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Cover:美國胰島素價格飛漲,是因為缺少藥品定價的監管環境嗎?

#Cover:美國胰島素價格飛漲,是因為缺少藥品定價的監管環境嗎?

#Cover:美國胰島素價格飛漲,是因為缺少藥品定價的監管環境嗎?

對於美國糖尿病患者來說,最近有不少好消息。

本周三,保險公司 Cigna 表示,他們正在啟動一項計劃,該計劃讓糖尿病患者每月在胰島素上花費的自付部分控制在 25 美元。而 2018 年,使用美國快捷藥方公司福利(這家全美最大的藥品福利管理公司在去年12月被 Cigna 收購)的患者每月需自費 41.5 美元。

今年 3 月,禮來製藥公司表示,將出售優泌樂(Humalog)的仿製葯,價格只有 Humalog 的一半。禮來(Eli Lilly)、諾和諾德(Novo Nordisk)和賽諾菲(Sanofi)這三家公司控制了全球 90% 的胰島素市場。

在過去十幾年,美國胰島素的價格飛漲。根據醫療保健費用研究所(Health Care Cost Institute)的數據,胰島素的平均價格,在 2012 年是每月約 234 美元,而 2016 年漲到了約 450 美元,差不多翻了一倍。

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的數據,美國大約有 740 萬人使用至少一種形式的胰島素。沒有保險或保險範圍較低的患者不得不支付更高的價格。《華爾街日報》曾報道一些糖尿病患者甚至通過非常規方法來獲取胰島素——他們在 Facebook 和 Twitter 上創建「病友群」,以尋求其他患者的幫助。在這種情況下,製藥商、保險公司和藥品福利管理公司也面臨來自國會和公眾越來越大的壓力,他們不得不採取措施。

Vox 的一篇文章分析了胰島素價格不斷上漲的原因。文章認為,這是藥品定價監管環境的鬆懈導致的。「他們這樣做是因為他們可以」,布里格姆婦女醫院的研究員 Jing Luo 在2017年告訴 Vox,「這很可怕,因為它發生在各種不同的藥物和藥物類別中。」

文章認為,在擁有單一支付制度(Single Payer System)的國家,政府對整個衛生保健過程施加更多影響。例如,在英格蘭,政府有一個直接與製藥公司談判的機構。政府設定了藥品的最高價格,如果公司不同意,他們就會在整個市場上失利。這使得製藥商處於劣勢,降低了藥品的價格。

相反,在美國,藥品實行市場自由定價制度,政府不直接干預,而是通過醫藥批發零售商、保險公司等機構與葯企分別談判確定葯價。而批發商、藥品福利管理公司及保險公司近年來相互合併,同一家公司往往橫跨多個產業角色,在葯價談判中具有顯著優勢,而醫療保險實際上被排除在外。

這給了製藥公司更多的槓桿作用,它導致了諸如腎上腺素筆(EpiPens)、阿片類藥物解毒劑和胰島素等藥物的價格激增。

文章稱,像禮來這樣的胰島素製造商,自 2014 年以來每年都提高價格,他們表示這是創新成本,目的是為患者創造更有效的胰島素配方。不過《柳葉刀》的一篇論文卻指出,「創新成本」的說法並沒有說服力。這篇論文研究了許多相同胰島素產品的例子,這些產品連續幾年沒有改進,但價格卻比通貨膨脹率高得多。

題圖來自 Pixaba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拆分科技巨頭的計劃公布後,反對的聲音也一併出現了
「網紅」王村村的生活悖論:「我確實需要觀眾……但我不是在表演」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