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讀這些書,你會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

讀這些書,你會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

1

《寄不出的情書》《收不到的情書》

"

死亡讓你無法言語,讓我聽不到你的聲音,你我生死相隔,但我堅信自己的思念一定可以傳達給你。

我愛你,我愛你,我愛你,我愛你!

江角岳志(41歲)

——《寄不出的情書》

"

讀這些書,你會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封寄不出的情書

感動全日本的186封情書

日文版銷售33萬冊

被改編為常盤貴子主演的電影《抽屜里的情書》

對逝去的親人、已故的配偶、最愛的人、以前的上司、舊情人……沒說出口的真實話語,感謝、願望、心裡頭的思念,給予了寄信的人重新出發的力量。

和你在一起之後,

我第一次切身感受到,

風的冷暖、春天來的氣息、

秋天降臨的氛圍……

原本沒有什麼特別的景色,

開始有了顏色……

如果沒有遇見你,

我的人生可能無法如此精彩。

在全世界幾億人中,為什麼偏偏是你呢?

讀這些書,你會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

讀這些書,你會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

《寄不出的情書》《收不到的情書》

著者:[日]《寄不出的情書》刊發委員會 編

翁淑華/潘曼 譯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13.4 定價:28.00元/26.00元

開本:32 頁碼:294頁/200頁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寄不出的情書》

《收不到的情書》

內容簡介

日本職業婦女株式會社以「寄不出的情書」為主題,徵集公眾來信。活動引起強烈反響,成為全日本的一次大徵稿活動。除了在網站上每日刊發一封來信,還成立了《寄不出的情書》刊發委員會,推進來信選編集結成書並出版。2003年他們推出第一本《寄不出的情書》後,到2009年已經16次印刷了。2005年出版了續集《收不到的情書》,半年時間就第二次印刷。

2

《古埃及<亡靈書>》

"

雖然我四肢乏力,雖然我感覺遲鈍,我仍然要慢慢前移,慢慢地,慢慢地走到那些飛離冥界的死者必經的河岸。

——《古埃及<亡靈書>》第74篇

"

讀這些書,你會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

★古代埃及最為重要的宗教文獻集

★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

這部漢譯《亡靈書》主要根據瑞士埃及學家愛德華·納威爾編輯的《第十八至第二十王朝的埃及〈亡靈書〉》,同時參考了德語、英語、法語等現代語言的譯本。

導論部分對《亡靈書》的形成和發展、古代埃及人的來世觀念和西方學界對《亡靈書》的解讀和研究都做了系統的介紹,每篇經文後面都附有詳細的闡釋,對經文中出現的神名、地名和概念都做了必要的解釋。

讀這些書,你會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

書名:《古埃及<亡靈書>》

編譯:金壽福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2016年4月 定價:98.00元

開本:16開 頁碼:514頁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作者簡介

金壽福,1991-2001年就讀於德國海德堡大學,2001年獲埃及學博士學位,現為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埃及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從事古埃及史研究,曾多次赴埃及參加考古發掘和文化活動,在國內外專業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代表性專著有《法老――戴王冠的人間之神》(2003年)、《永恆的輝煌》(2003年)等。

內容簡介

《古埃及<亡靈書>》是古代埃及最為重要的宗教文獻集《亡靈書》的譯註本,收錄經文190篇,題材包括死者的親屬和祭司為死者守夜時哼唱的銘文,木乃伊製作師處理死者屍體時使用的咒文,葬禮時由祭司念誦的禱文,旨在促使死者復活的各種供品的名單,為死者應對冥界鬼神而提供的密碼和暗號,呼籲眾神引導和接納死者進入來世的祈禱,讚揚諸神大恩大德的頌歌,死者申辯自己無任何過錯的自我陳述,等等。

3

《亡靈對話錄》

"

簡言之,您要讓我看到,人死後剩下的這個東西是一種真正的生命,而且卻是幸福,請您證實神祇們絕非不公正,在這種自始至終都在受難的人生之外有對美德實在的報償……

奧德修斯和阿喀琉斯

——《亡靈對話錄》

"

讀這些書,你會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

在法國,費訥隆可以說是婦孺皆知。作為一名天主教大主教,除了神學家的身份之外,他還具有很高的文學造詣。

他崇尚單純、質樸、自由和平易,所以,他用文學手法寫就的《亡靈對話錄》和《論雄辯》,不僅可讀性強,平易近人,而且對於我們普通讀者來說,也能從中讀到了解到作為古典主義最後代表的費訥隆為我們展現的豐富場景,諸如治國之道、權術、榮譽、道德、詩歌、繪畫等等。

