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給他們一堆土,他們能還你獨一無二的精品!

給他們一堆土,他們能還你獨一無二的精品!

眾所周知,製作建盞的泥料源於福建建陽的水吉,追溯至建盞文化興盛的宋代,水吉因其得天獨厚的高鐵粘土資源而成為了建盞之鄉。

我們日常制盞使用較多的泥料是黃泥與高嶺土。由於不同的泥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黃泥與高嶺土並非絕對同一的存在。

首先,黃泥的主要成分為氧化鋁和氧化鐵,氧化鐵越多土質則越紅。它含鐵及其他金屬元素多,雜質多密度相對較低, 但卻不耐高溫,不適宜淘洗太細。因為建盞的燒制溫度普遍偏高, 一般為1300度左右,且燒制時間長。若淘洗過細,則胎體容易在高溫環境中炸裂或變形。所以黃泥的運用一般使得建盞的胎體較厚、較粗糙。

「建窯建盞」的制坯成型,是採用手工拉坯成型的。雙手將泥拉成器坯,要成足在胸,一氣呵成。靈活運用,推、拉、收、放等手法,找到器壁最佳形式成型。

這項古老的手工藝在2009年,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1年5月23日,建窯建盞燒制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建盞的燒制工藝,可謂講究又精細。其傳統燒制流程一般歷經選瓷礦、瓷礦粉碎、淘洗、配料、陳腐、練泥、揉泥、拉胚、修胚、素燒、上釉、裝窯、焙燒此13道工序。

貫穿整個製作周期,不難得出,若把這周期誇張比作鱗次櫛比的摩天大樓的建設,那麼對於盞的「泥料」的製作便等同於各地基的搭建,即是最基礎的亦是最重要的。

我們看到的是一隻只不同器形的精緻小盞,我們關注的是或變幻或萬彩的斑紋;但建盞背後,無數燒盞人經歷過的數萬次坯釉配方的調試,以及數千次燒成工藝的改進,才是這一隻只小小建盞的魅力所在。

的確,兔毫、油滴、曜變等系列建盞的成功燒制,是建盞歷史中的里程碑事件。

它意味著失傳600多年的的「建窯建盞」系技藝的復原,是國之瑰寶光彩的重現!

其實,我們是不是可以稱建盞工藝師為「魔法師」?因為,給他們一堆土,他們就能還你獨一無二的精品!

他們與泥土對話,還要「馴服」火,再經過時間的「烤」驗,不怕失敗,反覆嘗試,最終將建盞之美定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盞堂 的精彩文章:

「識」盞
清明將至,為你的綠茶選一個杯子

TAG:古盞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