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IJCAI 2019 新增特邀講者:索尼計算機科學實驗室主席兼 CEO 北野宏明博士

IJCAI 2019 新增特邀講者:索尼計算機科學實驗室主席兼 CEO 北野宏明博士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IJCAI(國際人工智慧聯合會議,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人工智慧領域歷史最為悠久,也是影響力最大的學術會議之一,隨著近年來人工智慧的熱度日益攀升,原本僅在奇數年召開的 IJCAI 自 2015 年開始變成每年召開。今年,萬眾矚目的 IJCAI 也將如約而至,將於 8 月 10 日至 16 日在中國澳門隆重召開。

特邀報告(Invited Talks)作為 IJCAI 最受關注的環節之一,隨著會議的臨近,特邀講者名單也在相繼公布中。應 IJCAI 組委會的邀請,索尼計算機科學實驗室主席兼 CEO 北野宏明博士(Hiroaki Kitano)將蒞臨 IJCAI 大會現場,帶來主題為《Creating the Engine for Scientific Discovery: Nobel Turing Challenge as a grand challenge project in AI and Systems Biology》的演講報告。

北野宏明博士不僅在機器人領域成果豐碩,被譽為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領域的大師級人物,在系統生物學領域也有著舉重若輕的開創性地位。

IJCAI 2019 新增特邀講者:索尼計算機科學實驗室主席兼 CEO 北野宏明博士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北野宏明,索尼計算機科學實驗室的主席兼 CEO,沖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OIST)教授。他於 1961 年生於日本東京,曾就讀於日本私立大學國際基督教大學物理學專業,1991 年獲得日本京都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博士學位。1993 年,北野宏明博士就加入了索尼計算機科學實驗室(Sony CSL),期間的代表性作品包括索尼寵物型機器人 AIBO 和類人機器人 QRIO。同時,他還是 RoboCup 機器人世界盃賽的提出者,並曾擔任 RoboCup 聯盟第一任主席。此外,他還在 2001 年創立了非營利組織系統生物學研究所(SBI)並擔任主席至今,曾於 2009 年至 2011 年擔任 IJCAI 主席、2016 年至 2018 年擔任人工智慧&機器人世界經濟論壇理事會委員。他獲得的重要獎項包括 1993 年 IJCAI「計算機與思想獎」(Computers and Thought Award)、2009 年「自然傑出導師獎」(Nature Awards for Mentoring in Science)。

以索尼計算機科學實驗室為主陣地的機器人研發

1993 年,剛博士畢業 2 年的北野宏明便加入了當時剛成立 6 年的索尼計算機科學實驗室(索尼 CSL),迄今為止的 20 多年時間裡,索尼計算機科學實驗室一直都是北野宏明博士在人工智慧以及機器人領域研究的主要陣地。

加入索尼計算機科學實驗室後,北野宏明博士也開始參與到索尼寵物型機器人 AIBO 的研發中,在當時還僅重視精密地機械運轉的機器人研發領域,便提出了機器人獨立思考、與人類共存的理念

1999 年,北野宏明博士正式推出 AIBO,該機器人率先搭載了人工智慧技術,不僅能模仿狗的一些動作,並在當時已經具備了自我學習能力:隨著與用戶相處時間變長,能識別用戶的一些表情並做出回應。這款產品在當時一經推出便銷售一空,讓機器人邁向了普通家庭,也彰顯了索尼當時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領先地位。

而後,北野宏明博士開始對 AIBO 進行改進,於 2003 年推出了類人機器人 QRIO ,這款機器人不僅可以與人互動,還能跳舞、唱歌甚至踢足球,這就對機器人的精密性以及靈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北野宏明博士為該機器人設計了 38 個自由度,包括頭部 4 個、軀幹 2 個、臂部 10 個,手部 10 個,腿部 12 個;同時還為其搭載了兩個小型的 CCD 彩色攝像頭(110000px)和多個麥克風的感測器。

