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貨分享:書法各體的臨法

乾貨分享:書法各體的臨法

一、關於草書的臨習。

1、草書分為兩類:一是章草,即隸之草;二是今草,即楷之草,理當與行書屬同一層次。狂草屬今草,若行書為「走」的話,小草即為「跑」,狂草就是「狂奔」。目前時尚走走、跑跑的行草,也是一種風格。習草要有一定的正體基礎,因為草出於正(篆、隸)書,同時草兼各體的美學素質。草書從字法到筆法結構都有嚴格的要求,只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平正入險絕,循序漸進,並經過長期的字法和技法訓練,才能真正掌握和學好這門藝術。主攻大草應從小草做起,可先習王羲之《十七帖》、智永或懷素《千字文》、孫過庭《書譜》。因為各種風格的大草均是以小草為基礎的,有了一定小草基礎就可選擇符合自己審美觀念的大草作品作為自己臨習範本。由於草書的意多於法,載情性特強,因此習草還需注意字外功夫。因為書寫者往往在瞬間揮灑中下意識地將自己審美、修養、情緒表現出來,所謂「書如其人」此時表現得最為充分,故習草更需提高藝術修養。

2、王羲之楷法師承鍾繇,草書則上溯張芝。其《十七帖》是以真書筆法寫草書,作草如真,故其筆致遒媚,結構精嚴,看似簡單,下筆後方知其難。為此建議:一是以1比1或略大一點進行臨習,這樣便於在校帖中對照找差距,及時改正,不重犯錯誤;二是對工具筆墨紙張要考究,以達到原帖效果為標準。筆以用硬毫或兼毫為宜,紙可用元書紙或半生不熟的灑金宣等;三是認真學習有關此帖藝術特色的介紹文章和資料等,使自己對此帖用筆、結字、章法、情趣等技術和藝術特點有一個深刻了解和把握;四是察之尚精,擬之貴似。細節是藝術的生命。在對每一個細節(如用筆的起、行、收等)進行分析研究的過程中,要善於發現別人所沒有發現的東西,並收於自己的筆下。

3、《書譜》字數多,成草軌跡鮮明,易於循其法繩。臨習《書譜》應將俊逸瀟洒,峻拔鋼斷的用筆,縱橫暢達、遒婉堅勁的筆勢表現出來,特別是在用筆上的中側並用、提按分明、頓挫有度所產生的質感和節奏的「蛀蟲效果」,尤為精妙。先攻《書譜》,其他就可先放一放,應集中精力認認真真地去臨寫,暫不必求數量,以準確精到為標準,可以選擇有代表性、認為精彩的幾個字或幾行字,從筆形筆勢、字型字勢等分析透、理解深,並能用自己的筆將所認識到的風格特徵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來。這樣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擴大量的積累,直至全帖精熟,能隨便擇文書寫,便可得原帖之八九,至此肯定會在書藝上有較大提高。此時不要擔心個性不強,只要有了這個根基,就會有目的地選擇其他經典,有選擇地吸取能完善豐富此類風格的營養,久而久之必可使自己的作品既深具傳統意趣,又較為明顯地表現出自己的個性來。

4、《書譜》上手後再臨習《十七帖》,此帖通篇務求便捷,幾無贅筆臃畫,洗鍊明潔,其他或以後諸家大草、狂草不過都是在此基礎上的縱橫發揮。在此基礎上再臨懷素《自敘帖》及黃庭堅《太白憶舊遊詩》。懷素草書奔放之極而不失繩規,黃的草書增益「點」法。有了這些基礎再涉獵各家,不妨都過過手,把他們的長處收入手底,為以後創作打下基礎。

5、臨習懷素《自敘帖》,對該帖清健的筆姿、瘦勁的筆調錶現出的圓轉矯健的線條,以及奔放流暢的體勢和恣意放縱的布局等都要有所體現。此帖自始至終以中鋒出之,力貫始終,滯流失度、提按有致所產生的篤實、遒健的線條力感,也都要表現出來。

