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晉皇權的基本盤是什麼?皇帝靠什麼終結門閥政治?|文史宴

東晉皇權的基本盤是什麼?皇帝靠什麼終結門閥政治?|文史宴

文/桓大司馬

東晉皇權的基本盤是什麼?皇帝靠什麼終結門閥政治?|文史宴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士族門閥政治為什麼終結?差點被人滿門殺絕的司馬氏皇室為什麼復興?只因秦制的架子始終沒有倒,只是遭遇了暫時的障礙,一有機會就可以復生,而門閥之間的內鬥是一定會給皇權翻身提供機會的。

東晉皇權的基本盤是什麼?皇帝靠什麼終結門閥政治?|文史宴

東晉皇權為什麼會低落

1

東晉的皇權低落,是秦漢以來皇權劣化與社會發展合力造成的結果。

秦漢帝國的皇權依賴四大支柱:法家的殘酷吏治,讖緯的感應神學,地方的嚴密控制,社會的普遍貧窮。但這四大支柱在魏晉時代全部崩塌了。

其中第一條因為漢朝採取儒學為意識形態,雖然做法上仍然是法家的一套,但儒家憑藉政治正確的話語權,逐漸降低了吏治的殘酷性,對社會的管束也就鬆動了。

第二條是儒家帶來的,認為上天會降下祥瑞和災異來獎懲皇帝,來消解社會對皇權的反抗性,但因為經常不能兌現,尤其是有的皇帝越胡作非為活得還越好,社會對這一套不再相信,轉而追求事物在哲學上的聯繫,產生了玄學,原來寄希望於上天來匡正皇帝,現在不抱希望了,自然皇權就成為社會的敵人,更加難以忽悠到人了。

第三條則因為經濟發展,地方大族強大,當帝國中央出現變故時,外籍的地方官可以跟地方大族抱團,形成以當地為基本盤的實力體,朝廷的政令就不那麼好使了。

第四條則是地方上有了強大的家族,人民就可以在帝國和大家族裡面選邊,帝國不再對民間有全方位的壟斷權力,因為帝國的苛政,大家族日益強大,帝國無法再輕易的管束原子化的個人,只能用相對柔軟的辦法約束不那麼好管的大家族,對社會的控制力就減小了。

因為這幾點的綜合作用,就導致帝國不再是唯一的秩序來源,對全社會肆意宰割的能力下降,帝國的稅收減少,兵員減少,社會服從度降低,皇室的統治不穩。

但是佔盡天下好處的皇權怎麼會甘心退出呢?於是,無論是三國魏蜀吳的君主,還是建立西晉的晉武帝司馬炎,對此都憂心忡忡,想了很多辦法來加強皇權。他們經過了一些嘗試,最終到司馬炎手上,他想的辦法就是以司馬家族的宗王控制天下各地的軍政大權,加強對社會的統治,維持司馬氏皇室的統治。

但是因為司馬炎的私心,不傳位於智力正常的弟弟司馬攸,傳位給生理弱智的兒子晉惠帝司馬衷,等司馬衷即位後,帝國中樞一片混亂,引起地方覬覦,地方宗王憑藉皇室血統和手中的實力,頻頻爭奪帝國中樞大權,爆發瘋狗式的自相殘殺「八王之亂」,這實質上是皇權劣化帶來的自殺式內鬥,跟世家大族沒有關係。

東晉皇權的基本盤是什麼?皇帝靠什麼終結門閥政治?|文史宴

八王之亂關係網

而本來就尖銳的各種社會矛盾也因「八王之亂」總爆發,無家可歸的流民、遷入中原的異族紛紛起事,司馬氏的統治解體,最終,匈奴人劉聰、羯人石勒幾乎全殲了司馬氏的皇室力量,幹掉上百個司馬氏王公,只剩幾個漏網之魚逃到了江南。

這幾個漏網之魚就是所謂「五馬渡江」中,包括晉元帝司馬睿在內的五個司馬氏王爺。當時天下大部分地方陷入戰亂,他們逃到江南,沒有能夠調動的力量,處於無拳無勇的狀態,江南士族根本不鳥他們。

這個時候,流亡江南的北方士族也就是後來的僑姓士族,跟司馬氏皇室結盟,他們對江南士族和豪族先利用拉攏,建立政權以後又打擊拋棄,由僑姓士族獨掌軍政大權。晉元帝司馬睿試圖重振皇權,結果引起社會的反抗,軍權在握的大士族王敦輕易的擊敗了晉元帝的軍隊,並將晉元帝羞辱至死。

從此東晉皇權不振,軍政大權掌握在王庾桓謝等門閥士族手中。但是謝安去世以後,資質平庸的晉孝武帝卻從門閥大族手中奪回了皇權,為什麼會這樣?

門閥士族比貴族差遠了

2

這是因為東晉皇權死而不僵,秦制的架子還在,各家門閥士族只不過是憑皇權的暫時低落而得以掌權,他們之間還要維持脆弱的政治平衡,一旦有大的變故,政治平衡被打破,皇權就有機會從縫隙裡面復興。

東晉的門閥士族和歐洲的貴族不一樣,對於皇權雖有一定的獨立性,但獨立性不是很強。

門閥士族雖然也有莊園和佃戶,但並不像歐洲的貴族一樣有光明正大的封地、城堡和兵員,這些武力豪族有,但無法參加中央政權。門閥士族通過名望來獲得有實權的官職,依靠官位掌握軍政資源,不像歐洲貴族那樣以軍事實力為後盾參與中央政權,雖然在九品中正制下門閥士族能夠比較容易的當上高官顯職,但門閥之間也存在一定競爭,不是百分百能夠當上的,所以他們缺乏合法的、確定的、持久的軍政實力,對於皇權的底氣也就不強。