機器人的整體結構設計方面,QRIO 的軀幹中含有一個三軸加速度計和陀螺儀,每隻腳上各有一個兩軸加速度計和力感測器,頭、肩、腳部都有觸碰/壓力感測器,頭和手部還有紅外距離感測器,其頭部則使用 7 個麥克風來檢測聲音的方向並抑制電機雜訊。

值得一提的是,QRIO 機器人擁有一個專門的集成了多種運動能力的「實時綜合自適應運動控制系統」(Real-time Integrated Adaptive Motion Control System),其包含了負責全身穩定性、地形自適應控制、集成式跌倒與恢復控制以及推舉動作控制的模塊。它在平整地面上的最快步行速度可達 20m/min,在不平整的地面上可達 6m/min。2004 年,QRIO 機器人還在一場兒童音樂會中指揮東京愛樂交響樂團進行了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的綵排表演。

在機器人研究史上,QRIO 機器人算得上是能夠與名噪一時的 ASIMO 機器人齊名的類人機器人,而它的開發者——北野宏明博士也被視為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的重量級大師。

提出 RoboCup 機器人世界盃賽,以加速 AI 和機器人研究進展

作為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領域的大師級人物,北野宏明博士的目光自然不會僅僅鎖定索尼計算機科學實驗室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他認為人工智慧領域應該開展有著大目標的全球化研究項目,並沿著這一思路提出了 RoboCup 機器人世界盃賽。同時,北野宏明博士還為這個項目設置了一個目標:到 2050 年,要組建一支完全智能化的類人機器人去奪取國際足聯世界盃的冠軍。

機器人足球賽是在動態不確定環境下對人工智慧的考驗,涉及到了多個人工智慧、機器人研究領域,並涵蓋了該領域所面臨的一些重要挑戰和難點。

RoboCup 涉及到的研究領域包括智能機器人系統、 多智能體系統、實時模式識別與行為系統、 智能體結構設計、實時規劃和推理、基於網路的三維圖形交互、感測器技術等,具體來說包括:(1)通用的智能體體系結構;(2)綜合反應式方法和建模/規劃式方法;(3)實時識別、規劃和推理;(4)在 動態環境中推理和行動;(5)感測器數據融合;(6)通用的 多智能體系統;(7)複雜任務中的行為學習;(8)策略獲取;(9)通用的 認知模型。

挑戰方面,RoboCup 所設置的挑戰則更大,也更長期,主要分為三類:(1)合成智能體挑戰;(2)物理智能體挑戰;(3)基礎組織挑戰。RoboCup 合成智能體挑戰處理可以用軟體模擬器開發的技術;RoboCup 物理智能體挑戰的意圖是促進使用實際機器人的研究,因此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完成每一項挑戰;而提出基礎組織挑戰是為了方便研究而建立一個關於 RoboCup、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學的總的基礎組織。

1997 年,首屆 RoboCup 機器人世界盃賽及會議在日本的名古屋舉行,40 多支機器人組成的參賽隊伍彼此之間展開桌面足球的較量,為實現機器人足球隊擊敗人類足球世界冠軍的夢想邁出了第一步。而在同一年,IBM 的深藍機器人擊敗了人類國際象棋冠軍,實現了歷史上首個成功在標準國際象棋比賽中打敗人類世界冠軍的計算機系統;NASA 的「火星探路者」飛行器及其配置的自主移動機器人系統「Sojourner」,也成功地在火星表面登陸。因此,1997 年註定成為了人工智慧和智能機器人研究史上不平凡的一年,而 RoboCup 機器人世界盃賽也作為這一年的主角之一,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時至今日,RoboCup 機器人世界盃賽已經發展為一項國際性的賽事,不僅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一些有影響的國際學術會議如 IJCAI、IROS、Agent、ICMAS、AAAI 研討會、JSAI 研討會等都安排了這方面的專題討論,RoboCup 也為自身增加了學術會議部分,以推動相關學科的進展,為機器人學、人工智慧、 多智能體系統、模式識別、計算機視覺等其他交叉或前沿學科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模擬和實驗平台。

