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加密郵件服務 Tutanota 現在有桌面應用了

加密郵件服務 Tutanota 現在有桌面應用了

加密郵件服務 Tutanota 現在有桌面應用了

Tutanota 最近宣布發布針對其電子郵件服務的桌面應用。該 Beta 版適用於 Linux、Windows 和 macOS。

-- John Paul

什麼是 Tutanota?

網上有大量免費的、帶有廣告的電子郵件服務。但是,大多數電子郵件服務並不完全安全或在意隱私。在這個後 斯諾登 世界中, Tutanota 提供了免費、安全的電子郵件服務,它專註於隱私。

Tutanota 有許多引人注目的功能,例如:

  • 端到端加密郵箱
  • 端到端加密地址簿
  • 用戶之間自動端到端加密郵件
  • 通過分享密碼將端到端加密電子郵件發送到任何電子郵件地址
  • 安全密碼重置,使 Tutanota 完全無法訪問
  • 從發送和接收的電子郵件中去除 IP 地址
  • 運行 Tutanota 的代碼是 開源 的
  • 雙因子身份驗證
  • 專註於隱私
  • 加鹽的密碼,並本地使用 Bcrypt 哈希
  • 位於德國的安全伺服器
  • 支持 PFS、DMARC、DKIM、DNSSEC 和 DANE 的 TLS
  • 本地執行加密數據的全文搜索

加密郵件服務 Tutanota 現在有桌面應用了

web 中的 Tutanota

你可以 免費註冊一個帳戶 。你還可以升級帳戶獲取其他功能,例如自定義域、自定義域登錄、域規則、額外的存儲和別名。他們還提供企業帳戶。

Tutanota 也可以在移動設備上使用。事實上,它的 Android 應用也是開源的 。

這家德國公司計劃擴展郵件之外的其他業務。他們希望提供加密的日曆和雲存儲。你可以通過 PayPal 和加密貨幣 捐贈 幫助他們實現目標。


Tutanota 的新桌面應用

Tutanota 在去年聖誕節前宣布了桌面應用的 Beta 版 。該應用基於 Electron 。

加密郵件服務 Tutanota 現在有桌面應用了

Tutanota 桌面應用

他們選擇 Electron 的原因:

  • 以最小的成本支持三個主流操作系統。
  • 快速調整新桌面客戶端,使其與添加到網頁客戶端的新功能一致。
  • 將開發時間留給桌面功能,例如離線可用、電子郵件導入,將同時在所有三個桌面客戶端中提供。

由於這是 Beta 版,因此應用中缺少一些功能。Tutanota 的開發團隊正在努力添加以下功能:

  • 電子郵件導入和與外部郵箱同步。這將「使 Tutanota 能夠從外部郵箱導入電子郵件,並在將數據存儲在 Tutanota 伺服器上之前在設備本地加密數據。」
  • 電子郵件的離線可用
  • 雙因子身份驗證

如何安裝 Tutanota 桌面客戶端?

加密郵件服務 Tutanota 現在有桌面應用了

在 Tutanota 中寫郵件

你可以直接從 Tutanota 的網站 下載 Beta 版應用。它們有 適用於 Linux 的 AppImage 文件 、適用於 Windows 的 .exe 文件和適用於 macOS 的 .app 文件。你可以將你遇到的任何 bug 發布到 Tutanota 的 GitHub 帳號中 。

為了證明應用的安全性,Tutanota 簽名了每個版本。「簽名確保桌面客戶端以及任何更新直接來自我們且未被篡改。」你可以使用 Tutanota 的 GitHub 頁面 來驗證簽名。

請記住,你需要先創建一個 Tutanota 帳戶才能使用它。該郵件客戶端設計上只能用在 Tutanota。


總結

我在 Linux Mint MATE 上測試了 Tutanota 的郵件應用。正如所料,它是網路應用的鏡像。同時,我發現桌面應用和 Web 應用程序之間沒有任何區別。我目前覺得使用該應用的唯一場景是在自己的窗口中使用。

你曾經使用過 Tutanota 么?如果沒有,你最喜歡的關心隱私的郵件服務是什麼?請在下面的評論中告訴我們。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有趣,請花些時間在社交媒體上分享。



via: https://itsfoss.com/tutanota-desktop

作者: John Paul 選題: lujun9972 譯者: geekpi 校對: wxy

本文由 LCTT 原創編譯, Linux中國 榮譽推出


點擊「了解更多」可訪問文內鏈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inux技術 的精彩文章:

【每日安全資訊】「俄羅斯套娃」惡意軟體通過海盜灣盜版下載傳播
區塊鏈 2.0:金融體系改革(二)

TAG:Linux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