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滿清統治中國近三百年,為什麼滿文非但沒有普及反而走向消亡了?

滿清統治中國近三百年,為什麼滿文非但沒有普及反而走向消亡了?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末代皇帝溥儀被特赦重獲自由後,為了給他安排工作,各級領導可謂是煞費苦心。其實有一項工作最適合他——輔助歷史學者編修清史。但是當這個方案被提出來後,溥儀卻用五個字一口回絕,他說:「我不懂滿語。」

什麼?作為大清王朝的皇帝,愛新覺羅的嫡系子孫,溥儀竟然不會說滿語?這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卻也並非溥儀的推諉辭令,而是實實在在的真相。

從公元1644年順治入主中原,到1912年溥儀被迫退位,滿清政權已經統治了中國整整268年。按理說,滿文作為清廷統治者的母語,理所當然應該由官方語言逐漸普及全國,即便無法對抗漢語成為中華主流,至少應該成為第二語言。但歷史真相為什麼會是滿文幾乎從歷史舞台銷聲匿跡了呢?

滿文的消亡實際上是由上而下進行的。

顧名思義,滿族人的母語即為滿語,但是,滿文的歷史卻是非常短暫的,從誕生到基本消亡中間只有幾百年,因為,最早滿語只是口語而無文字。

1632年,志在劍指中原的皇太極召集滿族文字學家改進了老滿文,其中吸收了漢語成分,優化了拼寫規則,使滿文更規範、更適用於正式文件。

清軍入關後,由於滿文是統治者的母語,所以自然而然迎來了空前大發展時期,不僅是滿人,很多漢人也開始學習滿文。

眾所周知,清朝皇室是最勤政好學的,清朝早期和中期時,皇子們個個都是滿、漢、蒙三文同習,康熙皇帝小時候還因為學習負擔過重累吐血。清朝前期發布的官方布詔和書籍也大多是由滿文書寫的。

由於統治階級的表率與引導,此時滿文在民間的普及度和認可度也相對比較高。

但是,這種情況到了清朝晚期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奏摺為例,順治以前的奏摺大多是用單獨滿文書寫的,康雍乾三朝的奏摺一般則是用滿漢雙語書寫的,但嘉慶以後的奏摺則逐漸出現了漢文取代滿文的趨勢。

滿文的逐漸消亡與清朝統治者的政治方針有著直接關係。正所謂「清承明制」,早在清朝建立之初就開始了漢化進程,不但全盤承襲了明朝的制度,而且逐步將漢學、漢文化作為最高統治工具。

相對比與漢文,滿文無疑是粗淺而有失美感的,滿文更多時候只能用來表達與記錄,而無法像漢文那樣形成博大精深的文學體系。所以,當滿清統治者學習漢文後就不禁會愛上漢文,從而越來越多舍滿而用漢。

後來,漢臣在朝中的地位逐漸上升,很多文史資料與國家政策也都是他們一手完成的,這更進一步加快了清朝的漢化程度,也間接使得滿文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到了清朝晚期,經過了幾百年的漢化,不但紫禁城裡小皇帝溥儀不會說滿語,不會寫滿文,民間的普通滿人百姓也基本與漢人無異,只有少數偏遠山區的滿人還繼續以滿語為母語。

時至當下,滿文雖然並未完全失傳,但在民間的使用已經非常少了,主要還是用於研究領域,因為清朝的大量珍貴歷史文獻都是由滿文寫成的,所以仍有學者在孜孜不倦學習滿文、研究滿文。

幾百年後的今天,滿文已經悄無聲息地融入了漢文,我們現在說的「普通話」實際上就是摻雜了滿語的北方官話,是民族大融合改良後的一種語言。另外,作為滿清的龍興之地,我國東北地區的很多方言也都是源自滿語辭彙。

總的來說,滿文的消亡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既可惜又值得。

說出乎意料是因為滿文是「亡」在滿清統治者自己手裡的,說情理之中是因為滿文走向消亡是清朝漢化的必然結果,說可惜是因為中國少了一門通行語種,說值得是因為清朝因此穩固了統治。

參考文獻:《清史稿》、《維基百科》

文中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白兔日記 的精彩文章:

同樣有意傳位給孫子,朱元璋和朱棣的皇位傳承為何結局全然不同?
李文忠死後朱元璋為何處死所有太醫?真的是他毒死了親外甥嗎?

TAG:小白兔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