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家居 > 文藝復興三傑之列奧納多·達·芬奇

文藝復興三傑之列奧納多·達·芬奇

今年恰逢

列奧納多·達·芬奇

逝世500周年

這正是古代義大利中產階級有教養的婦女特有的矜持的美好表現,不少美術史家稱它為"神秘的微笑"。 這幅肖像花了達·芬奇四年的時間。當他完成這幅肖像之後,不願把它交給佐貢多(富商,蒙娜·麗莎的丈夫)或其他任何人。當他受到法國國王的邀請時,便帶著這幅肖像離開義大利去了法國。達·芬奇是在法國去世的,這就是為什麼《蒙娜·麗莎》這幅畫在法國的緣故。

盧浮宮裡,人們爭先給蒙娜麗莎拍照

關於這幅畫有一個故事。達·芬奇在為蒙娜·麗莎繪畫時,請了位樂師在她旁邊彈奏,以便她能象個模特兒那樣耐心平靜地坐著。她眼中的神情告訴我們她正在傾聽。而現在,如果我們看她那雙美麗的手,並把它們與她的臉聯在一起考慮,我們會覺得那神情更誠摯。她的右手輕輕地放在左手上,中指根本沒有任何依託,我們感到它正和著音樂的節奏輕輕地打著拍子。

達·芬奇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美術家、自然科學家、工程師。繪畫方面,他把科學知識和藝術想像有機地結合起來。他的思想活躍,從不迷信教條,認為藝術應該體驗人自身在自然之中獲取的經驗。例如他所選的模特兒都是一些活生生的人,而非圖像或虛構出來的,切實表達人的心理狀態及感情。如代表作《最後的晚餐》﹝The last Supper﹞,成功地描繪戲劇性衝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蒙娜麗莎》﹝Mona Lisa﹞肖像畫,卓越地表現了人物的內心喜悅。

達·芬奇觀察到,物體越遠,在人的眼中看起來其輪廓就越模糊;還發現雨、物、浮塵等大氣效應會影響視覺,色彩本身會隨距離而變化,例如遠山看起來就帶著藍色,這就是他發展出的「大氣透視」﹝Atmospheric Perspective﹞理論:空氣成為我們周圍世界的一部份,受致於每日的大氣條件,例如在《基督受洗圖》中,風景的輪廓並不那麼鮮明,而且在光幔下體積也顯得不那麼實在.

從《岩洞中的聖母》﹝Madonna of the Rocks﹞到《聖母、聖嬰和聖安娜》 ﹝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t Anne﹞等作品中,達·芬奇繼續他的觀察,提高他的想像力:空間變得深廣優遠,山脈的輪廓變得模糊、虛無飄渺,霧中的風景隨著不定的空氣而若隱若現.。

自畫像 1512年

都靈Reale博物館藏

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 -1519﹞

年輕時的達·芬奇就有意運用明暗法和顏色的漸變,使人物從背景中凸顯出來,例如在《柏諾瓦的聖母》﹝Madonna Benois﹞中,他熟練地運用明暗來界定形狀。他還發現,光線除了用於加強人物之外,還可以他們顯得柔和,創造出一股神秘的氣氛,例如《岩洞中的聖母》就有這樣的效果。

蒙娜麗莎﹝Mona Lisa﹞

1503 -1506 年

油彩畫板,77 x 53 公分

羅浮宮,巴黎﹝Paris﹞,法國

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婦女形象。據記載,蒙娜·麗莎原是佛羅倫薩一位皮貨商的妻子,當時年僅24歲。畫面中的蒙娜·麗莎呈現著微妙的笑容,眉宇間透出內心的歡愉。畫家以高超的繪畫技巧,表現了這位女性臉上掠過的微笑,特別是微翹的嘴角,舒展的笑肌,使蒙娜·麗莎的笑容平靜安祥而又意味深長。

最後的晚餐﹝The last Supper﹞

1498 年

濕壁畫,460 x 880 公分

葛拉吉埃修道院,米蘭 ,義大利

《最後的晚餐》是他在這一時期創作中最負盛名之作。這幅表現基督被捕前和門徒最後會餐訣別場面的濕壁畫,繪製在米蘭聖瑪麗亞·德拉格拉齊耶修道院飯廳。巧妙的構圖和獨具匠心的經營布局,使畫面上的廳堂與生活中的飯廳建築結構緊密聯結在一起,使觀者感覺畫中的情景似乎就發生在眼前。在人物布局上,一反平列於飯桌的形式,將基督獨立於畫面中央,其他門徒通過各自不同的手勢、表情,分別表現出驚恐、憤怒、懷疑、剖白和慌張的情緒。這種典型性格的描繪,突出了繪畫的主題,它與構圖的統一效果互為補充,堪稱美術史上最完美的典範之作。

