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清明節:是時候談談生死了

清明節:是時候談談生死了

死亡

我們對於自己活著這件事實在太習慣了,而凡是習慣了的東西,我們就很難想像有朝一日會失去。可是,事實上,死亡始終和我們比鄰而居,它來光顧我們就像鄰居來串一下門那麼容易。所以,許多哲人都主張,我們應當及早對死亡這件事也習慣起來,以免到時候猝不及防。在此意義上,他們把哲學看作一種思考死亡並且使自己對之習以為常的練習。

死本質上是孤單的,不可能結伴而行。我們活在世上,與他人共在,死卻把我們和世界、他人絕對分開了。在一個瀕死者眼裡,世界不再屬於他,他人的生和死都與他無關。他站在自己的由生入死的出口上,那裡只有他獨自一人,別的瀕死者也都在各自的出口上,並不和他同在。死總是自己的事,世上有多少自我,就有多少獨一無二的死,不存在一個一切人共有的死。死後的所謂虛無之境也無非是這一個獨特的自我的絕對毀滅,並無一個人人共赴的歸宿。

一般人活在世上,對於未來會有種種期望和計劃,並且為之忙碌。可是,倘若一個人意識到死亡近在咫尺,他就會明白,期待中的未來也許並不存在,惟一可把握的是當下。事實上,每一個人都可能突然遭遇沒有明天的一天。可是,世人往往為不可靠的明天復明天付出全部心力,卻把一個個今天都當作手段犧牲掉了。

沒有死,就沒有愛和激情,沒有冒險和悲劇,沒有歡樂和痛苦,沒有生命的魅力。總之,沒有死,就沒有了生的意義。

最終剝奪了生的意義的死,一度又是它賦予了生以意義。

然而,欲取先予,最終還是剝奪了。

死有什麼可思考的?什麼時候該死就死,不就是一死?——可是,這種滿不在乎的態度會不會也是一種矯情呢?

我最生疏的詞:老。我最熟悉的詞:死。儘管我時常沉思死的問題,但我從不覺得需要想一想防老養老的事情。

時間給不同的人帶來不同的禮物,而對所有人都相同的是,它然後又帶走了一切禮物,不管這禮物是好是壞。

死是最令人同情的,因為物傷其類:自己也會死。

死又是最不令人同情的,因為殊途同歸:自己也得死。

對死的思考儘管徒勞,卻並非沒有意義,是一種有意義的徒勞。其意義主要有:第一,使人看到人生的全景和限度,用超脫的眼光看人世間的成敗禍福。第二,為現實中的死做好精神準備。第三,死總是自己的死,對死的思考使人更清醒地意識到個人生存的不可替代,從而如海德格爾所說的那樣「向死而在」,立足於死亡而珍惜生命,最大限度地實現其獨一無二的價值。

一個人只要認真思考過死亡,不管是否獲得使自己滿意的結果,他都好像是把人生的邊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了人生的全景和限度。如此他就會形成一種豁達的胸懷,在沉浮人世的同時也能跳出來加以審視。他固然仍有自己的追求,但不會把成功和失敗看得太重要。他清楚一切幸福和苦難的相對性質,因而快樂時不會忘形,痛苦時也不致失態。

思考死亡的另一個收穫是使我們隨時做好準備,即使明天就死也不感到驚慌或委屈。儘管我始終不承認死是可以接受的,我仍贊同許多先哲的這個看法:既然死遲早要來,早來遲來就不是很重要的了,最後反正都是一回事。在我看來,我們應該也能夠做到的僅是這個意義上的不怕死。

面對永恆的死,一切有限的壽命均等值。一個人若能看穿壽命的無謂,他也就盡其所能地獲得了對死亡的自由。他也許仍畏懼形而上意義上的死,即寂滅和虛無,但對於日常生活中的死,即由疾病或災禍造成的他的具體的死,他已在相當程度上克服了恐懼之感。

今天我活著,而明天我將死去——所以,我要執著生命,愛護自我,珍惜今天,度一個濃烈的人生。

今天我活著,而明天我將死去——所以,我要超脫生命,參破自我,寬容今天,度一個恬淡的人生。

長按下方二維碼

添加周國平小助手微信:aizhihuoshu

問:周老師,我是愛情里的背叛者,選擇了一個更符合我擇偶標準的人,背叛了很愛很愛我的人。可現在我卻忍不住想那個人,為什麼?

讀者問

你的問題出在擇偶標準上,你沒有說明你的擇偶標準是什麼,但是它顯然不包括愛情,所以你才會背叛那個很愛很愛你的人。

你說你現在忍不住想她,說明你......

想知道周國平老師完整回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國平 的精彩文章:

不要做正能量患者:請善待你的悲傷
羅素:我本不願揭中國人的短

TAG:周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