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古代葡萄酒史,風光千餘年,起於西漢卻衰於明

中國古代葡萄酒史,風光千餘年,起於西漢卻衰於明

《詩經》有很多關於野生葡萄的記載。

如:「南有蓼木,葛藟[lěi]累之」。

其中的「蘡薁[yīng yù]」是一種野生葡萄。

由此可見,早在殷商晚期,人們就開始採集野生葡萄食用了。

漢武帝時期,出使西域的張騫從大宛國引進了現代意義的葡萄品種。

《史記》記載:「漢使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蒲桃。」

《本草綱目》解釋了葡萄一詞的來歷:「葡萄,《漢書》作『蒲桃』,可造酒,人酺飲之,則醄然而醉,故有是名。」

漢代時期,葡萄酒釀造技術就已經日臻成熟。

三國時期的魏文帝——曹丕喜歡喝葡萄酒,在下達御醫的詔書中曾寫道:

「中國珍果甚多,且復為說蒲萄。當其朱夏涉秋,尚有餘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膩,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長汁多,除煩解渴。又釀以為酒,甘於鞠櫱,善醉而易醒……」

在皇帝的大力倡導下,魏國的葡萄酒行業得以長足發展。

晉朝時期,葡萄酒成為帝王、士大夫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飲品。

喜好奢靡張揚的晉朝大咖,甚至在一年四季都能痛飲葡萄美酒。

吳國名臣陸遜的孫子——晉朝名士陸機,在《飲酒樂》一詩中寫道:

「蒲萄四時勞醇,

琉璃千鍾舊賓。

夜飲舞遲銷燭,

朝醒弦促催人。

春風秋月桓好,

歡醉日月言新。」

南北朝時期,葡萄酒在上流社會依然很盛行。

南梁大臣庚信寫過一首《燕歌行》:

「蒲桃一杯千日醉,

無事九轉學神仙。

定取金丹作幾服,

能令華表得千年。」

到了唐朝時期,葡萄酒釀造業達到了巔峰時期。

唐太宗李世民也極為喜愛葡萄酒,他在征討高昌國(今屬新疆吐魯番)的時候,得到了馬奶子葡萄酒的釀造技術,此後在中原地區開始廣泛推廣。

「太宗破高昌,收馬乳葡萄種於苑,並得酒法,仍自損益之,造酒成綠色,芳香酷烈,味兼醍醐,長安始識其味也。」

在皇帝的影響下,大臣們也開始紛紛效仿。

「魏左相能治酒,有名曰『醹[rú]淥翠濤』,常以大金罌內貯盛,十年飲不敗,其味即世所未有。太宗文皇帝嘗有詩賜公,稱『醹淥勝蘭生,翠濤過玉薤。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敗。』」

——《龍城錄》

宰相魏徵善於製作葡萄酒,取名「醹淥翠濤」,儲藏十年,味道不變。

唐太宗品嘗後,覺得味道甘美醇厚,欣然作詩讚美。

葡萄酒在盛唐時期,從上流社會傳到了民間。

元朝時期,元世祖忽必烈也喜歡喝葡萄酒。

《馬可·波羅遊記》記載:「在山西太原府,那裡有許多好葡萄園,釀造很多的葡萄酒,販運到各地去銷售。」

明朝開始,葡萄酒釀造行業風光不再,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周讀書 的精彩文章:

花轎進門,姐姐誓死不嫁,妹妹挺身解圍,最後竟成了宰相夫人
小故事大哲理:總喜歡說別人是白痴,其實白痴的不是別人

TAG:漢周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