聖告圖﹝The Annunciation﹞

1472 -1475 年

油彩畫布,98 x 217 公分

烏菲茲美術館 ,佛羅倫斯﹝Florence﹞,義大利

吉內夫拉·德本奇像﹝Portrait of Ginevra de" Benci﹞

1474 -1476 年

油彩畫布,42 x 37 公分

國家藝廊,華盛頓﹝Washington DC﹞,美國

《吉內夫拉·德本奇像》,一反15世紀藝術追求線條分明的傳統,以逆光夕照的色調渲染他所倡導的透視效果。1481年創作的《博士來拜》,是標誌其藝術風格達到成熟期的作品。該畫雖由於他動身去米蘭而沒有完成,但從原稿上可以看出其構圖和形象塑造所顯示的藝術創新,大大超越了他的老師和同輩。

柏諾瓦的聖母﹝Madonna Benois﹞

1478 年

油彩畫布,50 x 32 公分

艾米塔吉博物館,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俄羅斯

賢士來朝﹝Adoration of the Magi﹞

1481 -1482 年

未完成的畫稿,246 x 243 公分

烏菲茲美術館 ,佛羅倫斯﹝Florence﹞,義大利

抱銀貂的女子﹝Lady with an Ermine﹞

1485 -1490 年

油彩畫板,54 x 39 公分

札托里斯基博物館,克拉格﹝Cracow﹞,波蘭

《抱銀鼠的女子》中的女子,傳說是米蘭公爵盧多維哥·史弗薩最寵愛的情婦切奇莉亞·加勒蘭妮。達芬奇不但描繪出她的氣質高雅和沈靜安詳,也為她懷中毛色光潤、生動逼真的寵物銀鼠注入了生命

維特魯威人﹝Vitruvian Man﹞

1492 年

墨水水彩畫紙,34.3 x 24.5 公分

學院畫廊, 威尼斯 ﹝Venice﹞,義大利

岩洞中的聖母﹝Madonna of the Rocks﹞

1495 -1508 年

油彩畫板,190 x 120 公分

國家畫廊,倫敦﹝London﹞,英國

《岩間聖母》此畫是應一宗教團體之請而為米蘭的聖弗朗切斯科教堂的一間禮拜堂作的祭壇畫。此畫以聖母居圖中央,她右手扶嬰孩聖約翰,左手下坐嬰孩耶酥,一天使在耶酥身後,構成三角形構圖,並以手勢彼此響應,背景則是一片幽深岩窟,花草點綴其間,洞窟通透露光。此畫雖屬傳統題材,然表達手法和構圖布局皆表明達.芬奇的藝術水平之高深。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畫煙霧狀筆法的運用,科學地寫實以及透視,縮形等技術法的採用,表明了他在處理逼真寫實和藝術加工的辯證關係方面達到了新的水平。這幅畫是標誌達.分奇盛期創作開始的作品。

聖母子、聖安娜和施洗者約翰

1507 -1508 年

炭筆粉筆畫紙,141.5 x 106 公分

國家畫廊,倫敦﹝London﹞,英國

1500年,達芬奇出遊曼圖亞和威尼斯等地後,返回到佛羅倫薩。隨著共和制度的恢復,文化氣氛一度活躍,他向市民展出的一幅經過精心構思的《聖母子與聖安娜》素描草圖,立即引起轟動,其構圖原理和畫法對藝術界有極大影響,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等人也從中得到啟發。

聖母、聖嬰和聖安娜

﹝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t Anne﹞

1510 年

油彩畫板,168 x 130 公分

羅浮宮,巴黎﹝Paris﹞,法國

基督受洗

麗達與天鵝

安吉里之戰

哺乳聖母

俄羅斯聖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館藏

持康乃馨的聖母

德國慕尼黑古代美術館藏

紡車邊的聖母

音樂家肖像

義大利米蘭安波羅修美術館藏

酒神巴卡斯

法國巴黎盧浮宮藏

聖施洗約翰

1513-16 年

板面油畫 69 x 57 厘米

巴黎盧浮宮

2017年11月15日

《救世主》(Salvator Mundi)

