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為祭祖正名!清明節祭祖不是迷信

為祭祖正名!清明節祭祖不是迷信

一轉眼,上半年工作的第一個假期就如約而至了,似乎清明更多地成為「假日」,而慢慢地失去了最原始的含義,也就是它的另一個名稱:「祭祖節」。古代清明節放假,在貞元六年,有的甚至放7天,就是為了讓官員們去從從容容地祭祖,緬懷祖先。

那麼,問題來了,祭祖掃墓到底是不是迷信呢?

首先,既然有人說祭祖掃墓是迷信,那就要探討一下「迷信」的含義了,人對事物的一種痴迷信任狀態、迷惘地相信;更指盲目的相信、不理解的相信

「風俗」,是個人或集體的傳統風尚、禮節、習性。既然如此,清明節掃墓就是一個從古代流傳到今天的一個習俗罷了,談不上痴迷、迷惘地相信。

其次,之所以祭祖掃墓,正是因為中國一直以來「孝」的觀念,這也是當今大力提倡的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之一。所謂「千萬經典,孝義為先」,「百善孝為先」說的都是此禮。

經過了一個冬天,雨季來臨,各種動物也已經開始活動了,清明節掃墓的一大原因就是怕墓穴塌陷,人們會燒紙錢,添加新土,再供上祭品來表示對祖先的感念,來「慎終追遠」。曾子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謹慎小心地對待父母的過世,深切追念祖先的逝去,人民的的德行就深厚了。

所以,這種祭祖是與先人的一種溝通,不是宗教性的,而是屬於「禮」的。所以,祭祖掃墓其實是「孝順」的體現,不忘先人,不忘歷史,也是對生命的一種尊重

再次,在追念祖先的同時,也是在感知著祖先留給後人的精神。在祭祖掃墓的同時,我們會想到祖先留給我們的東西,更多的是祖先留下來的精神財富。

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勤奮上進,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脫心態,有「以至誠為道,以至仁為德」的誠實守信,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等等,都是祖先留給我們的高貴品質,也都是在祭祖時我們應該感激祖先,並且應該去學習的。

當然,人無完人,不可避免地,祖先都會有不好的一面,那祭祖時我們就應該摒棄,引以為戒。

最後,祭祖其實從另一種形式上,是一種家人的團聚。在前一段時間的一個動畫電影《尋夢環遊記》中,節日時人們去給親人送花和食物,已經去世的親人都會出現,看看活著的親人,雖然這是電影,是虛構的,但也闡釋了祭祖的好處。

其實對於活著的人來說,祭祖也是為了家人的團聚。現代生活的忙亂,已經讓家人團聚的機會變少了,可能也就是新年時大家能夠真正地聚一聚。清明節則是給大家一個團聚的時間,一起去祭祖,一去感懷祖先,一起珍惜現在的生活,增進親人之間的感情

總之,清明節祭祖實際上是中華的一種傳統文化習俗,「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不是迷信,既是孝與禮,又是懷念,又是一種傳承,一種反省,對我們來說都是一筆很珍貴的財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機會 留給懂得選擇的人
《都挺好》:聚焦家庭教育 替蘇家子女說句話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