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狼學研習者《只狼》:攻防糖果的故事

狼學研習者《只狼》:攻防糖果的故事

閱前說明:本文的物品名稱主要以「日文」和「繁體中文」為參照,之所以把簡體排除在外,是因為此次《只狼》的簡體中文翻譯比較不盡如人意,加之繁體中文的翻譯更加貼近本文要介紹的物品原型,所以今次摒棄簡體,只以繁體為參照。

故之,本人以後的文章基本上都是以「日文」和「繁體中文」為主,如果產生了閱讀不便,也請多包涵。

玩魂系列的玩家往往有一個習慣,就是左手防禦、右手攻擊,受傷時的防禦全靠盔甲。

不過,在本作中「狼」既沒有盾,也沒有盔甲,可以說防禦力相當差菜,「狼」的攻擊和防禦主要靠打刀契丸的揮砍和招架。對於很多動作苦手來說,要在瞬間做出對敵反映似乎有些吃力,加上本作沒有魂系列那樣的防禦力加點功能,這就使得戰鬥的容錯率非常低。面對動作更加迅猛,招式更加多樣的敵人,玩家又該如何瞬間提高自身能力呢?

答案是「吃糖」。

遊戲中的效果加成道具雖然有很多,但我們最常用的必然是加攻加防的「阿攻糖」與「哞護糖」,雖然它們持續時間只有短短的15秒,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畢竟在短兵相接的過程中,任何優勢都有可能決定戰局的走向,有時候「忍殺」和「死」之間就差那麼一絲血。

《只狼》中有不少設定依然是以宗教為基礎的,「狼」的所有道具都或多或少的牽扯到了佛教和神道教,而「阿攻糖」和「哞護糖」就來自於佛教。

狼學研習者《只狼》:攻防糖果的故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這裡我們需要的提一下簡體中文的問題,這兩個道具在簡體中名為「哼將糖」與「哈將糖」,他們的出處來自於《封神演義》。在這部明朝人的小說中有兩個名為「哼哈二將」的武將,他們威武兇猛,其一叫:鄭倫,能鼻哼白氣制敵;其一為:陳奇,能口哈黃氣擒將。

不過,在佛教中並沒有「哼哈二將」這樣的稱呼,它們的「哼」和「哈」屬於放大招時的象聲詞,類似於打噴嚏的聲音,這和遊戲中的原型大相徑庭。而且《封神演義》中的「哼哈二將」是融合了佛教原型的道家人物,時代又是商代,怎麼說也不應該用「哼哈二將」來代替日文原版的翻譯。

狼學研習者《只狼》:攻防糖果的故事

更何況「阿哞」本來就是日本佛教翻譯自漢傳佛教的名稱,直接按照原版翻譯完全沒有問題,只能說簡體中文這樣翻譯純屬多此一舉。

那麼何為「阿哞」呢?

其實,「阿」和「哞」是佛教用語,均源自梵語,由於梵語是高度書面化的語言,因此就連發言的起始和終結都比較刻意。在梵語中一般以「阿字」開頭,而以「哞字」結尾。說白了,就是刻意的像念詩一樣說話,由於大乘佛教的典籍大多數都是梵語經文,因此這種說話方式就被冠以了「萬物起始以及終了」的含義。

就這樣,這兩個字被賦予了「神性」,在漢傳佛教和神道教中都將「阿哞」用在神佛的身上。

先來說說日本神道教中「阿哞」的使用。

我們都知道石獅子,這是我國十分常見的瑞獸裝飾,常用於鎮守門庭。但中國原本是沒有獅子的,據《漢書·西域傳》記載,獅子乃從西域傳入的動物,在經過希臘、中東、印度等國的融合後,中國的石獅子造型雖然已經不那麼像獅子了,但其威武雄壯的猛獸造型繞了半個地球之後還是得以保留。

狼學研習者《只狼》:攻防糖果的故事

但等到獅子的形象傳入日本時,問題出現了。

佛教是由朝鮮半島傳到日本的,一同被傳過去的還包括大量大陸文化,其中就包括「石獅子」,問題在於日本人誤把獅子當成了「狗」。當時的日本人還納悶呢,沒見過這種狗呀!啥品種?算了,既然是高麗傳過來的,就叫「高麗犬」吧。

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

就此,堂堂的萬獸之王變成了「狗子」,這個錯誤直到幾百年後才被更正為「唐獅子」。.

