飄然物外之感。

東漢摩崖 | 《楊淮表記》

東漢摩崖 | 《楊淮表記》

東漢摩崖 | 《楊淮表記》

東漢摩崖 | 《楊淮表記》

東漢摩崖 | 《楊淮表記》

東漢摩崖 | 《楊淮表記》

東漢摩崖 | 《楊淮表記》

東漢摩崖 | 《楊淮表記》

東漢摩崖 | 《楊淮表記》

古奇縱逸 疏宕天成

馮崬智

以《楊淮表記》為母語文本的臨習實踐

東漢摩崖 | 《楊淮表記》

《楊淮表記》(局部)

《金石萃編》載:石高八丈三寸,寬二尺二寸,碑文共7行,每行二十五六字不等,共計173字。該碑書法奇逸古雅、圓勁遒逸,《涵真閣漢碑跋》稱:「字體與《石門頌》彷彿而疏宕過之。」清朝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評此石云:「潤澤如玉,出於《石門頌》,而又與石經《論語》近,但疏宕過之。」誠如康氏所言,此碑最大的書法特色就是古奇縱逸、疏宕天成,後世之《爨龍顏碑》《嵩山靈廟碑》大由所出,其字樸拙真率、巧奪天工,觀之則生迥出塵寰、飄然物外之感。但凡古隸,尚欠周正規矩,唯獨於此,天人合一,而古意存焉。

雖然楊碑與《石門頌》一脈相承、血緣相通,但是它們的風格卻大相徑庭,比如《石門頌》的線條恣肆舒展、放縱不羈,隱隱然有種向外的擴張感;相比之下,《楊淮表記》圓潤中稍顯含蓄,寓張力於內。若說《石門頌》之線條類似「折釵股」之強悍,而《楊淮表記》則更近「錐畫沙」之平實,它通篇沒有特別瀟洒自如、縱橫捭闔的長線條。再者《石門頌》的字體整體取扁結構,以其扁輔之以「綳得緊」的頗具彈性的筆道,全篇韻律起伏感很強,而《楊淮表記》的線條卻顯得冷靜不動聲色,字構一任自然,長短參差不齊,大小錯落,轉折多方折或銳角,雖疏闊,取勢上卻有一種向心的內聚感,如此而不顯鬆散。

細心品味此刻石的氣質,我在臨習過程中總是很容易把它和《漢三老諱字忌日碑》《五鳳二年刻石》聯繫在一起。在《楊淮表記》里,既能領略到《五鳳二年刻石》里西漢時期的波磔和類似於漢簡中富於彈性美的隸書線條,又能感覺到自《漢三老諱字忌日碑》中延續保持下來的特有生拙。故此碑的韻味頗耐人尋味,它的美介於多元之間而讓臨習時能有發散性思維啟示,去開拓探索。

以這個思路我在多次臨摹過程中嘗試以不同線質,寫出不同的情調來。

圖1

東漢摩崖 | 《楊淮表記》

整體筆意上趨於方剛硬拙,留心於起收筆和線條中段的變化及墨法虛實處理,適當使用側鋒,增加生辣的意味,有向《石門頌》放曠不羈風格靠攏的傾向。

圖2

東漢摩崖 | 《楊淮表記》

重在表現線質的凝練醇厚,相較於圖1稍顯華滋蘊藉,力求於高古中略見文氣。

圖3

東漢摩崖 | 《楊淮表記》

在忠實於原碑的基礎上,強化塊面與線的對比關係,錯落有致,相同的字以不同的墨色、筆法變化和區別,追求和拙大古厚的境界相契合的空間秩序感。

圖4

東漢摩崖 | 《楊淮表記》

注重表現線質的清勁內斂、靈動朴雅,線律的輕鬆自如。

圖5

東漢摩崖 | 《楊淮表記》

節臨拓片最後一小段,根據原碑數十字的表象所暗含的信息啟示,我試以內蒙古《居延漢簡》筆意變換一下情調,捨棄簡書之跳蕩騰挪,在細勁而清新雅健的線條律動中追求暢達的機趣,整體味淡而醇。

圖6

東漢摩崖 | 《楊淮表記》

此為擬《楊淮表記》筆意創作,內容是劉勰《文心雕龍》「情采」和「章句」篇,章法上以原拓有列無行的形式,保持或借鑒原碑部分字形,利用水紋宣的滲化性能突出了該碑的粗獷蒼茫意味和山林氣,找尋書寫時收與放、聚與散、虛與實的關係,有意識地形成短線組成的團塊與長線的交替變化。

圖7

東漢摩崖 | 《楊淮表記》

此為金農梅花詩創作,這幅中堂較之圖6因章法不同更加突出表現了詩歌的曠達率意的氣象,強化了空間的張力,字構求古拙,用筆於平實直率中見恣肆跌宕。

從秦漢一直到隋唐,中國政治文化的中心都是在西北或中原的黃河流域。鄭彥英認為:「在遠古時期甚至在秦漢時期,流淌在中國大地上的河流密如蛛網,但是只有黃河叫河,其他河流皆叫水。如漢水、淮水、洛水、漳水等。」(鄭彥英:《在河之南》)

源自西亞的青銅文化、小麥、金石文化、羊、馬、牛等對華夏文明形成有至關重要作用的外來文化先在西北整合,然後向東向南傳播。而源自黃土高原的稷黍、彩陶、玉石文化也經過西北向西傳播。由於這段漫長而渾厚的歷史積澱,使東方人形成了一種文化心理,從前文字時代一直到商周以及歷代王朝,每當國家尋求突破和出路時首選西北。

研究地域文化的譜系,或許可以為今天的文本提供歷史對話,甚至可以形成互文的前提和基礎,每一種地域文化都建構了與地理環境相適應的和諧的文化審美心理結構,二者溝通屬於「異質同構」原理。黃河流域的地形氣候,給予晉人、秦人、中原人的文化心理定勢圖式是闊大、厚重、堅實、質樸、深沉,整體是剛性與寬厚的。

所以,深入地了解西北的黃河地域文化,對於我們在臨習中把握《楊淮表記》等石門系列蘊含蓬勃、鮮活的生命張力的碑學氣質是十分有必要的,學書者當深味之。

東漢摩崖 | 《楊淮表記》

溫馨提示:《黔藝空間》所刊文圖如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歡迎各位朋友微信關注黔藝空間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