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手中無筆而心中有意,則自下筆如有神:黃庭堅的書法禪意

手中無筆而心中有意,則自下筆如有神:黃庭堅的書法禪意

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黃庭堅引鶴銘入草,雄強逸盪,境界一新」。 他對宋代書壇乃至整個中國 書法發展史的都影響極深。

陳寅恪先生謂:「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於趙宋之世」。宋代文人的人格魅力極具特點的代表了宋代的文化氛圍的一部分。臨大節而不可奪」是其人格內核,亦是宋代士人的最強音。其精於儒,深於庄禪,取宏用精,踐履實行,奠定其文化人格的堅實基礎。黃庭堅文化人格的獨特魅力,不僅在宋代士人及民眾中具有巨大的影響與感召力,也為後世所仰慕和欽佩。黃庭堅在北宋文壇書壇可謂各領風騷。其論詩標舉"點鐵成金"而領宋詩風氣,其論書則以禪悟妙理喻之,於北宋書論思想中也可謂影響深,。另外黃庭堅的書法也蘊含了廣泛的禪學美學意義,黃庭堅的書法與禪學可謂是密不可分。

宋代是一個多元文化的文化碰撞的時代,儒、釋、道三家相互交融又各自佔領一席之地。蘇軾一生仕途坎坷不平,渴望寄託於道家的無為思想來慰藉自身,作為蘇軾弟子的黃庭堅與蘇軾一樣起起伏伏,禪宗的寂滅虛空也成為他尋求精神解脫的人生哲學。他曾經投入禪宗黃龍派嫡傳弟子晦堂祖心禪師以及祖心禪師弟子死心悟新禪師門下,聆聽禪旨。因此,禪學思想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他的藝術實踐的各個方面。

禪學講究「妙悟」,黃庭堅將這種妙悟的思想也運用到書法創作中,手中無筆而心中有意,則自下筆如有神。他認為字中有筆法,就如同禪宗話語中有精鍊精闢的字眼一樣不可或缺。如果能在書法中藏意,就是能意隨筆達。禪家的「悟」在他這裡就是由觀入悟,只有看的多了從中感悟出精髓,熟看魏晉時前輩的書法作品,觀之入神從中領略風采,從觀看到感悟再到有所獲取,領會於心再運用到實踐中。

這樣他的書法就能夠擺脫俗氣,摒棄雜念,以嫻熟的筆法來表達自己的性情,表達自己的思考韻味。禪宗的超然脫俗也是他評判作品的一個重要原則,講書法審美提高到精神境界的層次,要求字形、筆法、書寫都能不拘泥於世俗風氣,這是他將禪宗理論與宋代文人高雅的文人品格相結合併運用到書寫藝術上的一大理論特色。

針對當時因襲古人的風氣,繼承古人但缺少批判,黃庭堅受禪宗思想啟發,以禪悟書,勇於創新,黃庭堅草書成就的取得得益於其對禪的參悟, ,"觀韻"、"絕俗"隨之成為他主要的書法美學特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煥章的小閣子 的精彩文章:

王鐸與米芾的書法交集:跌宕縱逸筆,穩勢險中求
劉墉的書趣:肥厚輕盈姿,墨豬是宰相

TAG:煥章的小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