6、張旭《古詩四帖》(學術界有爭議)與《肚痛貼》都是其代表作,較懷素《自敘帖》點畫較粗,且有轉有折、有提有按,中側並施,筆勢雄強縱逸,布白虛實相生的節奏感強。有同學臨習中字法與筆法、構圖等都有欠妥之處,筆法有的地方交待不清,有的不到位,有的又過了,中側鋒轉換不自然,線條不夠篤實,章法不順暢,有頂牛和斷氣現象,揖讓關係處理得不好等等。

7、草書創作要有一定的氣勢,字法準確,用筆大膽,敢於放開寫,並注意墨色變化,過渡得自然,有節奏感。注意防止用筆潦草不沉實、筆畫交待不清、送筆「過」或不到位、出現滯筆等,特別是轉折處的提筆。要加強對經典法帖的臨摹,強化字法和技法訓練,在大氣中求精到,走由生到熟、由熟到巧、復歸於生、由法到意的路子。

8、臨習王羲之草書手札,無論是字型、字勢還是筆型、筆勢都要洞察入微,並能準確地表現出來。特別是對帖中寄情表意、「形而上」層面,若能有所感悟且付諸筆端,就更為難得。如《孔侍中帖》前三行的筆形意態和一字一頓的節奏所表現出來的較平緩的心態,後兩行筆勢明顯加快,並出現了二字相連書寫節奏,將作者憂懸情緒加以深化,形成此帖通篇獨特的情緒節奏,都應察之眼中,並體現於筆端。

9、若有志於大草,還要涉獵篆、隸、楷,打下一定的正書基礎,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平正入險絕,循序漸進。

二、關於行書的臨習

1、學習行書以臨摹《聖教序》為宜。要把握此帖的藝術風貌和特徵,如筆致遒潤儒雅、字態俊麗秀逸、氣息中和怡淡等,其用筆內掖收斂,線條瘦硬勁挺,點畫的組合、偏旁的揖讓、牽絲映帶、筆勢字勢等純出自然。通臨時注意糾正線條拖沓纖弱,即骨不健、氣不暢、墨不沉等通病。在通臨的基礎上,就要打好攻堅戰,從字型、字勢,筆型、筆勢及筆畫的粗細對比、墨色變化(可參照蘭亭墨跡)等方面,一個字一個字地過關。

要在背字型上下功夫,達到在創作作品時如囊中探物般的熟練程度。一件作品水平的真正高低,甚至可以說書法的內行與外行的區別,往往取決於細微的一點點上,所謂「纖維向背,毫髮死生」是也。所以臨寫時一定要特別注意細節,包括筆畫位置、粗細長短搭配、字形大小、墨色濃淡枯濕、筆畫及字形的揖讓、呼應關係等,哪怕是細微的變化也不放過,以訓練、提高自己的眼力。有了《聖教序》的基礎,學《蘭亭序》就容易得多,並重點學章法、貫氣及細微之處;然後再學王之諸手札,學習王羲之怎樣因字賦形、因情謀篇等等。

2、從某種意義上說臨帖是臨書者理解力和功力的總和。臨帖要堅持讀、摹、臨三結合,讀以得其趣,通過讀將範本中的點、畫、構、勢、結體等特點深深印入腦海中;摹以得其形,字之神韻不能離開結構,在讀的基礎上就要專心致志於字跡中,記准各種字型;臨以得其意,經上兩步的努力,這一步就會如魚得水,再略參己意,發韌自己的積累,進入准創作。

3、對於「氣」的貫通和「勢」的生髮的學習,當然與熟練程度有關,但關鍵是要有這個觀念,無論是「讀」、「臨」或「創」,有無這個觀念是大不一樣的,可從古今書論中找這方面的論述,仔細閱讀體會。

4、黃庭堅行書筆勢縱橫,點畫開張,雖是輻射式結構,但並不疏鬆;體勢欹斜,但並不傾倒。《松風閣詩卷》是其晚年代表作,以上特點都有充分體現。臨寫時需注意體察黃所追求的「筆中有物」的內涵之美,或曰「氣韻」相勝。

