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減肥 > 體脂儀測量靠譜嗎?

體脂儀測量靠譜嗎?

常聽到有人說「三月四月不減肥,五月六月徒傷悲」。夏天快要到了,人們的衣服也越穿越薄,去年冬天增重的朋友們也是時候該減肥了。

不少人把BMI指數當成判斷肥胖與否的重要指標,往往只關注BMI(身體質量指數),即體重(kg)÷身高(m)的平方,如果BMI值在18.5到24的區間內,就屬於正常,24到28,則屬於超重,而高於28的,那就是肥胖了。

因此,不少人都打算首先入手個體脂儀,通過量度人體的體脂狀況,隨時檢測自己的身體數據,實時觀察自己的健身效果。這樣做真的合理嗎?

市面上出售的體脂儀大部分利用的是生物阻抗原理測量脂肪比例,其測量原理是基於脂肪和非脂肪組織電阻率的差異來實現的。因為人體內水分含量決定著人體電阻抗的大小,脂肪組織的含水量少所以導電性能差,肌肉等組織因含水量多而導電性能強。我們在健身房常見到的體脂儀,有的是通過雙手握住兩個電極,有的是雙腳踩在兩個電極上,都是讓電流在人體內形成一個迴路,以此來進行測量。這種方法需要使用的設備價格較為便宜、安全性好、檢測時間短、易操作、有很好的可重複性。但不可忽視的是,由於年齡、種族、性別及身體狀況等因素對生物阻抗有一定的影響,並且人體是個很複雜的物體,各個部位的電導率是隨著含水量、礦物質含量等不斷變化而變化的,體脂儀測出的數據只是一個大概的參考。

到底哪種方法測體脂簡便又靠譜呢?其實,人們可以利用BMI公式進行自測,將年齡、性別、體重等因素考慮在內。BMI公式法:體脂率=(1.20×BMI)+(0.23×年齡)-(10.8×性別)-5.4。性別為男性時,性別取值為1,而為女性時,性別取值為0。知道自己的體重身高,就能估算出脂肪率。當然,這裡面有一個前提,就是我們認定體重超標是脂肪超標。如果是肌肉較多的人也用這種方法,就會出現錯誤判斷了。

很多人只關注BMI指數,往往忽視了身體脂肪比例異常的隱形肥胖。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看上去體型屬於正常,但是體內卻存在一種肥胖風險,也就是體內脂肪含量比較高,醫學上叫做隱性肥胖。隱性肥胖實際上是身體發出的亞健康信號,它跟抑鬱、三高、癌症是密切相關的。

來源:「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

作者: 周子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