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帝王之木紫檀: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帝王之木紫檀: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 明清傢具研習社 |

研習君語

?????

中國人有木頭情結,情結深處是紫檀。作為木中之王的紫檀,凝聚了千年日月的精華,是中國人潛意識中最美的東西。

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千百年來,無數的木頭在學步紫檀的路上「高歌猛進」。

但,紫檀,終歸是紫檀,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在紅木界和文玩界,若論最大的江湖謬誤,將紫檀稱為「小葉紫檀」首當其先。

其實真相早在20000年的《紅木》國標出台之時,即已清晰表明:

紫檀只有一種,學名檀香紫檀,簡稱紫檀,別無它名。

| 寸檀寸金,自古高貴 |

中國的傢具藝術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在其漫長的演進歷程中,形成了「材美工巧」的獨有神韻。

而「檀」這種良材也很早就為人們所認識,《詩經·伐檀》中寫道: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這是我國關於「檀」最早的記載。

但紫檀並不是生長在我國的本土木材,它多產於熱帶亞熱帶的原始森林,主要是印度。

| 紫檀木 |

印度是一個信佛的國家,「檀」,在梵語中是布施的意思,它堅實硬朗,芬芳永恆,色彩絢麗,萬古不朽,被奉為聖木。印度孔雀王朝之前,「檀」和檀香一直為王公貴族專享。

東漢時期傳入中國後,「檀」本身的神秘色彩,與中國佛教文化一拍即合,明末清初時期,一躍成為皇家御用之木,謂之「紫檀」。

| 紫檀原木 |

在古代傳統文化體系中,紫在各種顏色中地位最高,紫色代表高貴、興旺,如「紫氣東來」,即象徵著祥瑞之兆。中國人用紫色為「檀」命名,足見紫檀的身份高貴。

| 紫檀樹 |

據史料可查,唐代開始,宮廷中才使用紫檀,但大件傢具較少,多見於棋盤、香爐等;明代開始紫檀為皇家所重視;至清初,戶部專門在南亞、東南亞設立採購點為宮廷採購紫檀。

| 太和殿紫檀龍櫃|

甚至清代的帝王們不惜花費重金,用了近百年的時間,把宮廷里的傢具幾乎都換成了紫檀。

| 清紫檀六角雲蝠紋綉墩 (一對)|

但由於紫檀生長緩慢,800年以上才能成材,因而清代所用紫檀大多粗不盈握,曲節不直,因此多是被製作成座椅和傢具使用。

|紫檀的情感價值|

一件物品之所以能成為藝術品,不僅取決於本身的物質屬性,更取決於人類賦予它的情感價值。

紫檀亦是如此。

作為木材,紫檀色呈深紫,紋理細膩,包漿潤滑。經過量體剪裁、精雕細琢成為紫檀傢具,它則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部「木頭構成的絢麗詩篇」。

縱觀古代皇宮、苑囿、行宮的各個宮殿,紫檀木傢具隨處可見,這是因為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裡,紫檀木深沉凝重的特徵恰恰迎合了統治者希望江山穩固的心理需求。

| 清紫檀鏤雕荷花紋羅漢床|

加之精緻獨到的雕工與紫檀木不喧不燥的深沉色澤相互映襯,傳遞出獨屬皇家的尊貴與大氣。即使在民間,也有「人分三六九等,木有花梨紫檀」這樣的諺語。

| 清紫檀雲龍戲珠紋小櫃|

中國的帝王、貴族和文人酷愛紫檀的另一方面原因在於,紫檀天生就是大雅之物,它神秘、沉穩、端莊、典雅、含蓄,代表了中國人最深層的文化底蘊,體現了中國人最高的審美取向,承載著中國人做人中之龍的情結,見證著中國人最深層的精神歷史。

| 清紫檀御題詩佛龕奉銅鎏金菩薩像|

人們把紫檀當做標杆,親近紫檀,成為紫檀,是相當高級的人格修養。經過修鍊,從而具有紫檀的精神氣質,其性質如同成佛一樣。

|如何辨別紫檀|

紫檀自古名貴,因而攀附者眾多。大葉紫檀、象牙海岸紫檀、尼泊爾紫檀這些紫檀「近親」,以及各種名稱帶「檀」的「遠親」,讓不少人難以辨別。目前市場上,由以尚比亞血檀和紫檀的相似度最高。