讀這些書,你會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

書名:《亡靈對話錄》 作者:[法]弗朗索瓦·費訥隆

譯者:周國強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2012年4月 定價:35.00元

開本:32開 頁碼:252頁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作者簡介

弗朗索瓦?費訥隆(Fran?ois Fénelon,1651-1715年)法國著名作家、教育家。他出生於貴族家庭,曾經擔任王孫太傅、康布雷大主教。費訥隆的著作有《論女孩的教育》、《泰雷馬克歷險記》、《亡靈對話錄》、《致學院書》等。

內容簡介

中譯本《亡靈對話錄》包括他早期的作品《論雄辯》三篇以及《亡靈對話錄》三十四篇。

在《亡靈對話錄》中,費訥隆安排同時代或者不同時代的歷史人物在天堂或者地獄相見,在對話中傾訴各自的感想。每一篇對話圍繞一個主題,或談論治國之道、或談論權術、榮譽、道德、詩歌、繪畫等等。這些對話在不同程度上涉及這些人物有關的事迹,展現了他們不同的價值判斷和審美批評。

在《論雄辯》中,費訥隆提出,「雄辯的目的是給人教益和使人變得更優秀」,為了達到雄辯的目的,演說家「應該證明、描繪和打動人心」,而雄辯的源泉則是《聖經》等神學原著。由於這部對話錄是費訥隆為王孫寫作的讀本,旨在誘導王孫熱愛和平、以德治國,書中也表現了很強的教諭傾向。

4

《致死的疾病》

"

……絕望是致死的疾病,這是令人痛苦的矛盾。這自身的疾病,總是在死的過程中,要死又死不了,而是死於死(to die death)。

第一部分:致死的疾病是絕望

——《致死的疾病》

"

讀這些書,你會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

在《致死的疾病》中,克爾凱郭爾試圖通過與黑格爾不同的方式揭示人的真實經驗,特別是朝向信仰的生存體驗中的超概念維度,從而避免了思辨理性的抽象普遍性,達到基督教信仰所要求的獨一無二的或個人的具體性和除基督教之外再無真實依憑的生存境況。

克爾凱郭爾在《致死的疾病》書中詳細討論了個體生存狀態中的絕望形態,罪與信仰之關係,以及如何從絕望中解脫出來獲得真正的信仰。

讀這些書,你會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

書名:《致死的疾病》 作者:[丹]索倫·克爾凱郭爾

譯者:張祥龍、王建軍譯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2012年4月 定價:45.00元

開本:32開 頁碼:171頁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作者簡介

索倫·克爾凱郭爾(S?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1855年),丹麥哲學家、神學家及作家,一般被視為存在主義之父,著有《非此即彼》、《論反諷概念》、《致死的疾病》、《恐懼與戰慄》等著作。

內容簡介

《致死的疾病》是索倫·克爾凱郭爾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於1849年7月出版于丹麥的哥本哈根。此書是克爾凱郭爾最晚出的一批,可以視為他思想成熟時期的作品,並且他本人也十分看重這本書,並認為該書與他的另一本《基督教中的實踐》一樣「極有價值」。

全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講致死的疾病是絕望,第二部分講絕望時罪。

5

《在世遺作》

"

幾乎在所有地方,遵循自己特有尺碼的作家都生活在一種遠離生活的深深孤獨中,但是他們卻又沒有死人的本領,能夠不需要房子、不需要吃喝。在世時期對於遺作就是這般有利。這對這本小冊子的命名以及它的產生不無影響。

——《在世遺作》

"

讀這些書,你會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

奧地利文學大師羅伯特·穆齊爾,被英國《泰晤士報》評價為「半個世紀來最偉大的德語作家」。

他的散文集《在世遺作》,或從微觀處映射世界形勢,或針對時事進行帶有明顯時代痕迹的嘲諷。

他以昆蟲、動物諷喻人類,於荒誕故事中暗藏鋒芒,讀來趣味盎然,而又值得反覆思考。

「穆齊爾的作品直到今天仍令我著迷,也許我是最近幾年才徹底理解了他的作品。我在維也納時其作品只發表了一小部分。我向他學習到的東西卻是最難能可貴的。這就是一個人幾十年如一日地從事自己的創作,卻不知有無完成之日,這是耐心組成的冒險行動,其前提是一股近乎非人道的頑強精神。」

——198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埃利亞斯·卡內蒂

「貢布羅維茨的作品,布洛赫的作品和穆齊爾作品以及卡夫卡的作品,當然,在它們誕生後三十年才被發現……它們被尊重,甚至欣賞,但是沒有被理解,以致我們世紀小說歷史中最偉大的轉折的發生並沒有受到注意。」

