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清婦女頭上的「黑布條」是啥?

晚清婦女頭上的「黑布條」是啥?

晚清婦女頭上的「黑布條」是啥?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1880年,婦女合影。前幾天小編髮了一組記錄晚清婦女裝束演變的老照片,一位細心的網友留言說:「她們頭上的黑布條好奇怪」。Ta以大俗話所說的「黑布條」,其實就是服飾史上所講的「抹額」,很多人可能在博物館見過。

晚清婦女頭上的「黑布條」是啥?

1907年,上海人力車上的女子。抹額,婦女束在額前的巾飾,也稱額帶、頭箍、發箍等,多飾以刺繡或珠玉。漢朝即已出現,明清時代比較盛行。其功能有三:一束髮,二裝飾,三防寒。起源於防寒,盛行於審美。

晚清婦女頭上的「黑布條」是啥?

1900年,河南婦女。在古代,男女都用抹額。比如唐朝李賀描寫武士的詩《畫角東城》有云:「水花沾抹額,旗鼓夜迎潮。」宋朝軍隊中教官用紅綉抹額,招箭班用紫綉抹額。直到清朝,男子剃髮蓄辮,不必再用抹額。

晚清婦女頭上的「黑布條」是啥?

1900年,三位婦女合影。明清時期的婦女不分尊卑、不論主僕,額間常系有抹額,尤其是北方更為普遍。這個時期抹額的形制有多種:用布條圍勒於額;用彩錦縫製成菱形扎於額;用紗羅裁製成條狀,虛掩在眉間;用黑色絲帛貫以珠寶,懸掛在額頭;以絲繩編織成網狀,使用時繞額一周繫於腦後。

晚清婦女頭上的「黑布條」是啥?

1910年,郵傳部尚書唐紹儀與夫人鄭氏合影。鄭氏乃是繼配,朝鮮人。

晚清婦女頭上的「黑布條」是啥?

1900年,山東煙台婦女。冬天所用的抹額另有特點,通常以絨、毛皮等厚實的材料製作;有的用綢緞納以絲綿,外表飾以彩綉;富貴人家的婦女還綴上珠翠寶玉,兩端則裝金屬搭扣,用時圍勒於額,綰結於腦後。

晚清婦女頭上的「黑布條」是啥?

1906-1912年間,女子合影。抹額的長度一般在40-50厘米之間,最寬處11厘米,最窄處2.5厘米。其造型也有多種:等寬或者中間寬兩端窄的梭形;兩邊上翹的波浪形;中間細長,兩邊稍寬並逐漸變尖的啞鈴型;中間窄兩邊寬的八字形。

晚清婦女頭上的「黑布條」是啥?

1906-1912年間,社會上層婦女。清朝抹額上綉有多種圖案,以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期許。比如綉蝙蝠表示有福氣,綉鳳凰表示吉祥如意,綉牡丹表示花開富貴。還有很多裝飾了福、祿、壽、喜等吉祥文字。

晚清婦女頭上的「黑布條」是啥?

清末外務部右侍郎伍廷芳的夫人何妙齡。她身穿命婦服裝,頭戴抹額。

晚清婦女頭上的「黑布條」是啥?

1900年前後,北京一對夫妻。抹額的使用,在中國歷史上持續的時間很長。清朝滅亡後,雖然女性的髮型大為改變,但抹額仍然延續下來。直到21世紀初,小編在山東農村還見到過奶奶輩的老人在戴抹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歷史 的精彩文章:

晚清社會風貌老照片 小編感慨:幸虧清朝滅亡了!
晚清老照片:難得一見的本土攝影師作品

TAG:小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