紫檀密度大,棕眼小,生長在熱帶、亞熱帶的原始森林裡。在各種硬木中,紫檀的木質最為細密,分量最重,紋路不明顯。

紫檀生長過程中,還會開花,把花放到白酒中,木花會馬上分解成粉紅色,而且和白酒形成具有粘性的膠狀物,傾倒時可連接成線。

如不能遇到開花的紫檀,以下幾種辨別方法,一定要牢記。

?????方法一:觀察切面顏色,檀香紫檀心材新切面為橘紅色,久則轉為深紫或黑紫;

方法二:取一木片在白紙上或白牆上劃,若是檀香紫檀則有紫紅色的劃痕;

方法三:取木屑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木屑與水的比例大約為1:3--1:10),若是檀香紫檀則過12小時可見水的最上層有藍色機油般熒光現象,過24小時熒光更明顯;

方法四:取木屑放入酒精中,若是檀香紫檀則立刻會有大量橘紅色煙霧狀色素翻滾噴出,濃烈快速而美麗;

方法五:取一木片,放入水中,若是檀香紫檀則沉於水。

方法六:用浸泡酒精的棉球擦拭檀香紫檀的木材表面,棉球很快變橘紅色。?????

若能通過以上檢驗就可確定這種木材是檀香紫檀,若有其中任何一步明顯不符合則可判定不是檀香紫檀,若仍有疑問,可取樣送專業部門和機構做木材樹種鑒定。

|紫檀的「遠房表親」|

貴為木中之王的檀香紫檀,非數百年不能成材,資源的稀缺讓其貴比黃金,隨著檀香紫檀的熱絡與稀缺,市場上便出現不少冒充檀香紫檀的現象。

曾經就有別有用心者為牟取暴利,將產自馬達加斯加的盧氏黑黃檀編造成「大葉紫檀」,同時將產於印度的檀香紫檀假稱「小葉紫檀」,散播「紫檀有兩種」的假象,但事實上,無論從植物學還是文物學的角度上論,真正的紫檀只有一種,而且只產於一地,就是印度邁索爾邦的檀香紫檀。

今天研習君就來盤點一下容易冒充紫檀的「遠房表親」。

- 1 -

盧氏黑黃檀

產自非洲馬達加斯加的盧氏黑黃檀,是一種容易冒充檀香紫檀的木材,在20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在《紅木》國標中,屬黑酸枝木類。

| 盧氏黑黃檀原木|

開始很多人甚至一些專家誤認為是檀香紫檀,而且還在國際互聯網大肆宣傳,結果驚動了聯合國環境保護組織。於是聯合國環境保護組織通知馬達加斯加政府停止採伐檀香紫檀和檀香紫檀貿易。

馬達加斯加政府收文後認為這是張冠李戴,遂向聯合國環境保護組織遞交了詳細的書面報告,說明本國不產檀香紫檀,本國出口到中國及其他國家的此種木材為豆科黃檀屬中的盧氏黑黃檀,並非檀香紫檀。

檀香紫檀發紅

盧氏黑黃檀發黑

因為盧氏黑黃檀和檀香紫檀有太多相似之處,單靠傳統的經驗和純粹木材解剖的理論很難區分,特別是做成傢具或工藝品後,稍加上色,即可真假難辨,時至今日,仍然有人持不同看法。

檀香紫檀與盧氏黑黃檀的最主要的區別:

????????1、檀香紫檀有熒光反應,盧氏黑黃檀無。

2、檀香紫檀射線組織同形單列,盧氏黑黃檀射線組織同形單列,兩列可見。

有熒光的燒杯里放的是檀香紫檀,沒有熒光的燒杯里是盧氏黑黃檀

- 2 -

東非黑黃檀

東非黑黃檀也曾是檀香紫檀的替身。它俗稱「紫光檀」、「烏檀」。

在紅木國標中,東非黑黃檀屬於黒酸枝木類中的一種,它的心材呈黑褐至黃紫褐色,有的近黑色或常帶黑色條紋。

| 紫光檀 |

其實檀香紫檀的顏色是非常特別的,即便用久了變作紫黑色,也會透出一點淡淡的褐色及紅色,不會是很純粹的黑色。而「東非黑黃檀」木色卻更近黑色,所以也有人形象地稱它為「烏木」或「黑檀」