5、學行書選擇米芾《蜀素貼》起步還是比較高的。要臨好此帖,首先要對米芾書法的總體特點有所了解,牢牢把握住此帖的藝術特點,然後對其用筆、結構、章法及墨法等,都要一一仔細研究,特別是用筆的特點更要細究、掌握、記熟、會用,改變自己的用筆習慣;對字型要背下來,達到創作時能熟練運用的程度,切忌只臨個大概。米芾腕力充沛,筆鋒詭異,筆致滋潤華麗,非常講究筆力和筆勢。力倚勢所生,勢因力而彰,因此骨力遒婉,筆勢酣暢。

三、關於正書的臨寫

1、喜歡大字可學顏體《勤禮碑》或魏碑,如《張猛龍》、《揚大眼》、《鄭文公碑》等。

2、臨習《張遷碑》應注意用筆上(點畫)的自然流暢,盡量避免抖摟做作。要通過刀鋒見筆鋒,不必刻意追求因年代久遠、線條刀口被剝蝕所出現的那種效果。

3、智永楷書《千字文》歷來被認為是較獨特的和較好的臨摹範本,在臨習中既可熟楷法,又能涉草法,習楷自會融進草法情性,有一舉兩得之功效。

4、臨習《曹全》,能將圓潤、舒松、秀逸、典雅為特點的陰柔之美寫出來,是很不容易的。此帖的折法主要是圓轉運筆,有的雖筆斷而意連。具體說大部分用筆是內掖暗轉,波畫是逆起順拖中作圓弧狀提鋒,不是折筆側鋒處之。

四、關於小楷的臨習

1、臨習《宣示表》要抓住其大巧若拙的字態、古雅朴茂的點畫和清和簡遠的氣韻等藝術特點,用筆輕落輕收,結體橫向取勢。關鍵是要掌握小楷「疏朗停勻、寬綽有餘」的總體特點。

2、小楷總體屬於帖學,如能參以漢魏筆意體勢及敦煌寫經之率意,會增加蘊藉雋永之筆致。

3、小楷的用筆尤以能見鋒穎為高妙,這就要求處理好「清」與「腴」的矛盾統一。「清」是指墨無散漫而鋒穎秀髮;「腴」是指筆姿含蓄而字勢豐妍。亦清亦腴,則骨血溫潤,醇雅沖和,可入古人堂奧。欲小字有大氣象,必重墨氣,既要筆致沉重,又要點畫分明,寫出新意。

4、要做到「小字當如大字」,除要寫得疏朗停勻、寬綽有餘外,還要象高二適先生說的小字要多墨氣,要筆跡使轉分明,如見毫髮,要四面八方俱著墨力。

5、小楷與大楷迥異,大楷先從點畫要求入手,小楷則以結字為首要。小楷以其小,每筆的走向、筆畫與筆畫之間距,有的間不容髮,要求每筆都具姿態確非易事。若要筆畫多變化,運腕為緊要。高二適先生曰;「小楷亦純乎運腕,一涉指功即不能成。」故臨習時應致力提高運腕功力,使起伏頓挫分明,極力控制不假指功之技巧。

6、小字與大字迥然不同,不能互視為放大或縮小。大字本身易於恣肆縱放,若過分或曰一味縱放,則會流於輕率鬆散,而無深刻沉著之趣,故大字宜放中有斂;小字本身收斂,若一味收斂則形拘筆滯,也會失於輕糜,故小字宜斂中有放。由此可知二者有質的不同,寫時應仔細斟酌。

五、關於筆墨紙的選擇

1、筆:大字用兼毫,小字用狼毫。

2、紙:大字用生宣,小字用半生半數灑金宣,不主張用熟宣創作書法作品。

六、關於學書的路徑

1、書法的創作需有一個長期的臨習積累、取捨融鑄和提煉升華的過程。習什麼、取什麼、舍什麼,所學所取又怎樣提煉升華,最後又如何鍛造自己的書法語言,都需要認真考慮研究,並在實踐中探索。最忌諱的就是沒有主心骨,東一筆西一把,摸不著頭腦,到最後也只能在書法堂奧門外徘徊。一般的經驗是先找出適合自己性格特點、自己又非常喜歡的一本經典法帖(不管是什麼書體),精心學習,熟練掌握一家之法,即所謂「立根」。有了這個根基,以後在涉獵百家時,取捨才會有明確的方向。會取能舍才可言提煉,有了這個過程,才會逐步走向成熟。

