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清華復旦「誇誇群」火爆:孩子求誇的背後,藏著一堆不會誇獎的家長

清華復旦「誇誇群」火爆:孩子求誇的背後,藏著一堆不會誇獎的家長

文 | 青欖家長地帶

前段時間豆瓣有一個求誇小組火了,在這個小組無論發什麼,都有人誇你,讓你開心。

沒過多久這股求誇的熱潮就席捲各個高校,清華大學、復旦大學、華東交大等名校都依次建了誇誇群,復旦大學甚至有6個人均500人的誇誇群。

覺得自己學的專業不好有人誇你:

沒堅持減肥有人誇你:

連早上起不來也有人誇:

有心理專家分析說:進入誇誇群的孩子都是95後和00後,他們從小很少得到父母的誇獎和肯定,所以才渴望被人誇獎。

西安交大學生說進誇誇群後很開心

坦言「從來沒有人這樣誇過我」

我很認同這樣的分析,畢竟自己就是在打擊教育下長大。

不過新一代的父母和上一代父母不一樣,正因為小時候沒受過肯定,現在為人父母后大部分都採用賞識教育,只是很多父母還不會誇,陷入了賞識教育誤區,把誇獎這一劑解藥變成了無效葯,甚至是毒藥

賞識教育誤區一

盲目誇、泛濫的誇

在網上看到一個段子,說現在的孩子從一出生,全家人就給建了一個誇誇群。

剛出生的時候,全家人圍著誇:「哎呀長得多乖、嘖嘖,眼睛多大啊;這皮膚多好啊,又白又嫩。」

娃再大一點,能抬頭了——「好棒好棒」、能坐了——「哇,寶寶真能幹」、能站立了——「寶寶好厲害,能站立5秒」。

娃能去上幼兒園了,誇!娃會自己被書包了,誇!娃會寫自己的名字了,誇!

作家艾小羊也曾在文章中說,現在很多家長喜歡從小吹捧孩子。

「我發現中國父母有個特別不好的習慣,喜歡吹捧孩子。前天我去商場,一個三四歲的孩子自己吃了一小碗飯,她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簡直像看到地球之光一樣,圍著說『你真棒』。這麼大的孩子自己吃飯,難道不是他的本分?」

在全家人盲目、泛濫誇獎後長大的孩子怎麼樣了?

很明顯的一個表現就是:聽不得別人半點批評

有家長就反應自家孩子被各種盲目的誇給誇壞了,不願意聽到半句批評的話。

我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

有一位朋友,她小時候比較乖巧,學習成績也很好,所以家人就一直各種誇,從來沒批評過她半句。到了初中以後各科目難度加大,她成績有些下滑,老師指出她學習方面的不足,她表現得非常不服氣,聽不進任何人的批評和建議。

被稱為兒童心理學奠基之作的《孩子:挑戰》中提到一個觀點:獎賞能為孩子提供心靈上的滿足,但錯誤的獎賞方式卻會讓孩子產生依賴。

因此誇獎不能泛濫,當然也不能因為這些極端案例就因噎廢食,吝嗇誇獎。

像有家長說為了避免孩子沒有抗挫力或者飄,會故意貶低或批評孩子。這種做法也不對,得不到肯定的孩子不會變得堅強,只會變得更脆弱、更自卑。

《少年說》一位女孩求媽媽多誇誇她

結果媽媽卻執意認為孩子不打擊會「飄」

正確的做法是,不吝嗇對孩子誇獎,也不害怕對孩子進行批評

誇獎孩子做得好的方面,批評指正孩子做得不好的方面,幫助孩子建立一個客觀、完整的自我評價體系。這樣孩子才能做到自信但不自戀,自知但不自卑。

賞識教育誤區二

喜歡誇「你真棒」

以前有家長留言說,她經常鼓勵和誇獎孩子,但是孩子依然不認真學習,為什麼會這樣。

我一問才知道,這位家長所謂的誇就是「你真棒」、「你最聽話了」,這種誇獎,上了小學的孩子一聽就是知道是假的,毫無激勵作用。

網友「紅果果」分享過自己很討厭媽媽誇「你真棒」的經歷。

他說小時候,媽媽就喜歡用「你真棒」來鼓勵他:「小學期間,還挺管用,初中以後,包括高中大學,媽媽還是用簡單的一句『你真棒』、『你肯定能完成之類』的話鼓勵我,我就感覺這些話已經很無力了,參加工作之後,當媽媽再說這些話的時候,我非常的反感,因為我已經知道我沒有那麼好,每天都在我很棒和我不行中轉換,特別痛苦!」

「你真棒」不是誇獎,更像是父母偷懶下的一句哄孩子的話。

孩子小的時候還沒有判斷能力,聽到「你真棒」會開心,但越長大聽到這樣的話會越不開心,因為這說明父母並不了解孩子,只是敷衍孩子。這種誇獎對孩子成長几乎沒有任何促進作用。

