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明節吃什麼?有什麼講究?

清明節吃什麼?有什麼講究?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全詩前兩句描寫了清明時節的人生百態,後兩句又將清明和酒家聯繫到了一起,可見無論在任何時候,人都離不開吃飯,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正是這個道理。

不過,吃飯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早已不在局限於填飽肚子這麼簡單。當今時代,吃飯已經上升到了一種文化,每逢佳節,都有與其適應的美食,這些美食不僅要美味可口,還要符合節日的氛圍。清明一直都是中國人祭祀先祖的重要節日,那麼清明時節,人們會吃一些什麼東西呢?下面就來看看吧。

第一,青糰子。在我國江南的一些地區,流行著清明吃青團的風俗,這是一種用紅豆沙,糯米粉製成的美味甜點,有點類似於元宵節的湯圓。不過青團是青色的,正好迎合了清明二字。青團的青色,來源於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做青團之前,先要將漿麥草壓出汁液,然後將汁液和糯米粉揉和,最後包裹上細膩的豆沙餡,隔水蒸10到20分鐘就好了。青團吃起來,香甜可口,又混合著漿麥草青澀誘人的香氣,非常符合清明時節,萬物復甦的節日氛圍。

第二,饊子。清明時節,我國南北各地都有吃饊子的風俗,這是一種用面做成的油炸食品,有點類似於耳環鐲子的形狀。北方的饊子多用小麥麵粉製成,南方的饊子則用米面製作。北方的饊子大氣洒脫,比較符合北方人的豪爽的性格。南方的饊子輕巧細緻,也很符合南方人細膩謹慎的性情。饊子又叫做寒具,是古代寒食節常吃的一種食物,寒食節必須禁火寒食,饊子香脆可口,是寒食節最好的乾糧。

第三,雞蛋。雞蛋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食物,可以做成各種美食,但在清明這一天,雞蛋卻只有一種吃法,那就是煮。清明吃雞蛋的風俗,起源於先秦時期,也是由於寒食節的緣故,人們往往提前將雞蛋煮好,寒食節禁止生火,只能吃冷食,提前煮熟的雞蛋,既營養,又美味,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青團是清明節特有的美食,但饊子和雞蛋都是寒食節常吃的食物,為何如今它們都成了清明節的美食呢?這是因為,寒食節在夏曆冬至後的105天,也就是清明節的前一天。由於和清明只差一天,早在唐朝時期,寒食節就已經融入了清明節。唐高宗在位時期,寒食祭祖,已經蔚然成風,人們祭祖之後,吃寒食,以示對親人的思念。簡簡單單的寒食,往往更能表達對祖先的敬意,所以隨著歷史的發展,古代寒食節的食物,也就成了今日清明節的傳統美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言 的精彩文章:

TAG:史言 |