在紐約佳士得戰後與現代藝術專拍締造4.5億美元的佳績

安吉里之戰 達芬奇

安吉里之戰草圖 達芬奇

安吉里之戰騎兵營草圖 達芬奇

安吉里之戰兩個戰士的草圖 達芬奇

百合花 達芬奇

安吉里之戰戰士草圖 達芬奇

百合花 達芬奇

抱貂女子草圖素描 達芬奇

奔騰的騎士和其他人物 達芬奇

暴風雨 達芬奇

比薩附近的風景 達芬奇

步行的熊素描 達芬奇

城市裡的洪水 達芬奇

哺乳聖母素描 達芬奇

船的設計素描 達芬奇

達芬奇筆記中騎兵和步兵的戰鬥草圖 達芬奇

達芬奇《戴頭盔的戰士》

達芬奇《風景》

達芬奇《兒童和貓素描》

達芬奇《女子頭像素描》

達芬奇《絞死刺客素描》

達芬奇《聖母子和貓素描》

達芬奇《手部素描》

達芬奇《聖母子和水果素描》

達芬奇《素描草圖》

達芬奇《素描草圖》

達芬奇自畫像 達芬奇

大炮鑄造廠 達芬奇

戴常春藤花圈的老人 達芬奇

彈簧裝置 達芬奇

多管炮素描 達芬奇

地形鳥瞰圖 達芬奇

兒童草圖 達芬奇

飛行的鳥 達芬奇

飛行機械設計草圖 達芬奇

飛行機器 達芬奇

飛行機械設計草圖 達芬奇

飛行機械設計草圖 達芬奇

諷刺漫畫素描 達芬奇

諷刺漫畫素描 達芬奇

飛翔的鳥 達芬奇

夫婦 達芬奇

諷刺漫畫素描 達芬奇

攻城防禦設施素描 達芬奇

怪誕的男子頭像 達芬奇

服裝的褶皺 達芬奇

怪誕的男子頭像 達芬奇

跪著的麗達草圖 達芬奇

光線對圖像的影響研究 達芬奇

海岸鳥瞰圖 達芬奇

河邊的護欄 達芬奇

河谷地形圖 達芬奇

洪水 達芬奇

樺木林素描 達芬奇

機器 達芬奇

懷孕母牛的子宮 達芬奇

荒野中的聖約翰草圖 達芬奇

基督耶穌誕生草圖 達芬奇

基督耶穌頭像 達芬奇

肩關節的解剖學研究 達芬奇

腳的解剖結構 達芬奇

絞肉機戰車 達芬奇

基督頭像 達芬奇

解剖學研究(喉部和腿) 達芬奇

解剖學研究 達芬奇

巨弩設計圖 達芬奇

解剖學研究 達芬奇

巨弩素描 達芬奇

頸部的解剖學研究 達芬奇

老人草圖 達芬奇

老人側面像 達芬奇

老人和年輕人頭像 達芬奇

老人頭像 達芬奇

麗達和馬草圖 達芬奇

麗達頭像 達芬奇

麗達頭像草圖 達芬奇

麗達與天鵝 達芬奇

麗達與天鵝 達芬奇

麗達與天鵝 達芬奇

裸體男子側面圖 達芬奇

馬背上的戰鬥草圖 達芬奇

馬匹草圖 達芬奇

馬背上和徒步間的戰鬥草圖 達芬奇

馬匹草圖 達芬奇

馬術紀念碑 達芬奇

馬匹素描 達芬奇

馬術雕像 達芬奇

馬術紀念碑設計草圖 達芬奇

馬術紀念碑 達芬奇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草圖 達芬奇

貓等動物草圖 達芬奇

男性肩膀的解剖學研究 達芬奇

男子上半身像 達芬奇

男子頭像 達芬奇

男子素描 達芬奇

女人的身體解剖學研究 達芬奇

女子頭像 達芬奇

螃蟹草圖 達芬奇

女子頭像 達芬奇2

拋物線圓規設計圖 達芬奇

女子 達芬奇

撲翼機設計草圖 達芬奇

奇裝異服的男子 達芬奇

強弩機素描 達芬奇

騎兵草圖 達芬奇

球上陰影刻度的研究 達芬奇

囚犯 達芬奇

人和狗的腿部解剖結構比較 達芬奇

人和狗的腿部解剖結構比較 達芬奇

軀幹和手臂的骨骼 達芬奇

人類頭骨的研究 達芬奇

薩爾瓦托·芒迪 達芬奇

薩萊頭像 達芬奇

人物 達芬奇

三博士來朝素描 達芬奇

莎草 達芬奇

三博士來朝透視圖 達芬奇

少女頭像素描 達芬奇

設計手稿 達芬奇

