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成佛之道139節;修世間法的四禪八定我們都要經歷什麼?

成佛之道139節;修世間法的四禪八定我們都要經歷什麼?

定相有多種階段,有淺至深,也就是平常講的四禪八定,四禪八定是在空間來說的;我們的第六意識分別的能力很強,五個門前做買賣,一個在家把帳開,這就是第六意識,前五識都是在收集資訊給他,所以我們的心很容易外散出去,第六意識就像脫韁的野馬,很難馴服,因為他最有機會往外關注;第七意識並不往外關注,他更像是一個宅男,只守在家裡,一直不出門,第六意識,出門尋訪,第七意識的職責就是將六意識尋訪過來的信息,傳遞給第八意識。

所謂的修定就是漸漸的離開分別心,也就是第六意識的尋訪,要讓她向內安住,慢慢沉澱下來,才會清靜,修定剛開始的時候都是有尋有伺,追尋屬於粗相,伺屬於細相,也就是粗分別和細分別,如果我們深入的初禪,心還是有分別的,有粗分別的尋還在,還有細的分別的伺也在,所以出產做做有尋有伺的三摩地;初禪到二禪當中,沒有粗分別,只有細分別,所以叫做無尋有伺三摩地,真正到二禪,連細的分別也沒有了,叫做無尋無伺三摩地,所以到二禪無尋無伺三摩地的時候,連語言文字都沒有了。我們的語言本身是透過尋伺來的,

語言是內心尋思的聲音化,我們想東想西,等一些某某的事情,會有聲音語言的出現,也就是想到什麼會把它寫出來,或者說出來。到三辰覺得內心是很平等清凈的,他的特點具有行舍念與正知,這些都是外道所共有的,因為它屬於世間法,是間定;不要以為這個心無分別和證得心體本凈,我們所說的是聖者定不是這樣,聖者的定,超越了四禪八定的。就世間法來講,二禪以上是超越尋思的無分別定,從有尋有伺,到無尋有伺,再到無尋無伺,

是越來越沒有分別了,在欲界里有從生理引發的苦受,有從心裡引起的憂傷受,六根跟外境相連,產生了識,因為有眼耳鼻舌身意,你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會有苦樂感受,第六意識是純心裡的喜怒哀樂,喜怒哀樂的感受,引發的是生理上的,是有根身來的,也就是我們的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所以禪修本身是喜樂受,不是苦了受,也因為這樣,禪修很難過的是腰酸背痛,怎麼也坐不住,

這些情況只能堅持下,才能夠進入定境,所以要先調身,之後才能夠調息,然後調到心的細相上。三禪是世間樂的最高點,因為到四禪連了都沒有了,只有舍念清凈,真正達到初禪,就離開了欲界,到了色界,初禪如果修多了,因為初禪的因緣種子多,來世就有很可能生到色界天,四禪八定都是世間法,不是佛法,但如果能修得四禪八定,對修行大乘佛法很有幫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修禪凈密 的精彩文章:

有形有相的生活與善心或噁心哪個才是修行的重點

TAG:實修禪凈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