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戶外出行,從敬畏開始!

戶外出行,從敬畏開始!

點擊「超級俱樂部」可快速關注

登山是最容易入門的戶外運動,但很多人不知道登山其實是一項危險的運動,有時與死亡只有一線之隔。自然環境的惡劣,個人操作的失誤都會造成意外。而大部分的意外都是因為登山者放鬆了警惕,小看了前方的山峰。

為了登山者們能夠獲得登山快樂的同時全身而反,小超請大家牢記下面10條登山守則,並切記無論何時何地,請敬畏自然。

一、戶外登山,從敬畏開始

1、敬畏自然

沒有哪一座山峰值得我們用生命去冒險。控制慾望、提升能力、充分重視、安全出行,不因一時的慾望和衝動而罔顧自身安全。敬畏自然,重視每一座山峰;量力而行,不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2、每個人都是領隊

在登山活動中,團隊中的每個人應具備充分的自助精神和團隊精神。每個人都是領隊,意味著每個團隊成員,都應在充分自助的基礎上為團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強烈的責任心和豐富的戶外經驗,將幫助我們走得更高、更遠、更安全。

3、堅持二人同行原則

活動中必須堅持二人同行原則,嚴禁獨行。因為一人獨行遇到意外時沒辦法得到他人的救助,很容易導致不可預測的後果。基於「二人同行」原則及隊伍在遇到特殊情況如探路、人員受傷、下撤而導致分隊的可能性,隊伍人數也不應少於四人。

4、提升戶外能力

登山運動不同於一般玩樂,具有一定的風險,參與者需要培養戶外安全意識,通過學習戶外知識和技能來提升自身的素質和能力,這樣才能有效規避戶外風險的發生。

5、留意當地天氣預報

在活動進行前,必須收集活動地區相關的氣象資料,如氣溫、降水、風力、風向、日出日落時間、颱風警報等。在進入山區後,應隨時保持對天氣的關注,同時密切留意山區小氣候。如天氣變壞,一定要及時調整行程,當發生惡劣天氣時應及時下撤。

6、確保通訊工具暢通

活動前,應向家人和留守人員告知活動行程所需時間和可能無法通聯的地方;活動中,做好通訊工具防水措施並注意儲備電量;活動中出現緊急情況或活動結束後,應第一時間與留守人員或家人取得聯繫告知情況。

7、注意野外用火安全

登山活動時請勿在林區、草地上燃燒篝火、吸煙、亂丟煙頭。使用爐具煮食時應注意用火安全,避免引發山火。

8、迷路時保持冷靜並保存體能

迷路時絕不可慌張而到處亂走,選擇原路返回或原地待援。原路返回時沿途做好標記,並注意觀察周圍的地形避免再次迷路。體能或信心不足時應選擇原地待援,保存體能並發出求救信號。

9、發揚團隊精神

人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微不足道,戶外運動尤其強調團隊精神。互相了解、充分信任、團隊合作、相互協助,一個優秀的戶外團隊是完成活動計劃的關鍵。

10、「安全」二字重於一切

「安全」二字重於一切,所有與戶外安全相關的內容都應是本守則的一部分。

遵守10大守則能讓你的登山之旅變安全,另外爬山的5個要領6大原則和7種行進技巧,則能讓你的登山之旅更輕鬆。

二、5個基本要領,調節全身

1、身體

行走是全身運動而決不只是腳部運動,注意通過擺臂來平衡身體、調整步態,背部肩沉背挺,用腹部深呼吸,全腳掌著地。

2、足部

全腳掌著地,先是腳跟,然後到腳尖。

3、節奏

最好的速度是邊走邊聊而不喘,注意脈搏不要超過90-120/分鐘。

4、呼吸

調勻呼吸,避免岔氣,一定要深呼吸。

5、背部

沉肩,保持背部挺直,用腹部深呼吸。

三、6大基本原則,避免力不從心

1、速度控制原則

不要逞強埋頭猛走,這樣會大量消耗體力,畢竟欲速則不達。如果是多人一起登山,最好找一個和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伴同行。

2、體能衡量原則

頭幾次外出的時候最好堅持走若干個小時,而不要計劃一定要走多遠的路爬多高的山。通過這樣的幾次摸底,對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之後,再適當增加爬山的強度。

3、途中休息原則

戶外登山,強身健體只是其中一個目的,過於大強度的體力支出,有時候會得不償失。一般每走50分鐘需要休息10分鐘,不同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衡量加減。

