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2200年前的兵馬俑,有兩個先進的製造工藝,竟助推了歐洲興起

2200年前的兵馬俑,有兩個先進的製造工藝,竟助推了歐洲興起

一直以來,人們往往重視兵馬俑身上的歷史價值、美學價值等,卻忽略了兵馬俑製作的工藝價值。然而,一個叫雷德侯的西方學者,卻看到了這一點,在他的著作《萬物:中國藝術中的模件化和規模化生產》中,詳細介紹了兵馬俑和中國其他工藝品的生產過程中的模件化、規模化。

讓人意外的是,在雷德侯看來,以兵馬俑為代表的中國藝術中的模件化和規模化生產,助推了近代歐洲的崛起。

2200多年前,中國先民是如何製作兵馬俑的?現代專家分析之後發現,簡單的說,兵馬俑的製作有這三個重點。

第一,兵馬俑一共有七個部分組成,即足踏板、雙足、外衣下的雙腿、軀幹、雙臂、雙手和頭部,而兵馬俑數量眾多,部分零件是相通的,所以這就涉及到了「模件化」生產。其實,在兵馬俑坑裡發現的秦朝弩弓上,也都是標準化零件,都證明了秦朝有了的專業化分工。

第二,兵馬俑的製造團隊高達千餘人,這在古代社會難以想像,近現代工業革命之後,才出現數千人的大型工廠。所以說,兵馬俑帶來的是「規模化」生產,由此還帶來了一個工藝革命,就是樸素的「流水線」生產概念。

第三,組裝好兵馬俑之後,還要涉及到細節和肖像處理,這就把工業化和藝術化結合了起來。兵馬俑不僅是「一人一面,千人千面」,而且讓每一個兵馬俑都顯得個性十足,給人感覺十分鮮活,就猶如一個活人站在你的面前。

於是,一支形態各異的兵馬俑大軍就此形成,被埋葬在秦始皇陵的內城和外城之間,時刻守衛著秦始皇的安眠!

其實,秦朝官營作坊能夠擁有如此先進的工藝,和歷史傳承、時代氛圍和法律保障息息相關。

從歷史傳承來看,商周時期就有了官營作坊(當時代表最先進的工藝),楚大鼎(鑄客大銅鼎)是楚王重器,就是由周代官營作坊製造,裡面就有模件化生產的思維。

從時代氛圍來看,春秋戰國時期,並沒有「奇技淫巧」之說,像魯班這樣的工匠,往往是國王的貴賓。其實,當時列國征戰,不僅不打壓,反而是鼓勵科技發明。

從法律保障上看,秦朝有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比如中國最早的手工業法規就是《工律》、《均工律》、《工人程》等,甚至法律層面上有評比的規定,有獎有罰之類。

正因如此,秦朝在製作兵馬俑時,並沒有感到有什麼技術難度。漢朝建立之後,手工業管理基本上沿襲秦制,雖然部分工藝遺失,但還是繼承了大多數工藝技術。可以說,後世王朝的手工作坊,幾乎都受到了秦漢時期的影響,包括景德鎮大規模的瓷器生產。

在中西方貿易中,瓷器是一個重要的產品,但鮮為人知的是,瓷器的生產工藝就繼承了兵馬俑的,而最終瓷器生產技術的泄露,不僅讓歐洲生產出了瓷器,更助推了歐洲的近代崛起。

康熙年間,一個叫殷弘緒法國傳教士來到中國,得到了康熙的慷慨,允許他居住景德鎮7年,後來又允許他隨意出入各個製造瓷器的作坊。於是,在這一期間,殷弘緒輕鬆竊取了瓷器製造技術,讓歐洲擺脫了瓷器進口的歷史。

更為重要的是,製造瓷器的工藝,還包含了中華文明的工業製造獨特之處,即模件化和規模化(初級流水線)生產!對此,德國著名漢學家雷德侯的《萬物——中國藝術中的模件化和規模化生產》書中,作了說明:

組合式的生產環節圖譜,以及法國神父殷弘緒在景德鎮所了解到的生產細節被寫成信件傳到歐洲,這對歐洲17~18世紀的工業革命後的現代化大規模生產技術發展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雷德侯還指出:1796年,英國人建立了歐洲第一條貫徹工廠制度並全面分工合作的瓷器生產線,配備熟悉其中某道工序的工人,正是閱讀了殷弘緒關於景德鎮瓷器生產所寫的信件後受到的啟發所至。

注意其中用詞,「組合式的生產環節圖譜」,「全面分工合作」,「配備熟悉其中某道工序的工人」,這可不就是兵馬俑模件化、規模化生產思路嗎?對於近代歐美的崛起,這兩點顯然極為重要。從秦始皇兵馬俑到清朝瓷器生產,從瓷器生產到1796年的英國這座工廠,看似風馬牛,但其實有著深刻的延續關係,雷德侯看到了這一點。

其實,中國老祖宗的很多東西,都助推了歐洲近代崛起,只是後人不加珍惜,於是鮮為人知罷了,加上西方學者不願承認,而認為是古希臘帶來的。除了火藥、造紙、印刷、科舉等之外,還有朱載堉的十二平均律、朱橚的《救荒本草》、以及本文講到的兵馬俑模件化和規模化製造等等,都對歐洲崛起有著重大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家雜評 的精彩文章:

乾隆死因新解,清宮檔案留下線索,學者:背後藏了一個陰謀!
假如亞歷山大打到中國會贏嗎?外國網友:秦始皇就一統歐亞非了!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