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英法聯軍攻佔北京,湘軍悍將急要去勤王,為何曾國藩強烈阻止?

英法聯軍攻佔北京,湘軍悍將急要去勤王,為何曾國藩強烈阻止?

1859年10月13,北京安定門開啟,古老的紫禁城迎來了兩位張牙舞爪的西洋強盜,他們便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搶劫和毀壞圓明園的英法。

英法聯軍攻佔北京,湘軍悍將急要去勤王,為何曾國藩強烈阻止?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此時最高統治者咸豐皇帝早在英法聯軍打到通州之時,便從圓明園已經逃往熱河的承德避暑山莊去了。

英法聯軍攻佔北京,湘軍悍將急要去勤王,為何曾國藩強烈阻止?

他被英法聯軍從大沽炮台一路打過來的戰爭訊息給嚇怕了,他不僅聞風而逃,而且在英法聯軍打到通州之時,便下令各地將領率軍勤王。

作為當時最為精銳的湘軍,自然是也接到了這條命令。但所不同的是,上諭要求的,並不是相軍的最高指揮官曾國藩,或者是胡林翼。而是湘軍中最勇猛最精銳的一路,霆字營鮑超率領的5000人來京入衛。

鮑超是何許人也呢?他是四川奉節人,也是久經沙場的老將了,曾經跟隨向榮參加過廣西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軍事行動,後來被湘軍徵召,素以率性好戰,勇敢善戰著稱,指揮有方,屢戰屢勝,被稱為常勝將軍,湘軍第一悍將,得賜號為壯勇巴圖魯,手下的霆字營,也被稱之為是湘軍精銳中的精銳,深受曾國藩賞識。

英法聯軍攻佔北京,湘軍悍將急要去勤王,為何曾國藩強烈阻止?

鮑超聽到皇上有難這個消息之後,不等上諭來到,就急急忙忙的向曾國藩請示要求去京師保衛皇上。

那麼這種情況下,作為忠義有加,深恐君父之憂的曾國藩為什麼會拒絕呢?難道是他有反心,想保存實力玩個隔岸觀火嗎?

如果是這樣想,那絕對太誤會曾國藩了。此人絕對是是一個深有城府的忠君分子,關鍵是忠君之極。歷史證明,他絕對是晚清歷史上最大的忠臣。


對於曾國藩而言,不讓鮑照去北京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鮑照入衛,則湘軍苦心孤詣設計針對太平天國的安合圍,成功率將大大縮減,這不僅是曾國藩不願意看到的,也是全體湘軍戰士和整個清王朝所不願意看到的,那就是給天京內訌之後的太平天國留有喘息之機,因此曾國藩陷入兩難的境地,在這個位置上,作為主帥的曾國藩自然比作為將領的鮑超要更能總攬全局的多。

英法聯軍攻佔北京,湘軍悍將急要去勤王,為何曾國藩強烈阻止?

另一方面,聖諭上說,鮑照率領的霆字營入京以後,要由勝保來調遣,便牽涉暗含到了一種權力的陽謀。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從調令上就可以看出,是勝保向皇上提出要求湘軍派鮑超這位「第一悍將」和最精銳的湘軍援京,由此可以看出勝保這一招不僅用心險惡,而且還很有摘桃子的陰險意思,鮑超到了北京之後,要由勝保調遣,這樣不僅可以,就此挖空湘軍的實力,還能壯大它勝保自己的勢力,不可謂不高明。

而且也不怕你不遵旨,如果你號稱忠義無雙的曾國藩違旨不來,那麼在皇帝眼中的曾國藩會是一種怎樣的形象?在世人眼中的曾國藩的形象也將坍塌下去。到時候,這位湘軍統帥便自然陷入一種眾叛親離的局面,此刀殺人於無形。這個陽謀,實在是高啊!

英法聯軍攻佔北京,湘軍悍將急要去勤王,為何曾國藩強烈阻止?

很可惜的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曾國藩畢竟是一個統帥全局的人物,他自然知道英法聯軍,發動第2次鴉片戰爭並不是為了攻城略地,滅亡大清朝。

恰恰相反的是,英法這種重商業的國家,更希望大清朝能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社會,這樣才能為他們發展工業商業提供更大的市場和,所以他們發動戰爭無非是為了求利,一旦達到目的自然會撤退,因此佔領北京城也不會太久,恭親王很快就會與英法和談成功,那麼去北京勤王,將會只是一個徒勞的事情。

這種局面下他聯合李鴻章想出了一個辦法,既能夠讓鮑照免於赴京,也能不讓湘軍因為違旨而被皇帝忌憚。那便是「按兵請旨」,請什麼旨呢?大概意思就是曾國藩給咸豐皇帝上了一個奏摺,說如果局勢兇險,鮑超官銜太低,難以獨擋一面,請皇上要求從自己和胡林翼兩人中挑一個帶兵北上。

英法聯軍攻佔北京,湘軍悍將急要去勤王,為何曾國藩強烈阻止?

當然不是真的想要去入衛北京。而是當時曾國藩所在的徽州到達北京要大概有5000餘里,騎著飛馬一來一回六百里加急,也要很久的時間。

正是要寄希望於這個時間之內,恭親王奕訢與英法和談成功,如此便可以不必去了,也不會違詔了。果然不出所料,10月初四,曾國藩便接到了軍機處14天前發來的上諭,議和已成,皖南戰事吃緊,不必前來。

英法聯軍攻佔北京,湘軍悍將急要去勤王,為何曾國藩強烈阻止?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很多事情可能只是表面上文字所顯示的一段故事。但是事實上來說,遠不止此,很多普普通通的歷史故事背後,都是兩方或者多方聰明人心機謀略和格局的較量,細細觀來,一舉一動,一字一句,都令人嘆為觀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