真正的賞識教育,從來不是簡單的「你最棒」、「你真厲害」,而是耐心和細心的陪伴,具體和真誠的鼓勵。

對孩子的誇獎越具體越好。比如,孩子今天的作業寫得又快又好,可以說:「今天的作業,你寫得很認真,正確率也很高,比昨天進步不少!」

孩子早早上床睡覺了,可以說:「你今天比昨天早睡了1個小時,而且是在爸爸媽媽都沒有催你的情況下,媽媽覺得你很棒,比以前更自律了。」

孩子給你看他畫的畫,可以說:「這隻魚畫得好生動,像活得一樣。」而不是:「寶貝,你畫得真好看。」

賞識教育誤區三

喜歡誇「你真聰明」

最近看了一本教育專家李玲俐老師的書——《陪兒子一起上小學》,李玲俐老師說她之前很喜歡誇兒子聰明。

五年級時,孩子喜歡下棋,經常和爸爸切磋。為了激發孩子對下棋的興趣,每次孩子贏了棋,李玲俐老師就會誇:「兒子你真聰明,又贏了爸爸。」

可是後來連續輸了幾次後,孩子就再也不下棋了。

李玲俐問兒子為何不下棋了,兒子回答說:「我老輸,你們該以為我笨了!」李玲俐好奇地問他:「你認為如果比爸爸聰明,就會贏他?」兒子回答說:「那當然了!」

這一句回答讓李玲俐突然明白,自己以前誇獎錯了。

李玲俐老師的確誇獎錯了:誇獎孩子的天賦比如「聰明」、「漂亮」,會讓孩子形成固定思維,認為自己的能力是由先天決定,後天改變的空間不大。

剛開始誇孩子聰明,孩子可能會充滿信心,但一旦遇到了困難就會退縮,因為他們會認為自己做不到就是不夠聰明,或者害怕自己做不到,被別人說不聰明。

斯坦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曾經做過一個研究,他們讓紐約20所學校,400名五年級學生參加了一次智力拚圖任務。

研究人員將學生分成兩組。做完第一輪拼圖任務後,研究人員對第一組學生說:「你在拼圖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聰明。」對第二組學生說:「你剛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現得很出色。」

接下來對這些孩子又進行了一輪測試,並在測試中加大難度。結果發現:

那些被誇獎努力的孩子,勇於面對挑戰,進行不同嘗試,分數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誇獎聰明的孩子,在實驗中束手束腳,不敢犯錯,退步了大約20%。

因此千萬不要誇孩子「聰明」、「漂亮」,而要誇孩子「努力」、「勤奮」,這樣孩子才能形成成長型思維,認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能有所進展,今後才會越來越優秀。

賞識教育誤區三

喜歡誇「你真是個好孩子」

身邊很多家長都喜歡誇孩子:「你真懂事」、「你真乖」、「你真是個好孩子」。

只要孩子認真學習,或者遵從了父母的意思,都會得到這句誇獎。

但是,常常被誇「你真是個好孩子」的孩子,將來會出現兩個問題:

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為了被夸父母誇真乖、真懂事,他們事事都去討好父母。

做事沒有主見,脫離了父母就不知道該如何下決定。

如果孩子做對了,不誇孩子懂事乖巧,該怎麼誇?

斯坦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對誇孩子有多條忠告,家長試試誇以下這些方面,會讓孩子各方面的品質更優秀。

誇獎堅毅

「即使練琴很辛苦,但你一直沒有放棄,真棒!」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Angela,在對數千個樣本分析後得出結論:決定孩子未來是否能夠成功的,不是漂亮的外表、很高的IQ,而是堅韌的品格、頑強的毅力。

因此父母要多誇一誇孩子在毅力方面的表現,而不是直接誇:「你真聽話,又練了一小時琴。」

誇獎選擇

「真高興你能做出這樣的選擇。」

誇獎選擇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關鍵。

當孩子明明很想玩遊戲,但想到最近要準備考試,卻選擇了學習時,父母就可以這樣誇,而不要誇孩子真懂事。

誇獎細心

「媽媽感冒了,你知道給媽媽倒開水,蓋被子,你這麼細心體貼,媽媽很感動。」

細心體貼,懂得關心別人,是孩子一個很好的品質。父母要經常表揚這種品質,但不要籠統地誇孩子真乖真懂事。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理論叫「皮格馬利翁效應」,即讚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

當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讚美時,他便感覺獲得了社會支持,從而增強了自我價值,變得自信、自尊,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並儘力達到對方的期待。

一位網友留言說他身邊有一個又胖又笨的女孩,最後卻考上了名牌大學。原因就是她媽媽總是能夠在一堆缺點裡發現孩子的優點,鼓勵孩子前進。

比如女孩打碎了一個碗,媽媽就誇:打爛得好,媽媽早就想換新的!

這就是「皮格馬利翁效應」,也正是賞識教育的作用。正如英國著名的政治家溫斯頓·丘吉爾說過:「你想要人家有什麼優點,那麼你就應該這樣去讚美他。」

因此,大膽對孩子進行誇獎吧,只要誇獎是客觀適度的,只要誇獎時記住以下幾句箴言:

誇孩子具體的表現,不誇孩子「真棒」;

誇孩子努力,不誇孩子聰明;

誇孩子堅毅、會選擇、細心,不誇孩子「真乖」、「真懂事」。

*青欖家長地帶(ID:educool):百萬中小學生家長聚集地,專門研發趣味小課,讓孩子愛上學習。《跟著青欖學古文》音頻節目正在熱播,內容涵蓋1-9年級語文教材的古文篇目,每天10分鐘,幫孩子解決學古文難的問題。

給優媽最好的支持,就是點亮好看推薦給更多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大師 的精彩文章:

「每次吵完架,就像是新婚。」

TAG:育兒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