2、「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的臨摹目的,就是徹底改變自己的書寫習慣(有的已成為習氣),養成「翰不虛動,下筆有由」的好習慣,真正把古帖里的好東西學到手。這樣隨著臨習的積累,把諸多經典字帖所蘊涵的技法與內涵都學過來豐富自己,便具備了踏入書法藝術堂奧所必需的「內功」。

3、要學經典作者的經典作品,學習經過歷史檢驗、公認的可取法的好東西。對於好的範本應手摹心悟,神應思徹,真正得妙道,對其他帖的好壞甚至贗品自然會心中有數,然後擇善而從。還要多讀些書法基本理論方面的書籍和文章,多研究古帖和現代名家的精品,自會有頗多收益,很快得以提高。

4、要結合書法史的學習,認真研讀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歷代書法論文選》。

5、小楷的意趣。書寫小楷,最要講究意趣,意是書法藝術中一極為重要的美學範疇,這個抽象的名詞蘊含了十分深刻的藝術內涵,它取類萬象,囊括眾殊,其幽若深遠,煥若神明,有著只可心悟,難以言傳的特點,因此要能正確地理解它,運用它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意雖然包括了十分豐富的內容,但事實上意主要包括了兩個含義,一是作者在創作過程中的審美境界,二是指流露在整幅作品中的精神境界。意在書法藝術中有極重要地位,意是作者自身藝術個性的流露,是作品的靈魂,它可以使本無生命的點畫變得富有活力,使本來只具物理的東西,也顯得富有情趣,錢泳《書學》中說:「一人之身,情致蘊於內,姿媚見於外,不可無也,作書亦然。」

意與法構成了書法藝術的兩個重要主體,書法藝術既是一種形學,又是一種心畫。它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潤色,形質得之於法而有據,性情得之於心而難名,古之書家,其字裡行間,流露出一種精神意態,其所產生的美感,能使玩之者無窮,味之者不厭,可見意即為心法,是研究書法藝術更豐富的內涵和更深刻的本質的方法,藝術的真正價值,並不在於單純熟練技巧和功力,只有當形質和性情,法和意,形和神,理與趣處於一種合諧的結合時,才能孕育出藝術的風格。蔣和《書法正宗》說:「法可以人人而傳,精神興會則人所自至,無精神者,書雖可觀,不能耐久玩索,無興會者,字體雖佳,僅稱字匠。」若只具形質,而無性情,只講法度,而無意趣,是不能稱為書家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有無意趣和性情,是區別字匠和書家的分界嶺,古代的書工筆吏,雖競精神於日夜,並以工整見長,如唐之經生,宋之院體,明之內閣誥制體,清之館閣體,其所作之書,功力不可謂不深,法度不可謂不熟,而所缺者,只是一個靈的境界,是不能給人以持續的美感的。

從品評的眼光來看,我們欣賞一幅優秀的小楷作品,必蕭齋靜對,朝夕把玩,仔細品味,先玩其點畫,次看其結構,後味其神情意趣,真可謂「棐幾三轉,明窗百回,」使其愈玩而愈無窮盡。

意既是作者在創作過程中的一種審美境界,這種審美境界就稱之為意境,意境的產生和形成是十分複雜和細膩的,它涉及到一個人的天賦、氣質、人品、學問、理智、情感、閱歷、經驗、好惡、癖嗜並與之相應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地域等因素的影響,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便能產生藝術家的藝術個性和審美理想。

