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個地名三個國家都用,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一個地名三個國家都用,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而這些事情的發生絕非偶然,這其中必定有故事,或有特定的歷史事件,或有大國爭霸殖民等因素。像歷史地理名字這是極其自然的事情,但有的地名卻蘊含著辛酸的歷史。比如俾路支這個地名,伊朗在用,巴基斯坦在用,阿富汗也在用,就是這三個國家都有一個俾路支。

那麼,一個地名三個國家都用,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這三個俾路支,到底有沒有聯繫?

從地理上看,伊朗、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各自都有一個俾路支地區,而且它們實際上是連成一體的。其實在歷史上這三個俾路支地區也確實是以一個整體存在的。俾路支地區位於荒涼乾燥的伊朗高原上,範圍跨越了今天伊朗、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部分。而且在公元1000年左右就有了俾路支、或者俾路支斯坦這個名字,源於生活在這裡的游牧民族——俾路支人。

俾路支人的起源,尚無定論。有一種說法是:伊拉克有一個叫「巴赫路支」的湖,沿湖而居的部落群體自稱是「巴路希人」或「巴奧傑人」,在不同的語言里,這些名字的拼寫也不同,而波斯語把他們叫做「俾路支人」。至今俾路支部落流自己的解釋是:阿拉伯有一座「伯路傑山」,上面住著先知穆罕默德的小叔父哈姆扎的後裔,這些後代便被叫做「俾路支」。還有人把俾路支人歸在土庫曼人或是伊朗人,認為俾路支人是公元1000年左右遷來的伊朗俾路支族部落的後裔,所以他們是伊朗人。

俾路支人模糊不清的歷史,跟他們的生活習性與當地複雜的歷史有密切的關聯。在這荒涼貧瘠夏乾旱冬酷寒,不適農耕的土地上生活,讓他們養成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習慣。而「游牧民」就是「俾路支」這個名字本身就有的含義。長此以往,在俾路支人眼中,長期呆在一個地方等待莊稼成熟和收割,是很不光彩的生活方式。

長期的游牧生活,讓俾路支人形成了好客重友,為朋友兩肋插刀的性格。為守承諾不惜付出生命,款待客人是他們神聖的義務。然而隨著現代文明的浸染,居住在大城鎮的俾路支人的這習性也漸漸淡去。

俾路支地區,是陸路連接歐亞的必經之路,享有「東西方文明交匯路口」的美稱,當然也成了歐亞之間征戰的迴避不了的通路。歷史上,這裡曾被波斯、馬其頓、阿拉伯和蒙古等多次蹂躪。正是這樣的紛亂歷史讓俾路支人的來歷和身份模糊不清,但卻促成了他們獨特的自我保護機制,一直延續至今的部落制度。俾路支人分成不同的部落,每個部落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領地。一起打下來的疆土,全部落人人有份。頭領可以額外分到一塊土地,但是他只有使用權而沒有處置權,一旦失去頭領的地位,這塊土地還要還給部落。

這樣一來,部落里每個人的利益都和全部落捆綁在了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頭領雖然是世襲的部落領袖,但是每逢緊急重要情況仍然需要召開部落協商會,採用民主方法討論問題,一旦決定便被認為是全部落的意見。

現在的俾路支地區,大約為50多萬平方公里,其中位於巴基斯坦西部有30多萬平方公里,是該國面積最大、人口最稀少的省份,總人口不足700萬人的省,俾路支人不足200萬。位於伊朗東南部有19萬平方公里,是該國的錫斯坦-俾路支省,俾路支人約200萬,餘下的在阿富汗南部,約有60萬俾路支人。近些年來,阿富汗的俾路支地區比較平靜,伊朗和巴基斯坦比較動蕩,巴基斯坦的情況更為複雜一些。

由於俾路支人長期在動蕩中生活,造就了他們尚武好鬥的性格,就是沒有外族侵犯,部落與部落,家族與家族之間的爭鬥仇殺對於他們已是常事,以致於他們當中最強悍的俾路支人,每年都有因爭鬥而變成殘廢的人,從此對部落再無任何用處。更讓人感嘆的是,這種血腥和暴力周而復始,已經成為他們一個永久性的特點。往往這樣的糾紛都會持續幾十年,而奇怪的是人人樂此不疲,更無心學習、耕作等社會活動。這種弱點,不僅使俾路支人無法發展進步,而且還被後來的殖民者所利用。

18世紀至19世紀初,俾路支斯坦曾建立了一個鬆散的民族統一國家。1839年阿富汗與英國戰爭結束,英國殖民者佔領這個地區並在1891年把它劃給了英屬印度。因為當時的沙俄正南下與英國爭奪勢力範圍,為讓阿富汗充當阻止沙俄南下的緩衝區,英國殖民者又玩起了他們輕車熟路的把戲,對當地少數民族採取分而治之的政策。1893年11月12日,英屬印度外交秘書莫蒂默·杜蘭德與阿富汗訂約劃定阿富汗和英屬印度的分界線——杜蘭德線,人為將俾路支人分隔在兩個國家,從此灑下了民族糾紛的種子。1947年英國殖民者又拋出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頓方案」,英屬印度一分為二,俾路支地區歸入巴基斯坦,在部落頭領的帶領下,俾路支人開始謀求獨立。

這樣就有了三個國家同用一個地名的「一名跨三國」的奇特歷史現象。

其後的六十多年間,俾路支成了分離恐怖組織活動的天堂,在巴基斯坦,成規模的武裝衝突不斷,還襲擊政府軍車隊,遭到政府軍清剿後雖然暫時平靜,但是仍有「俾路支解放軍」等恐怖組織在活動。在伊朗,「真主旅」等分裂勢力不斷活動,還襲擊總統內賈德車隊,伏擊革命衛隊。而且伊朗的俾路支地區是毒品販運的傳統通道,毒品販子經常和盜匪沆瀣一氣,除販毒還進行綁架、勒索、搶劫甚至暗殺,擾亂社會秩序。

還有就是因為俾路支省的東西方向連接南亞和西亞,南北方向通往印度洋,地理位置確實重要,而且當地有豐富的天然氣、銅礦等資源,位於南部海岸線的瓜達爾港是瀕臨阿拉伯海、扼守波斯灣的天然深水良港,無論經濟潛力還是戰略地位,都十分誘人。所以美國、俄羅斯和印度等國家,對這不起眼的俾路支地區都十分關注,甚至插手有關事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下午歷史茶 的精彩文章:

舊上海流氓大亨黃金榮與他的髮妻林桂生的那些事兒
奈及利亞的塔利班——博科聖地

TAG:下午歷史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