狼學研習者《只狼》:攻防糖果的故事

然而,先入為主的「高麗犬」已經發展成了「狛犬」,還成了皇宮清涼殿和神道教的鎮守犬,也就是看門狗,因為是和佛教一起傳入的,所以日本人再次發揮腦洞,給這一對「狗子」冠以了神格。左右兩邊的狛犬嘴巴一開一合,象徵著佛教的「阿哞」,位置則在神社的「拜殿」之前,充當門神。

狼學研習者《只狼》:攻防糖果的故事

就這樣,來自道教的鎮獸,來自佛教的「阿哞」,以及來自非洲的獅子就混合成了神道教的「狛犬門獸」,不得不承認日本人搭積木的本事。

狼學研習者《只狼》:攻防糖果的故事

下一頁:進入正餐

接下來進入正餐(吃糖時間),先來說說只狼中的攻防為什麼是糖吧!

其實原因是~~~

這種糖是《只狼》的周邊產品!

狼學研習者《只狼》:攻防糖果的故事

你沒有聽錯,FromSoftware 非常喜歡這一代的阿哞糖,所以索性把遊戲中的這種糖做成了糖果來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他們的官網看看。

現在讓我們把目光集中在阿哞糖的背景圖案上!

我們在遊戲中可以看到這兩個道具後面的半身像,其實這兩尊半身像乃是佛教中的兩位大護法,他們被稱為金剛力士,一位叫密跡金剛力士(哞形),是「二十諸天 」之一,印度的「天」即我們說的「神」,另一位叫那羅延天(阿形)。

狼學研習者《只狼》:攻防糖果的故事

要講清楚這兩個加護神的來歷,我們就必須要提到一個大名鼎鼎的印度神話人物了,他就是「夜叉王」。

夜叉王是古印度婆羅門天神(婆羅門教是如今印度教的祖宗),他是毗紐天(也就是毗濕奴)的侍衛,因此獲得密主的稱號,或稱:金剛密跡。

另一個護法俗稱:那羅延(又稱那羅延天),同樣出自婆羅門教,被認為是力大無窮的神,身緣金色(即金身),常和阿修羅王爭鬥。

由於婆羅門教遠遠早於佛教,因此在佛教誕生之後,夜叉王、那羅天亦被佛教吸納,用來貼近於普通民眾。

夜叉王,就這樣變成了密跡金剛力士,被佛教視為佛陀的護法之一。作為護法神,必須到「護」的作用,因此密跡金剛力士便成為了佛寺的三門大殿守護神。在演變的早期,護法神只有他一個,而雙金剛的設計其實只是為了對稱和美觀。換句話說,一開始佛寺的門神是兩個密跡金剛力士。

既然雙護法都是密跡金剛力士,那麼羅延天(「阿」形金剛)又是哪裡來的呢?

狼學研習者《只狼》:攻防糖果的故事

原因來自於一部佛經:《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其中記載了兩位護法有功,被同時封為仁王。因此兩位金剛力士,就守衛在佛教寺院的內門左右,密跡金剛在左,那羅延金剛在右,而三門內又被稱為仁王門或稱仁王殿。值得一提的是,因為這個概念來自於漢傳佛教,所以印度以及周邊佛教國家是沒有仁王殿的。

狼學研習者《只狼》:攻防糖果的故事

事實上,這兩個仁王還和中國的門神文化有關。

由於門一開一合,開則通、閉則止,對應梵語正是「阿」和「哞」,所以這兩個金剛的造型其實是中國佛教的原創,隨著漢傳佛教傳入日本,這兩個人物的造型也在固定了下來,日本的阿哞仁王造型完全承襲了唐代風格,也就是遊戲中的主角吃糖時擺出的動作了。

雖然糖很好吃,但《只狼》這款遊戲還是鼓勵大家多練習招架和攻擊,一味地減低遊戲難度,到了二周目可是要受苦的。

今次的美食專題只不過是開胃菜,正式篇的狼學研究正在路上,下一次,我們就來聊聊《只狼》的劇情到底說了些什麼,以及故事背後的隱喻和原型。

我是龍崎,我們下次再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遊戲時光VGtime 的精彩文章:

《全境封鎖2》開放測試更多信息:具體內容、遊玩獎勵和預載時間

TAG:遊戲時光VGti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