意又產物於作者對自然界的觀察,體味和領悟,凡自然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動態的和靜態的,如山水、雲霧、樹木、天地、日月、星辰、魚蟲、鳥獸、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鬥等,無不給書家以啟迪,相傳鍾繇的小楷,取類萬象,或橫畫如八分,而發如篆籀,或豎牽如深林之喬木,而屈折如鋼鉤,或如垂露,或如懸針,若鳥之形,如蟲食木,若山若樹,若雲若露,正如《書法秘訣》所說:「鍾書須玩其點畫,如魚,如蟲,如枯枝,如墜石,其旨趣在點畫間。」可惜今天我們看不到鍾繇的真跡了,但我們可以從唐人摹的《薦季直表》墨跡中看到,這種意象決不是具象的模擬,而是一種抽象的再現,它必須通過作者的想像和藝術的處理使其本無生命的點畫變成一各富有意味的形式,正如項穆《書法雅言》中所說:「書之心,主張布算,想像化裁,意在筆端,未形之相也,書之相,旋折進退,威儀神采,筆隨意發,既心之形也。」書寫小楷,法多於意,自文這由象形發展到以點畫為符號的楷書時,這種意象的手法就表現得更為含蓄,隱晦。

意境又是作者所追求的一種審美理想和藝術風格,風格就是藝術家終生為之奮鬥目標,得特的風格就是創新,凡是富有風格的作品,標誌著他藝術生命的成熟,因為在他的作品中注入了作者強烈的藝術個性和卓越的藝術才華,只有具備了風格,才能稱得上是一個書家,然而風格的形成是十分複雜的,首先,它不能離開滋養它的大地,離不開蘊含豐富的民族傳統,每一個有志於書者,者必須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特別是書法藝術,它土生土,千餘年來,它積累了古代藝術家的智慧,為我們留下了十分可觀的優秀遺產,我們不能拋棄傳統,而投拜在外國人的腳下,其次,掌握圓熟的筆墨技巧和深厚的傳統功力是形成風格的基本務件。實踐證明,一個人的技巧愈熟,功力愈厚,手法愈多,就愈能把握自己,使自己的藝術個性和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譬如藏鋒的含蓄,露鋒的精神,方筆的雄強,圓筆的蘊藉,此外用筆的節奏和墨色的變化,筆力的剛柔強弱,結構的奇正參差,章法和疏密大小,體勢的動靜開合,往往與書法藝術中的氣韻、神采、性情、意趣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古人認為意生法中,正如趙宧光《寒山帚談》中所說的:「筆意者何?意在到未也意在流轉未也,意在圓熟未也,意在縱橫飛動未也,意在逸韻流邁未也,意在淳適而不合於流俗,乃得佳書,一法未融,便落魔境。」由此可知,風格的形成必以法為基礎,凡資質靈異其落筆便有氣象者,若其恃才睥睨,放浪自恣,而不肯在法度上下功夫,則究心必淺,亦有資質愚鈍,雖窮年皓首,劬勞憔悴於點畫之間,則每為法度所拘,執死法者,必損天機,故朱履貞《書學捷要》說:「有功無性,神采不生,有性無功,神采不實,兼此二者,然後得齊於古人。」唐代的經生,正是由於被法度所拘,故他們所書的小楷已無魏晉士人蕭散雅逸之氣,相較之下,真不可同日而語。

意境的形成,主要決定一個人的文藝修養和藝術個性,文藝修養,包括一個人對哲學、美學、文學、詩詞以及與書法藝術相關的音樂,繪畫,篆刻等方面的研究,文學素養愈高,他的立意也愈高,立意愈高,他所追求的作品也愈真,愈真則愈美,愈美則愈雅,愈雋永,愈耐人尋味,莫友芝《郘亭書畫經眼錄》中說:「書本心畫,可以觀人,書家但筆墨專精取勝,而昔人道德,文章,政事,風節著者,雖書不名家,而有一種真氣流溢,每每在書家上。」可見,古人作書,十分重視一個人的人品,人品不單純是指一個人的道德觀念,亦包含著他在各方面的文藝素養,古之書家,博學餘暇,敏手於斯,自有一種清剛雅正之氣,流露於字裡行間,如鍾繇,其人品沉鷙威重,故其書勁利方重,羲之風度高遠,人品雅逸,故其書平和簡靜而以韻勝,顏真卿忠義大節,故其書端莊雄偉,有凜然不可犯之色,蘇東坡雄文大筆,學問文章,鬱郁芊芊,發於筆墨之間,故其書筆挾風濤,雄秀傑出,倪雲林人品高逸,風神玄朗,故其書清雅絕俗,超然塵表,虞世南學識淵博,論議持正,故其書氣色秀潤,意和筆調,歐陽詢為人正直不阿,故其書如正人執法,有廷諍之風,這些書家,豈獨以書見長,可知筆墨之道,雖出於手,實根於心,立品便是第一關頭。

