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王陽明心學:一曰立志,二曰勤學,三曰改過,四曰責善

王陽明心學:一曰立志,二曰勤學,三曰改過,四曰責善

立志

王陽明十二歲時在北京長安街街頭散步,遇到一個大仙模樣的人對他說:「你的鬍子到領口時,進入聖境;鬍子到胸口窩,結聖胎;鬍子到小腹,聖果圓。」翻譯一下就是:你30歲時可以在學問上有所成就,40歲時可以有完善的思想體系,50歲時可以將學問運用到事業上,人生圓滿。聽了這段話的王陽明,後來說出了「天下一等事乃是做聖賢」,他從12歲那年立下這個志願,從未改變。在創立心學以後,他對立志也異常重視,他說:「志向不能定立,天下便沒有可以做成的事。」

在王陽明看來,立志並非是隨意地定立志向,而是立下志向後,眼裡耳里都只有自己的志向,內心永遠專註於此,如此立志,方算立志!立志為己奮鬥可得人生圓滿,立志為他人可得人生輝煌。


勤學

立志,然後勤學,「凡是不夠勤快的人,都是因為所立的志向不夠深切」。

在王陽明的眼中,勤學,不僅是品質,更是為人處事的態度,他說,世上有太多人,腹中空空,卻裝作很充盈;明明沒有學問,卻裝得很有學問;隱藏自己的短處,嫉妒別人的長處。

天資聰穎的人,往往如此,依靠著一點小學識自以為足夠受用,這些都是心靈上的毒瘤,侵蝕得他們輕易被打敗,只有勤學、謙遜的人,心中光明,立足長遠,可以成大事,謀大業。


改過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然而即使大聖大賢,也會有過錯,只是他們能改過。

王陽明有句名言,「破山中賊易,滅心中賊難」,改過,改的就是心之過,許多人犯錯不願承認,就是邁不過心中的一道坎。他教導諸生,哪怕從前做過強盜賊寇,只要能完全除掉舊有習氣,依然不妨礙他成為一個君子。

改過之人,最忌認為改過無事於補,信任也無法重修,便沉浸在羞愧猜疑的心理中,只有不因此自卑,才可以充分改過就善。


責善

王陽明說,改過有兩種境界,一種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種則是被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被迫,即是藉助外力,君子理應規勸別人向善,這就是「責善」。

責善的要點在於「忠告而善道之」,盡心勸誡,態度委婉,對我只有感激而沒有惱怒。最忌極力職責,另其無地自容,更不用說那些以揭發別人短處,彰顯自己正直的人了。

此四事規一脈相承,細說無非都是簡單的道理,卻往往被世人所忽略,王陽明總結:「只有真切為善的心,就必能勤學,必能見善即遷、有過即改,見到不善,也會不自覺勸其向善。」倘能如此,便成「如種樹然,自然日夜滋長,枝葉漸茂。

在王陽明看來,當時的社會道德問題,並不在於去書冊上體認儒家的倫理,而在於人們缺少道德實踐的勇氣,能知而不能行,應把儒家的倫理用之於道德實踐,即知行合一。王陽明強調知與行合一,但對於知的解釋,不同於朱熹。他從心學的立場上給予解說,他認為,與道德實踐相對應的知,並不是對於外在事物之理的認識,而是對於引起或指導道德實踐的主觀意念的剋制與省察。知行合一,就是「一念發動處,便即是行了。」萬一有不善之念,就將不善的念徹底克制掉。王陽明把「一念發動」的促使行為的意識,納入道德實踐的範圍,道德修養從道德行為本身擴大到道德意識,這是道德主義發展到極至的一種表現。

王陽明的心學雖然是在陸九淵的心學基礎上進一步發揮而成就的。但是,他的心學有著獨立的歷史意義。王陽明心學思想解放,提倡獨立自主的思想意識,不盲從權威,人人都可以為聖人,講究個人的對內自省和對外實踐的統一,致良知。

王陽明心學是明朝中後期思想啟蒙的開始,明朝中期以後心學占統治地位的。王陽明對心學進行完善並發揚光大,在士大夫心裡佔據了主要地位,程朱理學(也就是八股文)在他們心中越來越沒有地位。程朱理學日益衰落,王陽明甚至在萬曆12年從祀孔廟,後來心學發展成明末實學、清末經世濟用思想和民主思想。

聲明:本公眾號尊重原創,素材來源於網路,好的內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注萬能哥

一起,助身邊人進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父母世界 的精彩文章:

「媽,我不想活了」,比起打罵,傷孩子最深的竟是這件事!
給孩子一雙「隱形的翅膀」 ——淺談神墨大賽對孩子成長中非智力因素的影響

TAG:父母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