東晉皇權的基本盤是什麼?皇帝靠什麼終結門閥政治?|文史宴

兩晉雖有塢堡

但調動軍政資源主要靠中央權威,而非地方意圖

正因為門閥士族是通過郡縣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來獲得地方上的軍政資源,對軍政資源的把持不夠名正言順,所以他們就比較脆弱,除了抗拒皇帝之外還要面對其他門閥的競爭。所以他們雖然能夠憑藉形勢和實力凌駕於皇權之上,但沒有足夠的底氣卻打破秦制,比如說給社會傳達「皇帝是一坨屎,就不該有皇帝」的理念,比如說把江陵封給琅琊王氏,把豫章封給潁川庾氏,成為他們的封地。

必須要達到這種程度,才能說是擺脫了秦制,達不到這樣的程度,只能說是在秦制的框架鬆動的時候,在裡面搭了個棚子,等到框架恢復穩定,這個棚子自然也就無法存在了。這也就是為什麼田餘慶先生說門閥政治只是皇權政治的「變態」,而並不是貴族政治。

因為士族並不能把皇帝制度污名化,所以皇帝反而成了士族之間爭鬥時的一個重要的助力,雖然東晉大部分皇帝沒有實權,但作為吉祥物也不可小看,而且因為一再被當成權斗的砝碼,皇帝這個概念的權威性並沒有太下降。

另外,在東晉建立之初,長江下游寬闊,北方五胡軍隊難以渡江,但荊州江面較狹窄容易渡江,並且巴蜀的成漢等實力也可以順流東下,所以東晉朝廷把重兵配備在荊州,這樣坐鎮荊州的士族門閥就足以壓制揚州的朝廷(包含皇帝與其他士族)。但是到了東晉後期,為了抵擋前秦入侵,東晉朝廷組建了北府軍,由朝廷中樞控制,雖然一開始北府軍是在士族門閥陳郡謝氏手上,但很快士族間的內鬥就導致謝氏退出,皇室更通過收買軍頭劉牢之的方式控制了北府軍。

東晉皇權的基本盤是什麼?皇帝靠什麼終結門閥政治?|文史宴

謝安一手創辦的北府軍

葬送了門閥政治

不過,司馬氏皇室失權已久,被養成了籠子里的金絲雀,雖然重掌權力,卻難以控制局勢。最終,經過一系列內亂,軍政經驗豐富的軍頭劉裕謀朝篡位,建立南朝宋,實現了皇權復興。

進入南朝之後,士族雖然仍是政壇上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但已經不再具有政治的主導權,更多的是被南朝皇帝當成點綴朝廷的吉祥物,假借皇權的門閥政治至此也就終結了。

制度有自己的意志

3

上面說的,主要是士族本身的原因,另一個原因則是制度自身的變化。制度一經誕生就具有了自己的生命和性格,不一定是人力所能扭轉的,自從秦制建立以來,即便皇權衰落,制度本身也會自然而然的走向更加專制,這也可以叫做秦制對中國歷史的「路徑限定」。

秦制帝國那些官僚制度的原則,雖然已經被士族排斥,但是在各種文件中一再出現,而且有少部分士族如卞壼、何充等對此還很贊同,甚至像王坦之這樣被視為玄學家的人也有少量崇尚法家刑名,也就是說秦制帝國的傳統並未斷絕,只是暫時退居一旁,一有機會就可以復興,這也就是閻步克先生說的「空話不空」。

在官制演變上,閻步克先生的著作裡面介紹的很詳細,其中《波峰與波谷》一書相對通俗,大司馬強力推薦。這方面閻先生基本上已經做得題無剩意,大司馬在此稍作轉述。

中樞官職方面,漢代的秘書機構尚書台在曹魏時代已經凌駕於三公之上,尚書令成為宰相,但曹操設置的秘書中書監,和曹丕設置的顧問黃散(黃門侍郎、散騎常侍)在東晉逐漸發展起來,最終成為隋唐三省六部裡面中書省和門下省。三省的並重固然與更多士族希望參與政權,獲得官位有關,但三省制度實際上削弱了相權,只不過因為三省長官多由士族出任,仍能對皇權形成一定製衡,一旦士族沒落,則三省對皇權制衡無力,皇權就會大大的加強。

律令方面,秦漢律雖然律條繁多,但是法律思想上還比較粗糙,兩晉以來,把刑律和行政命令區分開來,分別稱為「律」和「令」,禮制也被從刑法中單獨拎出來,國家對社會的認知更清晰,控制力其實在加強,只是此時更完善律令還無法強加到士族頭上,但是一旦有機會加到士族頭上,則能對士族進行比秦漢更有效的管制,編戶齊民最後一點躲避秦制的空間也將喪失殆盡。

選官制度方面,九品中正制確實是士族的進身之本,士族也可以通過九品中正制的品評舞弊來把持官位,從所謂的「清途」官職起家,但「清途」官職幾乎清一色的是中央官職,這樣實際上把兩漢以來中央徵辟、地方察舉的兩種選官辦法都集中到了中央手上,雖然士族可以在中央分享權勢,但是一旦皇權復興,地方對皇權的抵抗就無法恢復東漢的舊觀了。

所以,一方面皇權的那套話語仍在,一方面皇權雖然旁落,但因為制度按照本身的邏輯演變,各方面對朝廷的制約因素反而在下降,所以皇權復興只卻一個偶然性的機會,而充滿了內鬥門閥政治,是一定會給皇權提供這種機會的。

歡迎關注文史宴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