藝術個性是形成風格的最基本因素,藝術個性的形成十分複雜,它涉及到先天的因素,(如稟賦,氣質)又涉及到後天的素養,(如學識,習染),前者為性情之所鑠,後者為陶染之所凝,正由於能有高低,才有庸俊,學有深淺,習有雅俗,質有厚薄,情有剛柔,因而使作品有高低、深淺、雅俗之別。

天資,稟賦是一個重要的先天條件,朱履貞《書學捷要》說:「天資有生而成之,有學而不成,故和姿挺秀穠粹者則為學易,若筆性笨鈍枯索者,則造就不易。」書寫小楷,雖然以功力和法度見勝,但要富有情趣,就需要有一定的稟賦和才能。

學養和習染,就書法而言,主要得之於師承,在童蒙期,往往是前輩經驗和技巧的傳授,這一段時期極為重要,故入門須正,在這個基礎上,方以古人為師,學習古人的優秀作品,汲取共精華,扎紮實實地打進傳統中去,風格要強調獨創,但決不是否定傳統,否定師承,風格的形成和蛻變必須以模仿為起點,縱觀古代許多著名的書家,無不是在模仿前人的基礎上而有所創新的,模仿雖然是形成風格的大忌,但又是形成風格的必要手段。

風格的形成固然是作者藝術個性的流露,是表現自我的唯一手段,但在風格形成過程中,必須牢牢地把握於真和美,風格的獨創不能脫離於於的內部客觀規律(真),也不能脫離骨肉相稱,文質相諧,神融氣暢,和諧統一的美,風格的形成,並在在於外在形工兵極度誇張和不合情理的大膽變形,而應著重於藝術個性的真切流露和圓熟技法的縱情發揮。正如馮班《鈍吟書要》中所說的:「用意險而穩,奇而不怪,意生法中,此心法要悟。」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風格在形成上只不過是面目不同而已,下面我們就簡單地介紹凡類審審美境界。

平和簡靜

小楷中的這種審美境界以王羲之為代表,他追求一種和諧的美,這種境界,相逢短合度,穠纖得中,輕重協衡,剛柔相濟,奇正相錯,方圓並用,肥瘦得體,骨肉勻稱,它要求矛盾著的雙方都應處在適當的限度之內,從而保持一種合乎情理的和諧,所謂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能會於中和,斯為美善,但必須注意,中庸不是絕對的平穩,而是一種動態的和諧,是一種相摩相盪,生生不已的動態平衡,所謂中和一致,位育可期,從而使書法藝術的形式美得到最豐富的表現,這種審美境界,創造出高度典雅,和諧的作品,試觀王羲之的小楷,外標沖藹之容,內含清剛之氣,精淳粹美,遒勁之中不失婉媚,清雄雅正,端莊之中不失姿態,意境高遠,靜氣迎人,所謂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空靈淡盪,高懷絕俗,真大雅不群之作也。且每幅小楷意境不同,正如孫過庭《書譜》所說:「寫樂毅則情多怫鬱,書畫贊則意涉瑰奇,枘庭經則怡懌虛無,太師箴又縱橫爭折,前乎後乎,各不相師,雖主調未變,而兼得眾調,從而形成一個立體型的風格。

