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世人都說曹操奸詐、劉備仁義,只有張魯一句話道出真相!

世人都說曹操奸詐、劉備仁義,只有張魯一句話道出真相!

《三國演義》最核心的思想,描寫的就是"曹操奸詐、劉備仁義",整個思想貫穿始終,從而給讀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基本已經成為三國這段歷史時期的最終註解。然而事實的真相確實如此嗎?小編認為沒有經歷過那段歷史的人,大概是沒有資格進行評價的。

不過有一個歷史人物的經歷,大約能對我們的思考有些啟發,這個人就是東漢末年割據一方的霸主張魯,曾經雄踞漢中長達三十年。這個人在面對劉備招攬的時候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寧為曹公奴,不為劉備上客!"這就很有意思了,一直以來不是劉備仁義、曹操奸詐嗎?既然如此張魯為什麼又會說出這樣一番話呢?

張魯的身份說起來有些複雜,他是東漢末年五斗米教的第三代天師,在信徒的支持下,張魯在漢中一代實力相當雄厚。可是曹操的實力更大,公元215年,曹操親帥十萬大軍征討漢中,一戰克敵,張魯磕頭稱降,讓曹操老懷大慰,立刻封其為閬中侯,拜鎮南大將軍,食邑一萬戶。

其實張魯在沒有投降之前,劉備曾經派人請張魯前往蜀國,只不過被張魯嚴詞拒絕,聲稱寧可做曹操的奴僕也不願意做劉備的客人,是什麼原因讓他產生這樣的想法呢?小編以為跟曹操、劉備兩個人的胸襟氣度有很大的關係,曹操雖然被稱為奸雄,但是用人的胸襟上在三國其實確實沒有人能夠比擬,比如曹操的大兒子就是死於張綉之手,可是曹操仍然願意接受張繡的投降,並讓其安度晚年。

曹操手下大將許褚就是一位旗幟鮮明的保皇黨,可是曹操仍然放心任用,有這樣胸襟的人物在中國歷史上都屈指可數。反觀劉備在氣度上就比較小家子氣,手下除了自己信任的關羽、張飛、諸葛亮、法正等人之外,別人幾乎難有出頭之日,就拿最先投奔劉備的趙雲來說,因為曾經是公孫瓚的屬下,一輩子都沒能獲得獨自領軍的機會。

至於投靠劉備的馬超,更是始終都得不到信任,庸庸無為地度過了後半輩子,無奈英年早逝,鬱鬱而終。這麼明顯的其前車之鑒,小編想張魯看得比誰都清楚!從最後的結果來看,張魯的選擇也是正確的,雖然名義上投降了曹操,但是手中權勢依舊不減,餘生都在榮華富貴中度過,小編以為劉備肯定是做不到這一點的!因為真仁義必有大胸襟,不具備大胸襟的人最多也只能稱呼為"笑面虎、偽君子"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眼看他起朱樓 的精彩文章:

三國魏蜀吳之外原來還有這個國家,最後叫板魏國被司馬懿團滅
劉邦最懼怕之人,至死都沒能戰勝,死後還讓老婆飽受屈辱!

TAG:眼看他起朱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