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清明節是一個感恩的節日

清明節是一個感恩的節日

今日清明。「清明」是唯一一個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讓人紀念的日子。

清明節

公曆4月4日或5日或6日

在仲春與暮春之交

祭祀節日之一

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始於周代

距今二千五百多年

清明節與寒食節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從自己腿上割下的時候,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做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點好行裝,同老母親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里發現一片衣襟,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融合寒食掃墓祭祖

寒食節期間的習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祭掃墳墓。

上古時候,家中有人去世時,只挖墓坑安葬,不築墳丘標誌,祭祀主要在宗廟進行。

後來在挖墓坑時還築起墳丘,將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質上的依託。

戰國時期,墓祭之風逐漸濃厚起來。秦漢時代,祭掃墳墓的風氣更盛。

在唐代,不論士人還是平民,都將寒食節掃墓視為返本追宗的儀節,由於清明距寒食節很近,人們還常常將掃墓延至清明。

宋元時期,清明節逐漸由附屬於寒食節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節的地位。

清明融合上巳踏青

上巳節古時在農曆三月初三日舉行,主要風俗是踏青、祓禊(臨河洗浴,以祈福消災),由於清明上墳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餘,順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騁足青青原野,也算是節哀自重轉換心情的一種調劑方式。因此,清明節也被人們稱作踏青節。

節日習俗

盪鞦韆

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之為鞦韆。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現在的足球就是由蹴鞠變化而來的。

踏青

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

植樹

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清明節植樹的習俗,發端於清明戴柳插柳的風俗。

放風箏

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

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

插柳

清明節,中國民間有插柳習俗。專家介紹說,清明插柳習俗,其來源普遍存在三種說法。

1、為了清明與柳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

2、中國人將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三大鬼節。清明節正是百鬼出沒頻頻、索討多多的時節。受佛教的影響,觀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眾生,許多人便認為柳條有驅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稱為「鬼怖木」。清明既然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便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3、為了紀念介子推。介子推為明志守節而焚身於大柳樹下,第二年,晉文公親率群臣爬上山來祭拜介子推時,發現當年被燒毀的那棵老柳樹居然死而復生。晉文公當下便將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並且當場折下幾枝柳條戴在頭上,以示懷念之情。

戴柳

清明戴柳,有將柳枝編成圓圈戴在頭上者,也有將嫩柳枝刮結成花朵而插於頭髻者,還有直接將柳枝插於頭髻者。

清朝戴柳,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是為辟邪之用,但在一些地方有紀年華之義。宋代將男女成年行冠禮的時間統一定在「寒食」節,戴柳即為成年標誌。

射柳

射柳:這也是一項時尚高雅的活動。在細長搖曳的柳枝上,拴上一縷紅綢,即是被射的目標。大多是青年男子,騎馬挽弓,在百步以外,用特製的前頭分杈的箭,射斷那枝柳條,待柳條落地之前,飛馬前往,將柳條接住。是考驗騎射真功夫的一項運動。

鬥雞

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斗到夏至為止。

蠶花會

「蠶花會」是蠶鄉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過去清明節期間,梧桐、烏鎮、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

傳統食物

蒿餅

清明節要吃青的食物。農村中有蒸制蒿餅的習俗。蒿餅顏色翠綠且帶有植物清香,它是清明祭祖的食品之一,也用來饋贈或款待親友。此外,清明淮揚還有吃茶葉蛋的習俗。

青團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還是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必備食品,正因為如此,青糰子在江南一帶的民間食俗中顯得格外重要。

饊子

??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

?

?

清明螺

清明時節,正是採食螺螄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說。

其他

此外,我國南北各地在清明佳節時還有食雞蛋、蛋糕、夾心餅、清明粽、饃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種多樣富有營養食品的習俗。

樹老根猶健,春回氣自雄。

清明節上墳祭祀先祖,是沿襲感恩的精神。一個充滿感恩的社會,明了自己艱難的民族,明白恩惠的個人才能珍惜現實,珍視歷史,敬重別人,敬畏公德。清明節,我們在感恩逝去的歷史和人的同時,更應該感恩那些有益於我們生存和發展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倫書院 的精彩文章:

「茶」字到底有什麼含義?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為人師者,可以活成這樣一個大寫的模樣

TAG:明倫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