質樸自然

小楷中的這種審美境界以鍾繇為代表,這種審美境界追求著一種質樸,天真,自然,平淡的氣息,它要求作品厚重而不輕佻,強烈而不膩滯,樸素而不濃艷,深沉而不恣狂,含蓄而不恢奇,它不事雕鑿,不裝巧思,從而表現出一種樸素自然,平淡率真,渾然天成的審美境界,老莊哲學認為人與自然應處於一種親切和諧的統一體中,而大朴不雕是一切藝術作品的最高境界。它們並不否定法度和技巧的作用,但他們更強調於規律中獲得的絕對自由,他們主張無為而無不為,不工而無不工,這種審美觀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試觀鍾繇的小楷,古雅之中天趣溢發,樸實之中富有異趣,不著一點色相,不帶絲毫做作,意味醇厚,令人咀嚼不盡,其實顏真卿,傅山,王鐸的小楷都受到了他的影響。

法度嚴謹

小楷中的這種境界以鍾紹京為代表,這種審美境界追求的是一種法度嚴謹的造型之美,這種審美界,點畫周到,結體熨貼,用筆精嚴,一絲不苟,巧密精思,端莊勻稱,以工整為法,以功力見勝,以熟練為能,以尖度為尚,從而表現出一種端莊嚴肅的意境。試觀鍾紹京的《靈飛經》小楷墨跡,遒勁端莊,結字疏展,工整精細,篤守楷法,其分行布白,雖有人工裁剪之美,但亦能於勻稱整齊之中有參差錯落的變化,其結構字勢,雖有人工熨貼之美,但亦能於法度嚴謹之中有奇正姿態的變化,其結構字勢,乃不失為小楷中的能品,因這種小楷以法度立極,故最適宜於初學者入門。

姿韻秀逸

小楷中的這種境界以趙孟釵恚庵稚竺讕辰綾ㄗ求的是一種秀逸搖曳,含蓄蕭灑的陰柔之美,這種審美境界以姿媚妍美,清勁撥俗,溫柔圓潤為尚,是代表了典型的南派書風。

剛健雄強

小楷中有這種境界以黃道周為代表,這種審美境界所追求的是一種方勁峻峭,渾雄剛健的陽剛之美,這種審美境界以敦厚沉雄,俊逸豪邁,奇宕恣肆為尚代表了典型的北派書風,試觀黃道周的小楷,點畫沉厚,結字茂密,姿態奇宕,豎挺方折,而饒具金石之氣趣,其實壯美不是放肆粗野,也不是劍拔弩張,壯美的作品,個性強烈,能給人以一種奮發向上的美感。

不同有審美境界,可以產生不同類型的藝術流派,不同類型的藝術流派,可以產生千姿百態的藝術風格,以上諸品之中,惟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妙擅眾美,他的小要形質動蕩,氣韻飄然,風骨內含,神采外映,寓剛健於婀娜之中,行遒勁於婉媚之內,結字蕭散,極勢奇反正之姿,章法錯落,得自然質樸之趣,用筆精到,如玉潔金粹,無纖祚多餘之塵翳,意態奇變,似風舒雲卷,有不可思議之妙,整幅字勢,顯得蕭遠峭逸,刊盡雕華,故被評為歷代小楷第一,是志學於小楷的極佳範本。

立意不但是作者追求的一種藝術境界,同時也是創作前的藝術構思,這種意在筆前的藝術構思,決不是局部點畫的具體安排,而是整幅意境的總體設計,首先,創作之前要培養自己的興緻,要努力創造產生這種興緻的客觀環境和條件,作書之前,要興高意遠,落筆之前,要心平氣和,古人作書之際,或木葉初脫,涼風颯然,或冬日熙和,霽雪小晴,或風和日麗,窗明几淨,或酷暑雨過,清風徐來,然後案頭置古帖一二冊,姑且意翻閱,或啜苦茗一二杯,對紙凝視,先心滌慮,無一事橫介於胸中,安適恬閑,無塵囂喧鬧於視聽,然後鋪紙濡筆,默對素幅,凝神靜思,看高下,審左右,預思布局,俟胸中有得,技癢興發,機神所到,即拈筆落紙,無事遲疑,及其既然落筆,則又宜因勢利導,隨機生髮,自然筆態橫生,姿韻迭出,汩乎其來,有沛然不可阻遏之勢,故落筆之先,當意在筆前,落筆之後,當趣在法外,特別是書寫小楷,創作前要驅散拘謹的心理,最要凝神靜思,一絲不可苟且,一念不可它移,而後能思通於神明,達到心手相應的藝術效果。正如蔣衡《拙存堂題跋》中所說:「作小楷,必先精神凝注,於法度森嚴中縱橫奇宕,所謂端莊雜流麗也。若信筆為之,肥則俗瘦則枯雖形模具備,而神氣全無,其去晉唐人意法,奚翅千里!」一般可於正式創作之前,先於廢紙上演習數行小楷,手熟後再寫,自然筆不妄下,天然湊泊。