從「系統生物學」探索人工智慧的突破口

在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的研究過程中,北野宏明博士還意識到人工智慧本質上是自然界進化的衍生品,他更需要學習的還是進化本身。因此他轉向生物科學領域的研究,並改變自己的研究思維,開始研究在上世紀 90 年代中期尚處於初步階段的「系統生物學」 (Systems Biology)學科,以期從這一新興學科中找到人工智慧領域的未來突破口。對於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繫,他表示:


顯而易見,人類智能可能無法處理生命系統的巨大性和複雜性,以及構建系統所需要用到的數據,這種時候,就必須開發人工智慧系統,以協助人類進行科學研究,並加快科學發現的速度。這就意味著,科學研究本身的形態會最終轉化為人類與人工智慧的共生行為

與傳統生物學不同,系統生物學是針對一組與特定生物學過程相關的分子組件,用高通量實驗手段測定它們在體內含量的動態變化,並通過建立數學和計算機模型來試圖模擬這些變化對細胞,組織,器官和人整體的影響。因此系統生物學的目的就是在系統水平上理解生物體,而該領域所取得的成就要想真正發揮其潛在的巨大作用,就需要在實驗裝置、先進軟體和分析方法等眾多方面取得突破。

在計算機科學以及物理學方面擁有紮實基礎的北野宏明博士,也憑藉其優勢在這一領域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成為該領域具有開創性意義的人物。2000 年,他創立了非營利組織系統生物學研究所(SBI),在其對該組織的最終願景中,也可以一窺他在系統生物學多年研究中所得到的關於人工智慧方面的啟示:


在對系統生物學多年的研究中,我們相信生物醫學研究的根本局限之一就是人類認知的本質。人工智慧在經過精心設計和培訓後,可以成為人類克服認知過程中某些弱點的解決方案之一,從而實現高效、有組織的科學發現。我們的終極目標是開發這樣的人工智慧系統:它能夠進行重大科學發現,從而改善世界的狀況並影響研究人員的科研方法。最終,我們或許可以設想,未來有一天可以取得能夠獲得諾貝爾獎及更高獎項的一些科研成果。

此外,北野宏明博士還將該領域的研究成果編寫成了世界上第一本有關係統生物學的圖書——《系統生物學基礎》。該書對系統生物學的意義給出了明確的回答,闡述了系統生物學研究需要開展的工作及其所採用的技術,並圍繞系統生物學的先進的測量系統、基於實驗數據的基因和代謝網路的反向工程、建模和模擬軟體、細胞模擬和系統水平的分析這五個中心主題進行詳細解說,被視為現代意義上系統生物學的開山之作、「系統生物學」領域的經典圖書。

IJCAI 2019 會議召開之前,特邀報告講者名單將陸續公布,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作為 IJCAI 2019 的媒體特別合作夥伴,也將陸續為大家帶來各位特邀講者的相關報道。屆時,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還將奔赴現場為大家帶來精彩報道,敬請期待!

參考資料:

  • 《發展型機器人:由人類嬰兒啟發的機器人》,安吉洛·坎傑洛西(Angelo Cangelosi)著,機械工業出版社

  • 《系統生物學基礎》,北野宏明編,劉筆鋒、周艷紅等譯,化學工業出版社

  • 《系統生物學概述》,北野宏明,《自然》,2002年3月1日

  • http://www.sbi.jp/index.htm

  • https://baike.sogou.com/v101711017.htm?fromTitle=robocu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美國「知網」百億賣身背後:加碼AI,全球用戶超3000萬,至今難免「道德拷問」
香港中文大學陳愷:物體檢測演算法的近期發展及開源框架介紹 | 大講堂第 102 期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