——米蘭·昆德拉

讀這些書,你會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

書名:《在世遺作》 作者:[奧地利]羅伯特·穆齊爾

譯者:徐暢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2018年1月 定價:50.00元

開本:32開 頁碼:192頁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作者簡介

羅伯特?穆齊爾(1880-1942),奧地利作家。在20世紀現代派文學中具有重要地位。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學生特爾萊斯的困惑》《沒有個性的人》(未完成),短篇小說集《三個女人》,散文集《在世遺作》等。

內容簡介

《在世遺作》是奧地利極為重要作家羅伯特·穆齊爾在世時親自出版的「個人遺作」。全書分為三大部分:「圖像集」彷彿一幅幅靜物畫,耐心而細緻地描摹著微小的事物、定格的瞬間和細膩的感受;「不友好的觀察」是對當時德國和奧地利社會的某些文化現象所做的諷刺和批評;「不是故事的故事」則是五篇短小的虛構作品,其中既有帶有穆齊爾自身經歷色彩的《烏鶇》,也有《三個世紀的故事》和《兒童故事》這種不失輕快的作品。

6

《來自彼岸》

"

別在這本書里尋找答案——書裡面沒有答案,當代人手上根本就沒有答案。已經解決的事情都結束了,而未來的變革剛剛開始。

——《來自彼岸》

"

讀這些書,你會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

★俄羅斯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赫爾岑自認為他的作品中最好的書(「我從未寫過比這更好的書,而且大概以後我也寫不出比它更好的作品」)

★《來自彼岸》一書主調任然具有「抒情的成分」,因此這不僅是一部富有哲理的著作,而且也是一部出色的文學作品

★赫爾岑的最重要的政論著作,英國著名學者艾賽亞·伯林稱之為赫爾岑的「信仰自白」和「政治證言」

★《來自彼岸》充滿這俄羅斯式的哲學思考,全書貫穿的一個共同主題是歷史的意義與生命的意義及其相互關係

如此矛盾夾纏,既義憤填膺,支持革命與民主,反駁保守派與自由派對它們的自大指責,復又同樣慷慨激烈,以個人自由之名,抨擊革命分子,維護生命與藝術,維護人類的莊重、平等與尊嚴,鼓吹一個不許人類拿公道、進步、文明、民主,以及其餘抽象事物為假借來互相剝削與蹂躪的社會——這種兩面、多面作戰,使赫爾岑成為他當代社會生活與社會問題最切現實、最敏感、最透徹、最可信的見證人。

赫爾岑認為,這種由相信進步之必然性而建立的習見的政治末世論,對人類生活是個致命教條。關於這個問題,赫爾岑最深刻、最一氣呵成——以及文筆最精彩——的陳述,可見於他命名為《來自彼岸》的一卷論文。這部偉大的辯難傑作是赫爾岑的信仰告白,也是他的政治證言。

——艾賽亞·伯林

讀這些書,你會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

書名:《來自彼岸》 作者:[俄]亞歷山大·赫爾岑

譯者:劉敦健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2018年7月 定價:58.00元

開本:32開 頁碼:214頁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作者簡介

亞歷山大·赫爾岑(Alexander Herzen, 1812-1870),俄國十九世紀哲學家、思想家和文學家,民主主義革命家和社會活動家。主要著作有小說《誰之罪?》《克魯波夫醫生》《偷東西的喜鵲》,回憶錄《往事與隨想》,哲學和政論著作《科學中華而不實的作風》《論俄國革命思想的發展》和《來自彼岸》等。

譯者簡介

劉敦健,中南民族大學教授,俄語翻譯家。主要譯作有《上尉的女兒》《亞歷山大一世》《群星燦爛的年代》《丁香花開》《一本淺藍色的書》等。

內容簡介

《來自彼岸》是19世紀俄羅斯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赫爾岑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該書寫於1848-1849年間,是赫爾岑流亡歐洲期間的作品。在書中,赫爾岑以書信體的形式,表達了對俄羅斯的命運、歐洲的前景的憂慮和關注,對革命、民主和自由等政治理論的核心話題做出了深刻的思考,對歷史的意義與生命的意義及其相互關係做了深入的精神探索。該書不僅是一部充滿哲理的政論著作,更因為其抒情的文風,也成為一部經典的文學作品。

愛的靈感

奉適之

……

我早準備死,

懷抱一個美麗的秘密,

將永恆的光明交付給

無涯的幽冥。

……

讀這些書,你會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