聖·安德魯頭像 達芬奇

聖·彼得頭像 達芬奇

聖·托馬斯和詹姆斯頭像 達芬奇

聖·約翰頭像 達芬奇

聖·詹姆斯頭像 達芬奇

聖·傑羅姆 達芬奇

聖安妮草圖 達芬奇

聖安妮頭像 達芬奇

聖母像草圖 達芬奇

聖母子、聖安妮和聖施洗約翰 達芬奇

聖母子和聖安妮草圖 達芬奇

聖母子、聖安妮和年輕的聖約翰草圖 達芬奇

聖母子和聖安妮草圖 達芬奇

手臂二頭肌運動的解剖學研究 達芬奇

市中心建築方案素描 達芬奇

受驚的馬 達芬奇

使徒的頭像和建築物草圖素描 達芬奇

水流草圖 達芬奇

水流草圖 達芬奇

水流碰到障礙和從高處流下的狀態草圖 達芬奇

特里武爾齊奧馬術紀念碑草圖 達芬奇

特里武爾齊奧馬術紀念碑草圖 達芬奇

提水設備素描 達芬奇

斯福爾扎紀念碑設計手稿 達芬奇

頭部比例研究 達芬奇

頭部和眼睛比例的研究 達芬奇

頭部皮膚和洋蔥的比較 達芬奇

頭骨 達芬奇

頭髮捲曲著的年輕女子頭像(麗達) 達芬奇

頭骨 達芬奇2

凸透鏡研磨機器設計圖 達芬奇

帷幔 達芬奇

頭像 達芬奇

心臟和血管 達芬奇

帷幔 達芬奇

五個怪誕的男子頭像 達芬奇

伊莎貝拉·德斯特 達芬奇

伊莫拉規劃 達芬奇

寓言 達芬奇

猶大和彼得頭像 達芬奇

直升機設計圖 達芬奇

植物 達芬奇

運河大橋草圖 達芬奇

中心教堂草圖素描 達芬奇

植物 達芬奇

子宮裡的胎兒 達芬奇

自動機構素描 達芬奇

自然災害 達芬奇

子宮裡的胎兒解剖學研究 達芬奇

最後的晚餐草圖素描 達芬奇

最後的晚餐草圖素描 達芬奇

最後的晚餐草圖素描:詹姆斯 達芬奇

最後的晚餐草圖素描:猶大 達芬奇

最後的晚餐草圖素描 達芬奇

坐著的老人 達芬奇

坐著的男子和經過障礙物的水流 達芬奇

達芬奇與義大利文化

DE-SIGNO

為了紀念列奧納多·達·芬奇逝世500周年,米蘭傢具展主辦方策划了一個活動:達芬奇與義大利文化,英文為DE-SIGNO。主辦方以「天才」為主題,來展現列奧納多·達芬奇、及其設計藝術天賦,與當代義大利設計之間相互聯繫。也藉此對其致敬!

DE-SIGNO位於24號館內,面積較小,不易被發現。請返回,見展點陣圖24號中那個紅色的圓點。當然,該活動更大的展出部分,是位於米蘭市區、古運河邊上。

[ 編後按 ]

義大利是人文主義文學的發源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是文藝復興的先驅者,被稱為「文藝復興三顆巨星」,也稱為「文壇三傑」(文藝復興前三傑)。14~16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繪畫藝術臻於成熟,列奧納多·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被譽為「美術三傑」(文藝復興後三傑),其代表作品有《最後的晚餐》、《大衛》和《聖母的婚禮》等。所以,準確的說,設計之旅要介紹的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後三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設計之旅 的精彩文章:

500㎡山間豪宅,與自然同居
當世界設計遇上藝術天堂—麒麟有愛 I LIfe藝術之旅

TAG:設計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