近人作書,都喜以趣為尚,趣又和意十分親近,有意方能有趣,趣往往又相對法而言,法度太拘謹,矩鑊太森嚴,就不能產生趣,但趣又必須以法為基礎,正如梁巘《承晉齋積聞錄》中說:「工追摹而饒性靈則趣生,持性靈而厭追摹則法疏。」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趣超然於法度之外,帶有一种放軼不羈的浪漫主義色彩,它更接近於合乎自然之道的老莊哲學。

趣也是我國古代藝術中的重要美學範疇,所謂趣者,味道也,趣在書法藝術中是以多種形式表現出來的,有筆趣,有墨趣,有意趣,有奇趣,有古趣,有天趣,有機趣,有雅趣等等。

所謂和趣是指筆中有物,所謂墨趣是指墨中有韻,所謂意趣是指風神性情,所謂奇趣是指姿態生動,所謂古趣是指質樸自然,所謂天趣是指真率醇樸,所謂機趣是指因勢變化,所謂雅趣是指平淡簡靜,諸趣之中,惟天趣最不易學,因此趣與兒童的字十分親近,它完全泯滅了人工斧鑿的痕迹,它完全脫去了人工裝綴的外衣,而俯就兒童的理解,歸朴返真,回歸自然,這是一種大巧若拙的表現,《袁中郎全集》謂:「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學問者淺,當其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而無往而百趣也。」這種審美境界是老莊哲學中最為讚美的純任自然的境界,老子曰:「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含德之厚,比之赤子。」但必須注意,這種自然天真的境界與兒童寫的字則有天壤之別,它是工之極,巧之極,美之極,是熟之極,是漸老斬熟,復歸於天真的表現,試觀王鐸的小楷《跋信行禪師碑》墨跡,質樸天真,純任自然,參差錯落,蒼勁凝練,極富有意趣,清袁枚曰:「味欲其鮮,趣欲其真。」故凡欲以趣為尚者,務必以理法為本,趣雖在法外,亦在法中,只是不為法所囿耳,奇怪不悖於法度,放軼不失於規矩,自然意趣橫生,姿態百出,而書之能事畢矣。

近來有些少年作書,人書未老,先作兒童體,似古淡而實膚淺,似蒼勁而實疏硬,似天真而實率嫩,似自然而實作意,用筆故作抖擻之狀,自以為蒼古,殊為可笑。《莊子》曰:「既雕既琢,復歸於朴。」若未能有雕琢之功,便欲邋等,則未有不躓者也。

總而言之,書寫小楷,當以理法為基礎,只有在這基礎之上才能追求小楷的意趣,才能奇而不怪,肆而不離,意趣當合乎情理,神采當生於形質,二者皆不可偏廢,凡書以理法為尚者,意近莊重,以意趣為尚者,意近飄逸,尤其是小楷,當以端莊沉著為主,此不可不知。

- end -

—版權聲明—

文章來自網路,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為傳播而發,若侵權請聯繫後台刪除

乾貨分享:書法各體的臨法

總監丨馮錯

主編丨仝晨

編輯丨祁朦 周麗君

點擊「閱讀原文」參與書法屋小調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屋 的精彩文章:

張旭光--致我書法啟蒙老師的一封信

TAG:書法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