4、"多吃多喝"原則

多吃多喝的定義並不是暴飲暴食,這裡的多吃多喝是指吃喝的頻度。爬山的時候,人體的熱量損失大,為了補充體力,需要及時補充水和食物。

尤其是在爬大坡之前,可以適當地多喝一些水。如果天氣比較熱,流汗多,可以在飲用水中適當加點鹽。

5、自我評估原則

不要先去炫耀,不然只能證明不夠成熟。如果你實在想爬得爽一點,就選在上山的時候表現速度吧,順便別忘了幫大家背著水。

什麼體力就先爬什麼樣的山,挑戰新難度要循序漸進。建議出發之前正確評估自己的體力和戶外能力,想想能不能跟上同行者的速度或者進程安排,最好不透支自己的膝蓋。

6、膝蓋保護原則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腿最容易出毛病的部位在膝蓋上。很多驢友因不重視膝蓋的保護而倍受膝蓋疼痛的折磨。玩戶外年頭越長的人,就越覺得膝蓋寶貴得不得了,膝蓋是人體最薄弱的關節,連接的卻是最長的骨頭和最強的肌肉。

膝傷也可能突然而至,但恢復可就真是病去如抽絲了。為了維護我們的身體健康,膝蓋的保養應該引起我們的特別重視。

四、7種行進技巧,讓你遠離損傷

1、下山一定不要跑

不要跳,速度要慢,要小心。下山猛衝對膝蓋是最致命的,大部分殘廢的猛驢都是因為這個。正確的下山方法是:重心偏後並稍降低,前腳站好才把重心移過去,永遠要有一隻腳支撐在地面上。

2、做好充分的準備

開始爬山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包括拉伸,讓關節、肌肉、韌帶等得到良好的預熱。也可以用雙手手指揉搓膝蓋下邊緣,促進關節潤滑夜的分泌。

3、穿適合爬山的鞋

並且記住一般鬆軟的土地、草地、碎石坡、雪地對膝蓋都相對友好,不過要注意防滑,還有走碎石路的時候一定要照顧走在你下面的人,不然就太孫子了。

4、注意辨別方位

隨時要注意所經過的明顯自然標誌。如河、湖、岩壁、形狀比較有特點的山頭等,這樣一旦迷路也可以根據這些明顯標識來找回來時路。

我們經過的地區,大都有當地人活動,也可根據小路的大小或有無經常走動的痕迹來進行判斷。

如果你的路線曾經是熱點路線,可以留意路上是否有一些先行戶外愛好者留下的路標。

5、學習方位判斷

如果沒有攜帶指南針,在有太陽的時候,結合時間,可以通過看自己的影子,來知道自己大概的前進方向。

6、把握時間概念

戶外出行的時候,最好帶只手錶,這樣對時間能有一個清晰的概念,知道自己還有多少路程要走。

每個地區太陽下山的時間都是有一定的規律的。可以向當地人諮詢一下當地太陽落山的時間,根據時間及時地尋找營地或準備休息,在戶外的時候要盡量避免走夜路。

7、時刻調整步伐

有些人在登山過程中大多都不會調整步伐、減低重心導致傷痛疲勞。大步行進時,膝蓋得不到有效活動,乳酸積累過多會引起酸痛、疲勞。

小步慢走可以有效減少乳酸的積累,多活動膝蓋可以讓乳酸得到迅速釋放。容易疲勞的原因大多是在平地跨大步,加快速度來走路。這破壞了有規律的節奏性。如果是長時間攀登,不要慌忙。

太多的驢友憑感覺去爬山

而不是憑知識與戶外經驗進行相應的活動

於是每年都有不少登山事故發生

事實上,大多數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每次出行前問問自己

安全到底離自己多遠

自己記住了多少登山常識

自身技能是否能保證自己安全歸來

保證自身安全既是一種意識

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學會登山的技巧

提高登山的安全意識

這些你都具備了嗎

註:本文由小超整合發布

如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小編聯繫

一周精選

1、別再盲目運動了!

運動出汗益健康?!很多人都被這個誤導了……

2、災難面前,你得學會這樣逃生!

默哀 | 森林火災致30人遇難!他們最後的朋友圈讓無數人淚目……

3、關於護膝,這個才是真相!

戶外出行戴不戴護膝?99%的人都做錯了!

更多戶外乾貨

掃描下面二維碼獲取

超級俱樂部

戶外運動社群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級俱樂部 的精彩文章:

膝蓋不好要靜蹲?這3種蹲法加速膝關節報廢!
即使偽驢縱橫,也有真驢不忘初心!最初的戶外精神你還保留了多少?

TAG:超級俱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