- 3 -

科 檀

科檀是象牙海岸檀木的簡稱,產於象牙海岸和多哥,學名雙雄蘇木,蘇木屬。它也和紫檀沒任何關係,而且不屬於紅木國標樹種。

21世紀西非戰後恢復木材貿易,從象牙海岸等西非國家出口到中國的第一批當地特產木材中,商人都將自己手中的好木材自命名為科檀,其中包括象牙海岸攬仁木、雙雄蘇木、鐵木豆、光亮雜色豆木等。

| 科檀原木|

其實科檀和小葉紫檀的區別是可以通過肉眼辨別的。科檀,切割時無任何香氣;其鋸末為淺紅色,木材表面,特別是接近原木中心地方多呈黃色、金黃色。

| 科檀原木橫截面|

- 4 -

尚比亞血檀

尚比亞血檀曾讓很多紅木圈的行家看走了眼而誤認為是檀香紫檀。其實,尚比亞血檀和紫檀沒有任何親屬關係,而且不屬於紅木國標樹種。

| 血檀|

它的木材心剛切開時呈紅紫色,久則轉為黑紫色。開料後無檀香味,油脂少。目前市場上90%冒充小葉紫檀的原料為尚比亞血檀。

- 5 -

膠漆樹

膠漆樹,又名任嘎漆、紅心漆,為漆樹科膠漆樹屬木材。心材鮮紅色至深紅褐色,常具黑色條紋。無明顯氣味。

| 膠漆樹|

市場上有人曾經叫膠漆樹為「尼泊爾紫檀」來冒充檀香紫檀,2007年底在廣西市場上曾炒每噸8萬元(實際價格每噸萬元左右),最後接手者大呼上當。這種木材也有人叫「小紅木」。

它與檀香紫檀的主要區別:在材身上看不到波痕;密度較小(浮水);無熒光反應。

- 6 -

小葉紅豆

小葉紅豆隸屬於蝶形花科紅豆屬,主要分布在廣西,廣東、湖南、福建、貴州亦有分布。廣西人一貫把小葉紅豆俗稱為「紫檀」。

小葉紅豆弦切面

小葉紅豆橫切面

但它與檀香紫檀還是有明顯區別的,小葉紅豆氣干密度較小(浮水);薄壁組織量多,翼狀、聚翼狀及輪界狀:無熒光反應。

- 7 -

交趾黃檀

交趾黃檀因生長環境不同或外界條件的影響,有少數木材的顏色與檀香紫檀非常相似,而且密度也差不多,木材直徑也不是很大,很多人把此類木材叫「海紫檀」,實際上是交趾黃檀,屬紅酸枝木。

與檀香紫檀的簡易區別:有酸味、無熒光反應。

- 8 -

印度紫檀

因檀香紫檀僅產於印度,很多非專業人士一聽說印度紫檀就以為是檀香紫檀,實際上這兩個木種均屬於紫檀屬,而檀香紫檀屬於紫檀木類,印度紫檀屬於花梨木類。從質量和顏色非常容易區分。

印度紫檀方料,顏色更偏於深紅到紅褐色的範圍

印度紫檀切面圖,沒有檀香紫檀的金星紋理

- 9 -

南美蟻木

南美蟻木,市場上又稱「南美紫檀」。實際上與檀香紫檀相差很大,只是市場上的叫法誤導不少人。從心材顏色就很容易與檀香紫檀進行區分,南美蟻木的心材新切面呈灰色,久則轉為灰綠色或橄欖褐色。

| 南美蟻木|

儘管混亂的紅木市場下,冒充紫檀的木材層出不窮,但千年等一回的帝王之木,經過千磨百研和精雕細琢之後,自然呈獻出的耀人光澤和文化魅力,儼然難以超越。

其背後根深蒂固的古典榮光,在人與物的藝術對話中,仍將一代又一代傳承。

— 讓最好的傢具,傳承有序 —

- END -

| 投稿 | 轉載 | 合作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大研習君 的精彩文章:

凹凸有致·壹:直材、彎材結合榫卯
正襟危坐:明清傢具之椅凳類

TAG:正大研習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