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蘇氏家族:現有檔案資料保存相對完整,能還原其發展歷程

蘇氏家族:現有檔案資料保存相對完整,能還原其發展歷程

封面新聞記者 黃勇

我們在「塵封的鄉檔(31)」中說到,成都市龍泉驛區檔案局(館)保存有501份從清朝到1952年的契約文書。由龍泉驛區檔案局(館)檔案編研負責人胡開全主編的《成都龍泉驛百年契約文書(1754-1949)》中,收錄了與成都東山的蘇氏家族直接、間接相關的契約近90件,其中地契24件,賣地定金契約34件,送討陰地契約21件,調換田地契約1件,佃田地契約2件,收據4件,分關契約一件,此外還有9件捐功名的官府公文。

蘇氏家族在成都東山一帶並非顯赫家族,甚至在東山一帶的整體規模和影響力,都比不上龍泉驛區清水溝的范氏家族、清泉鎮的廖氏家族等。但因為留存下來的涉及蘇氏家族的契約文書多而且關聯性強,資料保存得相對完整,能很好地展現一支在清朝前期移民而來的客家家族的發展歷程,所以,胡開全對蘇氏家族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由於長期從事檔案編研工作,作為客家人後裔的胡開全,對成都東山一帶進行了不少田野考察,對成都東山的人文地理非常熟悉。

在說蘇氏家族前,有必要對成都東山進行解釋。

胡開全說,成都東山,是指成都東門沙河一線以東至龍泉山的淺丘低山區,因為這裡是中國西部著名的「客家方言島」,因而被學界長期關注。

成都東山區域雖然鄰近川西壩子,但農業生產條件在川西壩子中相對較差。同時,該區域在明末清初的戰亂中,因靠近成都這個主戰場,人口遭受了重大損失。

在清朝中前期的湖廣填四川移民潮中,成都東山接收並容納了大量來自閩、粵、贛三省的客家移民。

這些移民因路途較遠、來得較晚,已經沒有機會插占平原大壩,所以只得選擇在成都東山落腳。但他們與生俱來的商業頭腦,決定了他們要千方百計地靠近成都這個大城市、大市場。

這批以家庭為單位的移民,從康熙中後期開始陸續到來,在清朝近200年相對穩定的社會背景下,經歷了立足、創業、人口發展、文教繁榮,先建同鄉會館,再建各大姓氏祠堂的發展過程。

該區域的家族一方面是基礎不夠雄厚而且發展時間短,另外本地並無很大的商機,導致東山沒有出現在全國有影響的豪門巨賈。

蘇氏家族,就是其中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

【下期看點】

請看「塵封的鄉檔(95)」。

特別鳴謝:

成都市龍泉驛區檔案局(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人民日報海外版副總編、著名散文家李舫:科技催生文化,我們又站到了一個重要門檻上
給學生布置體育家庭作業,怎麼又捆綁上了家長?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