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清明節前後養生,要多吃兩種青色食物,錯過了又要等明年

清明節前後養生,要多吃兩種青色食物,錯過了又要等明年

清明節前後養生,要多吃兩種青色食物,錯過了又要等明年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梨花風起正清明,

遊子尋春半出城。

前腳剛踏入四月的門檻,後腳就要迎來清明節了。作為節氣,清明是踏青出遊的好時節;作為節日,清明時節又是掃墓祭祖的日子。

清明節前後養生,要多吃兩種青色食物,錯過了又要等明年


清明食譜:「吃苦」能解熱

春天人們容易「上火」,所以春季在飲食方面我們應該有所注意,盡量避免食用荔枝、龍眼、榴槤等性熱的水果,還要注意少吃咖喱、辣椒、胡椒、花椒等辛辣助火的食物。

在春季要想「降火」,味苦的食物有敗火的功效,可適當選食。醫學專家指出,味苦的食物中含有生物鹼、類等物質,可以抗菌解毒、去火解暑、提神醒腦、緩解疲勞,對人身體大有好處。

苦味食物雖好,但卻不宜過量。苦味食物大多為寒涼之物,加之清明時節氣候多變,寒流仍時有關顧,如果此時多吃會引起胃痛、腹瀉;老年人和兒童大多脾胃虛弱,也不宜過多食用;另外,脾胃虛寒、大便溏泄的病人不宜吃寒性的苦味食品。

推薦幾種青色食物:

清明節前後養生,要多吃兩種青色食物,錯過了又要等明年


青團

青團,北方的人很少吃,但到了南方青團就是當地人們非常熱衷的美食了。而之所以把這種美食叫青團,就是因為這種小吃外表的顏色為青色,又非常應景。所以,它就成了清明節前後很多人都喜歡吃的小吃之一。

這種小吃口感軟糯香甜,並且在餡料上還有眾多的選擇,有肉餡料的,有豆沙餡料的,還有鹹鴨蛋餡料的。在清明節前後適量的吃是可以的,但有些特殊人群也要注意的是,青團主要的成分是糯米,雖然熱吃糯米可以養胃。

但如果加入各種肉餡料,三高的人群就要注意了,在控制病情的基礎上,淺嘗輒止即可。如果是小孩或者是老人,因為消化能力較差的原因, 在食用青團的時候,最好選擇熱著吃青團, 青團冷著吃反而容易積食,不容易消化。

清明節前後養生,要多吃兩種青色食物,錯過了又要等明年


艾葉

艾葉是清明節前後非常有節氣感的美食。最珍貴的是,艾葉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其中含有豐富的艾葉油、膳食纖維、黃酮類成分、多種微量元素等等,都是人體所需的重要營養物質。在預防心血管疾病、預防便秘、增強機體免疫力上面有很好的益處,是一種非常值得食用的食材之一。

在吃法上非常簡單,大家可以拿艾葉做湯、熬粥,或者是直接炒著吃亦或者是涼拌。艾葉中所含有的艾葉油成分,還具有促進食慾的效果,非常適合便秘的人群食用。即使是對於腸胃不好的人群,艾葉也是可以適量食用的食材。

清明節前後養生,要多吃兩種青色食物,錯過了又要等明年


清明養生,要注意什麼?

歸納起來就是四個字:飲食要「清」,起居宜「閑」,運動要「緩」,精神要「端」。

所謂飲食要「清」,分開來說就是味道宜「淡」,要少油、少鹽、少糖,稍佐調料即可;分量要「少」,不要吃太多,尤其是晚上不要多吃;品種要「素」,吃的內容要偏素一些,不要大魚大肉,很多肉類都是「發物」,清明時節要避免吃太多,而對蛋白的補充可以通過豆腐、豆芽等植物蛋白來替代;菜品要「鮮」,清明是天清地明,可以適當選吃時令菜。

清明節前後養生,要多吃兩種青色食物,錯過了又要等明年

所謂起居宜「閑」,就是不能懶,而是要悠閑,清明時候人們常常會感到容易睏倦,「春眠不覺曉」,尤其對小孩子而言,早起上學是件比較痛苦的事情。不過,假如約了小夥伴去郊遊放風箏,大概早起就沒有那麼睏倦了,所以這個時候的起居同樣是要「有節」,而這個「節」就表現為「閑」字——有所調控,這不是靠意志力撐著,而是靠興緻引導。

清明節前後養生,要多吃兩種青色食物,錯過了又要等明年

所謂運動要「緩」,就是優遊的感覺,不急也不滯。這個原則在《黃帝內經》里闡述為「廣步於庭,被發緩形」,就是散開束髮,寬鬆衣帶,不讓身體受到束縛,到寬廣的庭院中散步,不讓行動受到束縛。清明是祭祀先祖的節日,又值春天發陳的時令,人們在掃墓祭祖的同時也可在郊外聚會冷餐,盡興遊樂,比如《白蛇傳》里「游湖借傘」就發生在清明節。不過所有活動的總原則是一個「緩」字,換成今天的術語,大致相當於「有氧運動」吧。

清明節前後養生,要多吃兩種青色食物,錯過了又要等明年

所謂精神要「端」,是說祭祖這一氛圍里心思在慎重追遠的同時,又不要沉溺其中,陷入悲痛、愧疚等情緒而不能自拔,在我們的文化中先祖在天之靈都是庇護性的力量,足夠友善、寬容,保持對他們的敬意就可以了。而在聚會冷餐,盡興郊遊的時候,也不宜放蕩形骸,過於奔放,可以融入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機中,追思先人,感懷當下,從而形成一種深沉的生命意識,加深對家庭的感情,增進對健康的珍視。

總之,清明養生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哀而不傷,樂而不荒」,表現為一種深厚的、有節制的生活態度和生存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