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本來漢中一戰,劉備已大敗曹操銳氣,為何依舊沒有能力統一天下?

本來漢中一戰,劉備已大敗曹操銳氣,為何依舊沒有能力統一天下?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的漢中大戰一直都是很多三國忠實粉絲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其在歷史中的地位甚至不亞於同時期的「赤壁之戰」和「官渡之戰」,畢竟在這場只有劉備、曹操兩個陣營的戰爭中,雙方為了奪取戰爭得勝利,幾乎出動了自己所有的精銳軍隊。

據史料記載,劉備陣營中的主要參戰將領有張飛、馬超、趙雲、黃忠,以及智囊團諸葛亮、法正、黃權等等。而曹操陣營中也不示弱,有夏侯淵、曹休、曹真、曹洪、張郃、徐晃等名將。

然而,讓人始料不及的是戰爭的結果竟然是以劉備陣營的勝利宣告結束,至此劉備贏得了自赤壁之戰之後,又一次和曹操對決的勝利。

按照正常的邏輯思維推理,劉備在漢中打敗曹操,也算是大大的挫敗了曹軍的銳氣,兵法有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那麼劉備為什麼趁機率領士氣高昂的蜀軍順流而下,進軍許都,進而一統天下呢?

第一:孫、劉聯盟「貌合神離,同床異夢」

雖然劉備在和曹操對決的過程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可是,劉備十分清楚自己的大本營是益州、荊州,益州剛剛從劉璋手中奪取過來,江山易主之時,正是人心不穩,如果不及時治理坐鎮的話,極有可能造成動亂。

其次,孫權一直將自己的駐紮的荊州視作東吳的領土,每每派人前來討要,讓人不勝其煩。而且,孫權一直在暗中積蓄力量,隨時準備趁荊州兵力空虛之時,進行突襲,強行奪取對「荊州」的控制權。

第二:曹操治理下的北方和平日久,人心思定

古語有云:「得民心者的天下」,仁義一直都是劉備在三國亂世之中的立身之本,雖然劉備贏得了漢中的大戰的勝利。

可是,劉備不會居功自傲,而是有著十分清醒地洞察力,同為亂世梟雄,劉備對曹操可以說是知己知彼 ,曹操是一個可以在逆境中重生的人物,此次漢中大敗,說不定就是曹操給自己設定的一個「誘餌」。

一旦自己的軍隊進入曹操的根據地,極有可能就會被曹操四面包圍而全軍覆沒,此外,曹操在北方已經治理了很長一段時間,許多老百姓都已經心向曹操,不歡迎劉備的蜀軍帶來的戰亂。

第三:諸葛亮等文臣、武將的反對

其實,早在漢中之戰開打之前,諸葛亮就是秉持的反對意見,因為在諸葛亮看來,劉備的荊州在東吳的威懾之下,時時刻刻都有被吞併的危險。

其次,劉備的所佔據的益州又是剛剛打下來的,連年的征戰已經消耗了大量的軍用物資,老百姓也是怨聲載道。蜀漢的財力和物力都不足以支持劉備進軍許都,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了物質基礎的劉備大軍只能以失敗告終,所以,劉備並沒有選擇進攻許都。

第四:許都有個漢獻帝

劉備畢竟不是「奸雄」曹操,他做不出那種「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情,因為那樣的話劉備一生標榜的「仁義道德」就會被世人所唾棄。

如果,劉備攻下了許都,漢獻帝無疑就會成為劉備的「燙手山芋」,所以劉備很聰明,將這個燙手山芋還是留給了曹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穿越歷史的迷霧 的精彩文章:

曹操一生最大的敗筆,放了該殺的偽君子,殺了不該殺的一代戰神
常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它的下半句是啥?為什麼人們不願說

TAG:穿越歷史的迷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