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為黃巾起義蓄力十幾年,起義爆發後卻沒想到拉開了三國歷史序幕

他為黃巾起義蓄力十幾年,起義爆發後卻沒想到拉開了三國歷史序幕

東漢末年,朝廷腐敗,國勢傾頹,全國大旱,顆粒無收,總結成一句話就是——「民不聊生」。

《三國演義》上對這一時期的「民不聊生」做了一些神話般的處理:一條大青蛇從樑上飛下,驚倒皇帝;蛇消失了,突然下起雷雨冰雹,毀壞房屋無數;洛陽地震;海水泛濫,沿海居民被捲入海中;母雞變公雞;黑氣十餘丈,飛入溫雄殿;五原山岸,盡皆崩裂。

黃巾起義便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起義的領袖是張角,太平道的創始人。當時,他的教徒有幾十萬人,遍布全國,可以說是一位擁有眾多訂閱數的微信公眾號小編。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張角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自稱天公將軍,率領民眾發動起義,起義軍頭裹黃巾,稱為「黃巾軍」。

《真三國無雙》中張角的形象

張角,鉅鹿(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縣)人。他常持九節杖,在民間傳統醫術的基礎上,加以符水、咒語,為人治病。並以此為掩護,廣泛宣傳《太平經》中關於反對剝削、斂財,主張平等互愛的學說、觀點,深得窮苦大眾的擁護。張角又派出弟子八人,到四面八方去宣傳教義,發展徒眾,「以善道教化天下」。十餘年間,在東漢十三州里,太平道勢力遍布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徒眾達數十萬人。主要是窮苦農民,也有城鎮手工業者,個別官吏、甚至宦官。

東漢十三州(雍州後被取消)

黃巾起義具有非常濃厚的宗教色彩,公元184年(甲子年),張角與太平道教徒約定在3月5日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興兵反漢。在這裡「蒼天」是指東漢,「黃天」指的就是太平道,而根據道教五德學說,漢為火德,火生土,而土為黃色,所以太平道信徒都頭綁黃巾為記號,象徵要取代腐敗的東漢。

可是在起義前一個月,張角被一名叫做唐周的門徒告密,供出京師的內應馬元義,馬元義被車裂,官兵大力逮殺信奉太平道信徒,株連千餘人,並且下令冀州追捕張角。由於事出突然,張角被迫提前一個月在二月舉事,史稱「黃巾起義」,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張寶、張梁分別為「地公將軍」、「人公將軍」在北方冀州一帶起事。

從張角造反的經歷總結可以看出,他為起義準備了十餘年。先創立宗教,再發展教徒,同時為人治病,算卦,變戲法,推銷保健品…與腐敗的東漢朝廷相比,張角贏得了民心。

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震驚朝野,漢靈帝因黃巾軍發展迅猛,便慌忙於3月戊申日任命何進(記住這個人,下個星期會提到)為大將軍,鎮守京師。但是由於東漢王朝長期腐敗的統治,朝廷的力量相對薄弱,不足以應付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周密計劃、有長期準備、有明確目標的農民起義。

於是在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三月,漢靈帝接受太常劉焉的建議,將部分刺史改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擔任,讓其擁有地方軍、政大權,以便加強地方政權的實力,更易控制地方,有效進剿黃巾殘部。

然而正是漢靈帝的這個決策,意味著朝廷開始放權給地方,招募鄉勇,使得地方力量不斷膨脹,東漢中央政府再也無力制約地方,直接導致各地軍閥割據,擁兵自重,拉開了三國時代的序幕。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黃巾起義,朝廷解除黨禁,大赦黨人,令許多文人、官吏能夠重新受任,同時使得當時湧現出一大批英傑。而這裡,我們最熟悉的三個人,可能就是劉備,曹操和孫堅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譚論古今 的精彩文章:

無問西東:一世清白,一生清華:看清華校長梅貽琦如何管理學校的
體育比賽歷史上的怪事,甚至改變了體育歷史

TAG:譚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